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韩最后的结局(老韩讲了一个故事)

老韩最后的结局(老韩讲了一个故事)(1)

老韩最后的结局(老韩讲了一个故事)(2)

老韩最后的结局(老韩讲了一个故事)(3)

老韩最后的结局(老韩讲了一个故事)(4)

老韩最后的结局(老韩讲了一个故事)(5)

老韩最后的结局(老韩讲了一个故事)(6)

老韩最后的结局(老韩讲了一个故事)(7)

老韩最后的结局(老韩讲了一个故事)(8)

余幼家贫,平常是不吃鸡蛋的,只有亲戚来了,母亲才会炒上几颗。此时母亲总会用筷子给我碗里少少地夹上一些,其余的倒进盘子里,端上炕桌。周边还围上些咸菜、辣椒面、油盐、酱醋之类的菜肴和调和。没等客人下箸,我早已将母亲施舍的吃完,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客人一口一口地吃下去。等客人走后,如有剩余,我食之若风卷残云。

平素姥姥被我纠缠不过,也会煮颗鸡蛋让我和妹妹解馋。但每次只煮一颗让我俩分着吃,分鸡蛋是我童年时代最开心的事情。

依稀记得,每次鸡蛋还未煮熟,我和妹妹就兴冲冲地站在锅旁等候。熟了之后,姥姥把蛋皮轻轻地剥掉,看到渐渐露出的嫩嫩的蛋白,我和妹妹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然后我用两只手捏着鸡蛋的两端,姥姥用丝线慢慢地从中间勒开。虽然一人只能吃到一半,但欣喜之情犹如过年。

我有过一次偷吃鸡蛋的经历。一天,母亲不在时,我轻轻把门关上。又急忙搬来一个凳子,放在橱柜旁,踩上去慢慢从橱柜顶上的罐子里小心翼翼地摸出一个鸡蛋来。用纸包着放进灶膛,用柴火棍挑着炉灰把鸡蛋埋住。然后像小侦察兵一样,坐在小板凳上仔细地观察灶膛里的动静。突然“砰”的一声,鸡蛋爆裂了。我急忙挑去炉灰,把鸡蛋拨拉出来,白白的蛋清夹杂着一些蛋黄溢出壳外。我拨拉出那颗已变得很丑的鸡蛋,蛋黄未成形,还有股腥味。于是我躲藏在一个角落里,将这颗很烫很黑很丑的鸡蛋解决掉了。因为吃得提心吊胆,也没吃出什么好味道。

我后来才知道,烤鸡蛋不糊泥巴是不行的。

表哥当知青时,房东有个小母鸡不合群,每天形单影只。只因他喂了两回剩饭,后来只要下地回来便围着他转。知青生活凌乱,破被烂枕,从不折叠。一日午间收工时,那只小母鸡竟从他的破被褥中矫健地一跃而下,他讶异中手摸被褥,微温,有羽毛和蛋一只。见四下无人,轻轻磕开,随口一吸,黄白尽入胃中,味道绝佳。

那只小母鸡体态优雅,瘦小玲珑,卵巢却极为发达。此后每日皆产一蛋于被中。下完蛋,以嘴掖被,安藏其中,从不喧哗,私密似非婚生子女。表哥每日下工回来,第一要事便是伸手于被中掏蛋,趁热吸了。如此,每日一蛋的日子竟连续数月。有此滋养,脸色竟渐渐红润起来。

1970年春节,表哥回城过年。临走,正要锁门,猛见亭亭玉立于房内的小母鸡,只好将门虚掩,并未落锁。待正月回村时,门仍虚掩,却不见小母鸡迎他,心中有些失落。急急伸手于被窝中一摸,层层叠叠,垒下十九颗蛋。表哥脚下生风急寻房东女人,劈头便问:“那只小母鸡呢?”

房东女人说:“杀了,从不下蛋,养着没用。”

“甚时候杀的?”

