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一生神话(诸葛亮的神化历程)

诸葛亮的一生神话(诸葛亮的神化历程)(1)

姓名:诸葛亮 字:孔明 号:卧龙

住址:徐州琅琊阳都(现在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主要成就: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在世时被封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散文代表作:《出师表》、《诫子书》等

后世评价:忠臣楷模,智慧化身

诸葛亮的一生神话(诸葛亮的神化历程)(2)

诸葛亮,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历史人物,经过千年的流传,可谓是家喻户晓。现如今,在我们的心目中,诸葛亮多智近妖,乃是智慧的化身,甚至被推上了神坛,但历史上,诸葛亮真的如此妖孽吗?又为何会被神化呢?

一、《三国志》中对诸葛亮历史形象的评价

《三国志》中写到:诸葛亮身为一国宰相,对自己要求严格,对百姓做到安抚,对官员一视同仁。胸怀坦诚,只要是为国效力之人,哪怕是仇人也会按律赏赐;如果是玩忽职守之人,哪怕是亲信也会予以处罚,诸葛亮处理事物的风格实际简练,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是一个有远见,有谋略,赏罚分明的人。其才能可以与管仲、萧何相媲美,是治理国家的优秀人才,然而他在军事上略有欠缺,连年劳师动众对外征战,却未取得成功。

诸葛亮的一生神话(诸葛亮的神化历程)(3)

虽有传言《三国志》作者陈寿因其父受辱故而贬低诸葛亮,但通读《三国志》,可以发现其中对诸葛亮的评价有褒有贬,不能看出陈寿参杂个人情感,所以在《三国志》的基础上,衍生出的形象是较贴近历史本原诸葛亮的形象。

二、《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的评价

诸葛亮的才华被历朝历代所认可,也均有对其的描述。“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草庐未出而知天下三分,隆中对等都多多少少对其形象有所神化。

诸葛亮的一生神话(诸葛亮的神化历程)(4)

《三国演义》中更是通过草船借箭、三气周瑜、舌战群儒、七擒孟获、六出祁山、巧摆八卦阵、摆下空城计等一系列“典型事迹”的描写,塑造了具有传奇色彩的“奇人”。此外,罗贯中对诸葛亮的形象塑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三教九流,无所不通;诸子百家,无所不能。司马懿被其吓破了胆;周瑜被其戏弄于股掌之间;鲁肃三番两次被其“戏耍”,好像天下人都被他算计,所有的人都不是他的对手,凌驾众生之上。

我们都知道,历史小说源于历史,但是往往作者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会做出一些高于现实的修改。而在罗贯中的大作《三国演义》中,显然诸葛亮是被作者神化的存在。

诸葛亮的一生神话(诸葛亮的神化历程)(5)

诸葛亮之所以能够声名远扬,老幼皆知,得益于《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神性”的传播。

三、演义与正史,文学与史学的差异

“三顾茅庐”一段,《三国志》中,对刘备拜访诸葛亮一事,仅五字“凡三往,乃见。”而在《三国演义》中对其描写极其细致精彩,仿若作者身临其境;再如“草船借箭”一段,从裴松注解的《三国志》中,我们会发现草船借箭这一事件源于孙权船只被敌人攻击,射得像筛子一般,而罗贯中为丰富诸葛亮形象,将其引用到了《三国演义》中;“空城计”一段,《三国志》中只记载了“失街亭”一事,再无其他,而罗贯中将其征引,只为凸显孔明神机妙算的能力。古人讲《三国演义》七实三虚,大概出于此处。

诸葛亮的一生神话(诸葛亮的神化历程)(6)

四、诸葛亮被神化的具体原因

1、《三国演义》作者推崇尊刘贬曹的帝蜀倾向

书中刘备和曹操虽然都是谋略相争,但其治国理念却大有不同。曹操用计,大多出于“奸诈”之心,治理国家过程中多了许多严厉的刑法;而刘备向来以“仁德”为本,诸葛亮作为刘备阵营的核心成员,被神化也就顺理成章。

从作者罗贯中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来看,注定了他既有自己的愁苦,又有中国士大夫固有的忧患意识以及救民于火之中的使命感,就渴望贤相人物的出现,而诸葛亮本身就有治理国家的大才,所以几近完美的诸葛亮也应运而生。而两种政权下,作者更认可儒家思想,“尊刘贬曹”的帝蜀倾向,一定程度上是由作者的主观意向所决定,而诸葛亮也是在这种意向的寄托中,成就了自己神圣的形象。

诸葛亮的一生神话(诸葛亮的神化历程)(7)

2、正史为诸葛亮的神化提供了可能

从现存史料中可以看出,诸葛亮确实有着过人的才华。首先,他的见识,对于局势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当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提出了《隆中对》的战略思想,能够做到对刘备的实际情况结合时局提出可行的发展战略。而刘备依据诸葛亮的战略构思,先是夺取荆州,又逐步夺取汉中、四川,最终建立蜀汉政权。

其次,刘备在将诸葛亮收入麾下前,基本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只能带着自己的队伍四处辗转,投奔于人。诸葛亮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刘备集团的运势,不再被动挨打,慢慢赢得主动权。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又迅速帮助刘禅稳住大局,为刘备集团带来一次又一次的转机。 每次面临重大转折时,诸葛亮都参与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诸葛亮的一生神话(诸葛亮的神化历程)(8)

最后,诸葛亮具有较强的创造天赋,其所具备的学识和才能都超出了当时的人的认知。对于当时的人来说,木牛流马、地雷、连发弩等见所未见,而超出认知的事物,基本上都会被神化,冠以神的名义,在街头小巷的议论中,更加被神化。

3、中国传统的推进与其本身的品质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当中,古人向来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说。而诸葛亮所行皆符合。

诸葛亮之“忠”,之“义”足以见其德行。《出师表》可见其忠心、忠君、兼及爱国。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行为表达了对蜀汉事业的至高忠诚;而“义”在他身上也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对部下,对百姓无限关心,做到以人为本;在个人品行上,严于律己,即使在弥留之际,亦“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表现出对自己的严格以及对君主的忠心。而这些传统美德,一直被社会、被国家所倡导,因而得到人们的尊敬。

诸葛亮的一生神话(诸葛亮的神化历程)(9)

诸葛亮三顾茅庐后,战斗不息,参与了刘备集团的各个转折点,在背后出谋划策,帮助刘备集团度过难关,足以见其“立功”。时代造就了诸葛亮这个英雄,但同时也毁灭了他。历史长河,谁都无法通过一己之力去挽救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其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悲惨结局。一首《后出师表》表明了自己对前路坎坷的态度。使人唏嘘。诸葛亮以前、后《出师表》最为有名,为后世有志之人所推崇传唱。做到了“立言”。

诸葛亮的一生神话(诸葛亮的神化历程)(10)

经过上千年的历史演变,诸葛亮的形象也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含义,使人们对其神化提供了基本的素材,是其走向神化的内在元素,也是重要原因。

从《三国志》中,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本就是有大智之人,他的诸多谋算与创作天赋都可以看出足智多谋,但是在漫长的历史传播与歌颂之下,与其相关的事迹被逐渐神化,也是将其推上神坛的具体原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