小升初改派成功几率高不高(早培考核方式剧变)

估计大家都了解

全帝都能全市公开海选,又能提前上岸的,只有一南一北两家

也即早培和八少八素

两家选人的风格也不太一样

家长们基本这么定义的:八少八素喜欢天牛,早培喜欢奥牛

通常,家长对南边选人理解和体校的选人理念还是相对统一的,大家都相信拼基因、看先天。

但是对北边选人的看法,家长们和老大的看法可能就不那么一致了。

家长,尤其是小低家长认为:奥牛才是真牛

只要能配套上三个集训队四个高端班再plus个大湿巾,北边就稳了。

因此小学家长尤其是小低家长在一波接一波的不停地给自己加码:

能超前学3年就绝不超前2年,能一周上7个AS就绝不上6个AS

能全心全意砸AS就不再考虑其他(三年级前拼下FCE,三年级后全身心投入AS)。

考上个高端集训队心情比过年还欢畅。

但实际上,老大一直喜欢的是聪明并且有后劲的孩子

老大不喜欢过度鸡血并且一门心思只砸一门的孩子。

好学校的招生和培养目标是争取更多的北清人数

而无论早培还是六小强点招,都是为了七年后能出成绩服务的。

所以,高考才是小升初唯一的风向标。

小升初改派成功几率高不高(早培考核方式剧变)(1)

现在高考的而风向标早已轰轰烈烈的变了,只是很多家长还停留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不停地互相洗脑,一门心思的钻在以前的传统中,不仅不作调整,而且还有越演越烈的趋势。

学习,不仅要拼孩子的脑子,更是要拼家长的眼光的。

家长为孩子做的,不仅是选老师、报课,更是要看清现今选人的趋势。

平时要多看看庄家的题目变化,找前辈聊聊上岸心得、学习体会,而不要只在群里跟同辈互相洗脑,或者人云亦云的报班。

就说今年北边上岸吧,就有个明显的趋势:

一些常年混迹于各机构AS集训队并且名列前茅的孩子没有如愿以偿,觉得自己多年的辛苦和努力都付之东流了。

同时,另一些AS还可以、但不算特别突出的孩子,却是很意外的过五关斩六将顺利通关了。

单从做AS难题能力的角度上看,可以总结为:大牛没进,普牛进了

于是,不仅是这波没提前上岸的4年级孩子

甚至包括一些低年级志向北边的孩子都迷茫了

开始疑惑了:未来备考的方向在哪里?

小升初改派成功几率高不高(早培考核方式剧变)(2)

其实,这几年北边录取的方向已经悄然的在发生着变化

首先,我们可以看看这几年北边的招生趋势

前几年,各种XSC筛查,确实是AS占大头,AS奆佬和大湿巾一类的大牛蛙鲜有失手。

但从去年起,画风跟以前就不大一样了。

去年的初筛压根没有考传统AS(神测和智趣巧题都不能算AS)

这样一来,没学过AS的脑子灵活的综合娃也有机会进入终筛了。

终筛时,整整两天的筛查总共就考了十道纯正意义的AS题。

这种情况下,如果按“只靠十道题来筛人”的那个民间传说来分析,录取是会存在一定的偶然性的!

虽然可以肯定AS好的孩子总体来说会比AS一般的分数高

但放到每个人身上,那肯定不仅是单靠拼AS水平,还需要运气成分的存在的

所以就题量来看,去年选人是否还依旧是剑指AS娃还需要两说。

再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如果老大只想看那十道题的分数

那为啥终筛后还语数英常识一通紧忙活,动用这么多人折腾两天干啥?

至于今年,筛查风格是非常的明显。

从初筛到次筛到终筛,每一场计划内的筛查都是采用现教现考的形式,老师先在视频中讲解一段新知识,考生听讲后再完成相应内容的测试。

纵观全局,筛查范围全面均衡,文理各科均涉及到了

每场筛查,除了穿插其内的几道语文和英语题外,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内容都是现教现学的。

本次几场筛查,考察的重点已经放到了查看考生的理解力、观察力、记忆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现场提取信息等能力上面了。

换句话说,老大越来越趋向于考察孩子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各种知识的长期积累而不是刷题的多少。

要说这次筛查,理科类知识可以说没少出现

但是很多人心心念念的传统AS可以认为基本没怎么考

要么是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第二场电梯问题,AS无关)

要么是考察具有难度的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次筛,概率问题。(虽然有部分机构简单讲过,但通常不属于小奥重点关注模块))