“前天。”

表哥如五雷轰顶、七窍生烟。小母鸡下蛋至死,竟悄无声息。表哥回到房中,双腿瘫软,一时万念俱灰。他懊悔临走前没拿些钱为她赎身,亦未告知房东她已下了近百颗蛋,可怜至死都没落下个名分。

得胜堡的下蛋鸡是家里的“小银行”。家中油盐酱醋,洋火煤油,全指望拿鸡蛋换呢。那时,买盐打醋的活,很多人家都是交给孩子完成的。带上两三颗鸡蛋上村里的供销社换盐换醋,有时能从里面截留一二分钱,可以买一块硬糖、买几颗伊拉克蜜枣。那绝对比现在的孩子吃巧克力、烤鸡翅还要享受。

家里有几只老母鸡,每天下几颗蛋是没定数的,这也给孩子们创造了挖墙脚的机会。假如哪天蛋下多了,藏一颗是没人知道的。表弟们嘴馋时,在鸡蛋外面糊上泥巴,放到灶膛里烤熟,奇香无比。吃完小心地把蛋壳扔到河里,神不知鬼不觉。

“竹本无心,奈何节外生枝”,谁知表弟后来竟然因此陷入一场“冤案”。一天,妗妗数好十颗鸡蛋放到柜顶上,打算晚上收工后去看表弟生病的姥姥。谁知临走时只剩下九颗。作为第一嫌疑人的表弟被“严刑逼供”“屈打成招”,表弟的声声惨叫听得我心惊肉跳。

后来,舅舅在家中柜底下发现了蛋壳,才知道是老鼠偷吃了鸡蛋,表弟真比窦娥还冤。但打也打了,总不能让小子再打老子吧?

有年秋天的一个晌午,表弟一个人在场面上玩耍,竟然在麦垛上发现了一大窝鸡蛋。他一下子激动得目瞪口呆,一瞬间,脑子一片空白,只剩下自己“咚咚”的心跳。仿佛过了半个世纪,有风吹过来,他オ回过神来,一数,整整二十颗鸡蛋。衣裳上没有口袋,两只手又拿不完,他心生一计,脱下褂子打包鸡蛋。刚要离开,又灵光一闪:母鸡又不是傻瓜,一看“丰硕成果”没有了,不得另觅它处?对,给它留下两颗。

可惜表弟计谋被它识破,一连几天,鸡蛋还是那两颗。表弟绞尽脑汁,又加了几个蛋壳合成的假鸡蛋,依然如故。

得胜堡过年小孩子去亲戚家拜年,亲戚要给吃煮鸡蛋,按规矩一人只能吃一颗。一次表姐妹去给姨姨拜年,回到家,妗妗追问:“你们今天吃了几颗鸡蛋呀?”表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每人吃了一颗。”妗妗说:“嗯,好孩子就要听话!”

有一年她们又去镇上的表叔家拜年,回到家妗妗又查问:“今儿你们吃了几颗蛋呀?”她们说:“一碗两颗鸡蛋全吃完了!”妗妗顿时不高兴了:“谁叫你们吃完的?我吩咐过你们多少遍了,鸡蛋只能吃一颗。”表姐说:“表叔给我们煮的荷包蛋,每碗两颗,开始我们每人只吃了一颗,就把碗放下了。后来表婶扭着小脚走过来,用手里的筷子,硬是把另一颗鸡蛋给厾烂了:‘听婶婶的话,全吃了!’我们说:‘我妈出门有交代,鸡蛋只准吃一颗。’婶婶说:‘你们来我家,一切就得听我的!’”

听完她们的解释,妗妗说:“表叔是赤脚医生,家里条件好,吃了也好。”

得胜堡有一对夫妇,妻子强悍、丈夫懦弱。妻子刻薄持家、不知体恤丈夫,只知驱使劳作。丈夫十分畏妻,终日辛苦不敢有怨,长期粗茶淡饭、缺乏营养、身体渐虚。一日,趁妻子外出,从鸡窝中匆匆掏出一颗母鸡刚下的蛋,小心翼翼地将蛋置于正在煮猪食的大锅里。不料食后腹痛不堪、口吐白沫、倒地翻滚。恰巧妻子回家,见状招呼邻人,叫上赤脚医生,飞快送至公社卫生院,医生诊断为食物中毒。因抢救及时、幸免于难。吞吃与猪食一道煮熟的鸡蛋为何会中毒?医生也解释不清,但全村轰动!

村里还有一对五保夫妇,日子过得艰难,从不敢有半点浪费。一日晚餐,老太婆将一颗鸡蛋搅拌些山药粉子掺点韭菜炒好端上炕桌,慨然对丈夫说:“老头子,今个咱俩放开吃,将这颗鸡蛋全吃完,一点也别剩!”老头欣然领命。

此事本发生在老两口的餐桌上,不为外人所知。可老太婆爱唠叨,在与邻家妇人闲聊时,竟将此顿豪吃和盘托出。很快,五保夫妇的“奢华”之举,全村皆知,一片吁然!

我至今想起一件事还忍不住会发笑。那年暑假我在得胜堡,竟然被一只母鸡追得满院跑。

当时正值盛夏,我和表哥在饲养院里玩藏埋埋。那天,我正四处游荡,寻找藏身地点,突然在院子的一角看见一个大草丛。我兴奋地跑过去,一屁股在草丛上坐了下来,突然听见屁股下面“咔嚓”一声,回头一看,原来我把几颗鸡蛋坐碎了。

这里咋会有鸡蛋呢?难道是别人藏下的?在我正纳闷时,视线里突然出现了一只母鸡。它全身黄金,怒目相视,像个武士一样盯着我。我吓了一跳,恍然大悟,原来这几颗鸡蛋是它下的!突然,母鸡大叫一声,怒气冲冲地向我扑来。我本能地站了起来拔腿就跑,母鸡在后面穷追不舍。后来我无处可逃,只能和母鸡原地打转,结果屁股上还是被母鸡狠狠啄了一下。

表哥听见我的叫声,立即赶了过来。当他看见我被一只鸡追得那么狼狈不堪,忍不住捧腹大笑起来。我看见表哥,一下子觉得有了救星,生气地叫道:“快来呀,别光顾着笑了。”母鸡三下两下就被表哥赶跑了,我如获重释。

此事后来在舅舅家成了笑谈,我由此知道动物也母子情深。

我有一初中同学后来读了商业学校,专业是烹调。他说,记得开学第一课,老师给我们讲的是:油盐酱醋的搭配!一次他还悄悄告诉我,他在饭馆主勺时,一颗鸡蛋能打出15碗蛋花汤。我向他耐心求教,他把嘴紧贴我的耳廓,神秘地说:“把鸡蛋打开、掺水搅匀、含在嘴里、紧抿嘴唇,然后呈雾状向锅内喷出。”我狂笑不止,大骂他:“谝球呢!你他妈要下地狱的!”

我读大学时,有个南方籍老师吃饭很讲究,每顿必须有菜有汤才行。一次我去他的住处,目睹了他做饭的全过程,只见他把米饭做好后,再拿出一颗鸡蛋打入碗中搅拌均匀,然后他用一半做成了炒鸡蛋,另一半做了一个汤,吃的有滋有味。我惊叹南方人之精细,至今难忘。

这位老师爱吃鸡蛋,1960年不知从哪打闹来一颗解馋。此事被人告发后遭到了整肃:“现在某某某都不吃鸡蛋了!你竟然敢吃?”他一时无话可说。

十一

前段时间,北京某黄金地段发生一件事:卖鸡蛋灌饼的大妈和顾客吵了起来。突然,大妈冲口说出了一句话:“我月入三万,咋会少你一颗鸡蛋!”

此言一出,大妈的气场瞬间强大!震惊全场!可怜她周围排队买鸡蛋饼的白领,每天一样起早贪黑,赶着地铁加着班,有几人月收入能达到这个数字?