要么是考察理科普通新知识的学习能力(终筛时的生物遗传问题)。

这些知识,虽然AS娃会因为本身就擅长理科学习

答得相对会更好一些

但没有学过AS的头脑灵活的孩子一样可以取得好成绩(确有成功案例)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现在老大在选人的方式方法上也在做着大幅度的调整

希望选出学习能力强的孩子,而不是靠刷题多取胜的孩子。

从发展的角度讲,这样的孩子可能在未来的学习中会走的更远。

另外,随着中高考指挥棒的调整,明显可以看出老大在选人时

一年比一年更侧重各学科综合能力发展。

今年终筛活动,题型为:生物类15道(主要测现学的生物遗传学知识及标准生物概率计算),动手搭建活动一项,作文一篇,文学及百科类问题40道,整场题目的分布明显偏综合。

几乎没有传统意义所说的AS难题(生物概率是理科,但是不属于传统AS题,AS仅有一道瞪眼可得的几何题)

当然,今年的调整不仅是为了适应近年高考的变化,也是符合人才培养总战略的

毕竟每一届毕业生,能成为竞赛高手的终归寥寥,大部分孩子四处闯荡后,最终还是会回归到拼综合的道路上来的。

所以对老大说,不如就在选人时挑选综合不错且理科突出的孩子进行培养

或许7年后,这一届的整体高考成绩还能更优秀一些。

而本次选拔也是进行了多场次理科学习能力选拔的,也基本不会漏掉理科金字塔尖端的那少许孩子。

换句话说,未来的发展就是:少数综合好的顶尖大牛继续拼竞赛,其余理科尚可的孩子重点发展综合。

对于学校来说,这样可以做到竞赛综合两不误,而对于孩子来说,也可以避免一窝蜂跟着别人学竞赛最终耽误自己综合能力的发展

从今年的考察情况预测一下未来备考的学习规划:

小升初改派成功几率高不高(早培考核方式剧变)(3)

奥数

需要学,但是不要过于鸡血的学。

大家学习AS,要认清一件事:你听说的数学牛大多上岸了

是因为人家语数英全面发展,人家每一门都很好(当然还得有运气好、妈给力)

而不是因为仅仅数学好。

仅仅AS好的,即使侥幸上岸

开学几天也能立刻感受到全体学科的迎面一击的。

现在学习AS的鸡血度真是一浪高过一浪

从七八年前大家只有一个半个AS班的配置,到现在小高牛蛙4-7个AS班的标配

到现在幼儿园小班孩子在报班学一年级AS

一二年级孩子在报班学初中AS……

AS学习的疯狂度已经直冲云霄了

一些人已经认为AS就是一切,超前学和大量刷题就是通向彼岸的唯一道路。

其实,AS是唯一筛选通道这个概念,那真的是“你要你觉得”,而不是“学校要你觉得”。

这次考查已经释放出一个信号:学习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学校已经越来越不希望选拔刷题小狂人、套路小王子了。(孩子酷爱刷题,拦也拦不住的除外)

小升初改派成功几率高不高(早培考核方式剧变)(4)

英语

近两年一直是常识类考查题目的阅读工具,重点在于能用来读懂题目和答案,

KET(没写错,就是KET KET KET)水平聪明一些的孩子也能连蒙带猜到意思。

小升初改派成功几率高不高(早培考核方式剧变)(5)

常识

这两年均涌现出大量常识类题目,建议孩子平时除了鸡血学习外

也要关心一下时事政治。

今后也要加强阅读,丰富一下自己的知识面

还要了解一下我国历史、红色经典类常识,建议多带孩子看看红色电影

即使不为升学,多学习本民族历史文化,多增强对民族文化的了解也是应该的(就是现在立马移民到美国,学校一样要带你学习美国的该类知识,一样要天天教育你爱国的)

小升初改派成功几率高不高(早培考核方式剧变)(6)

提前学初中?其他科目

初高中史地政生:

不建议,老大的套路就是没有套路,他肯定不希望你通过刷题赢得入场券

所以明年筛什么一定是你猜不到的,别费劲刷题了

多扩展孩子通识积累,提高学习能力才是更重要的

至于今年遇到过的话题,按常理讲,应该不会短期内再出现了

所以功利的讲,不建议家长今年咬牙带孩子强攻拿下概率论了(确有兴趣爱好的除外)

毕竟作为题目,那已经成为历史。

其他音体美类兴趣爱好:

有矿的随意,普通人家均建议按兴趣对待

不要又想保持学习好,又想音体美达到很高的造诣。

不论数学还是音乐,凡是特别鸡血的付出,均是有风险的。

另外,关于机构推荐有用还是没用、有多大用的问题

建议你不要听那些古老的传言(不懂爱恨情愁煎熬的我们,都以为考试就像风云的善变)

你可以平时想办法结交一些高年级的大牛朋友,跟他们聊聊本年的题目

重点是聊聊他们身边有哪些大牛简历没有通过/没有进次筛/没有终筛

从而得到一手资料,做出自己的判断。

录取了的人都是一样的,没录才各有各的不同

还有,今年那些AS排名很靠前的但是落选了的孩子

家长会百思不得其解,觉得孩子数学这么好,回家后说语文常识也都答对了

那为啥自家娃没选上?

而身边AS一般的孩子却选上了?

这种时候建议考虑一下自家孩子的综合学科成绩

毕竟这些题目,全是6-8个选项的多选题

孩子觉得自己对了

和孩子确实不多不漏的选择了所有选项,还是不能划等号的。

跟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机读的答题卡

和自家亲生娃的回忆片段你更相信哪个?

这是一场情感与理智之间的冲突。

另外:对于今年没有提前上岸成功的奥牛娃

建议加强语文特别是文言文的学习

上了初中之后,9门全开,语文及文科相关科目才是总分的决定因素。

期中期末的班级平均分

有可能是语文在80附近,英语在95附近,数学在100附近。

所以习惯了塔尖的奥牛,上岸之后很可能会因为语文拉低了总分,成绩掉落到中段,而感到深深的失落。

自律并且全科发展的孩子才是中学阶段的牛蛙

小升初改派成功几率高不高(早培考核方式剧变)(7)

语文

终于到今天重头戏__语文

今年终筛也有大量的语文题

所以现在的小低小中家长尤其是准备明年的家长应该调整一下,把重点放到加强语文的学习中。

并且建议不论年级,孩子学习的重点一定要放在以语文为中心的综合发展上来,不要偏科瘸腿,学习中多观察高考风向标的变化。

初高中后9门课同时展开,一下子涌现出多门对语文能力要求甚多的课

中高考的分数区分度已经重点表现在文科项目上。

下面说说语文的学习:

在小升初的准备中,家长最不重视的大概就是语文了

大家AS能报7个班,英语报一个,到了语文可能就剩了加强阅读了。

大家觉得多读书语文就会好,多读书作文自然就会提高。

确实,很多别人家孩子就是这样的

但别人家孩子多读书语文就好,是因为别人家孩子天生大脑中语文区域发达。

读书只是进一步丰富了他的语文词汇。

但不是每个孩子天生大脑语文区域发达的

尤其是AS娃,语文瘸腿的比较多

我们通常谈论的语文学习一共分三块:

输入:指大量阅读或者中外文学史类型的文学常识学习,重在积累

转化:将输入的文学常识转变成你自己的语文知识,以及在阅读时理解文章深层次的内容

输出:做到善于表达,以及在考试、答题时得到高分

很多孩子很爱读书,也读了不少书

读的时候高高兴兴,读完了问问他书里写了什么,他却说不清楚,也说不到点上;

过了一段时间再问,基本就忘了书里的内容了,只记着那本书挺好玩的。

这就是属于读书时只有输入,没有转化,没有理解

另外有些孩子

书没少看,古诗文没少背,上课老师提问时,引导引导,他也能回答的不错

但是到了考试时分数不高

问问他,他说这题也懂也明白,就是考试时拿不准该怎么回答

这就属于语文知识的输出缺乏引导

每个孩子都可以自己在家进行大量阅读以及文常的学习、背诵

但大多数孩子,是需要通过语文学习才能掌握文学知识的转化和输出的。

而对于老师老说:

教中外文学常识的课最容易,上起来也最欢乐,听听故事,一节课高兴的度过了。

教语文学习方法的课最难讲,上课的内容相比听故事来说本来就偏枯燥

而且如果老师水平不好的话,学生还会听不进去、学不明白

现在的语文课外培训,也是良莠不齐

大致上分为 大语文方向,和 应试方向

前者院长一直不是很感冒,所以现在给自己娃上的课程都是应试类的

当然,应试也不等于就是枯燥的代名词

如果是名师演绎好的话,完全可以一样学得兴趣盎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