十二

现在老年人都是免费乘坐公交车。市区的不少老太太每天一早就结伴乘公交,

去近郊的农家买土鸡蛋。一个礼拜两次,乐此不疲。

郊区农家在山坡草地或树下用网围着几百平米的地方,在里面放养着土鸡。城内老太太来到后,各奔东西找自己老熟户,然后以每斤15元的价格挑几斤自己心仪的鸡蛋,然后心满意足地再一起乘公交回城。

滑稽的是,农村老太太们每天吃了晌午饭,也三五成群地坐上公交车往市里赶,她们也是一路喜笑言开。到了市区她们顾不上逛街,而是直奔各大超市买鸡蛋。她们专拣酷似土鸡蛋的“小鸡蛋”买,每斤4.5元。她们拎着一大篮子鸡蛋回家后,就把买来的鸡蛋布置在自家养鸡场的草地上和树下,只等城里老太太们的到来。她们就这样地你来我往,乐在其中,皆大欢喜。

十三

许多年以后,在超市里看到一打又一打的鸡蛋,盛装进定形盒子里,摆放在货架上。它们被贴上了商标,标上了价格,打上了生产日期,它们整整齐齐,它们规格统一,它们成千上万,它们批发零售,它们不再像过去那么易碎……它们是从养鸡场里出来的,鸡们在那里的流水线上过着集中营的无期徒刑生活,产下一只鸡蛋不再像过去那样稀罕,不再需要满院子跑着颠着传喜报,一桩原本值得骄傲应该受到尊敬的神圣工作现已变成了在终身监禁之下严格执行的劳役苦工。

前天,我从南华联超市买了五斤流水线鸡蛋,日期都不超过两天。昨天吃时发现,蛋黄蛋清蒸发的就剩一半了。儿子说:“爸爸,我的同学就在养鸡场。他说,养鸡场都是等到出厂时才打印日期呢!”唉,中国的好人是越来越少了。

如今的鸡蛋越来越不好吃了。原因是:工业化养的鸡,从一孵出来就挤在一个非常狭小的空间里,从生到死不见天日。为了多产蛋,还要延长光照时间、打激素。这些可怜的鸡每天都要面对不公正的待遇,心情压抑,有气没处出,唯一出气的渠道就是屁股。鸡把对人类的怨气都汇集到了鸡屁股,生出了“生气蛋”来报复人类。这些“生气蛋”中含有大量的皮质激素以及肾上腺素,人吃了这些充满怨气的鸡蛋,也会产生一肚子的怨气。

眼下患抑郁症的人非常多,自杀的人也非常多,估计与此不无关系!

后记:

2016年2月初,村上春树获颁耶路撒冷文学奖。该奖项每两年颁发一次,表彰对人类自由、社会公平、政治民主具贡献的作家。村上春树在获奖词中说:“以卵击石,在高大坚硬的墙和鸡蛋之间,我永远站在鸡蛋那方。”“无论高墙是多么正确,鸡蛋是多么的错误,我永远站在鸡蛋这边。”

我认为,春上说的是作为作家写的作品是不分是非黑白的一律站在弱者一方---即使弱者方是错误的。因为这样的小说才有吸引力才能吸引观众。以弱胜强才是王道,写强势方如何对付弱势方的小说肯定无人问津---即使强势方如何正义如何正确。

明代有个叫江盈科的小说家,曾在所编小说中辑了一个市人将偶然拾得的一鸡蛋幻想成就万贯家产的可笑故事。后来,著名史学家邓拓先生,又将此故事演化成一篇名为《一个鸡蛋的家当》的杂文,讽刺那些不切实际的空想家。不料,这篇杂文却成了邓先生罪证之一,竟因此丧命!

战国荀况在《荀子·议兵》中道:“经桀作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绕沸。”邓拓先生犹以卵投石也。

李嘉诚说:“鸡蛋从内打破是生命,从外打破是食物。”鸡蛋虽是一种食物,但它孵化破壳成生命,是一种生命个体的执着、也是生命繁衍的重要方式。我们吃鸡蛋时,应该有一种敬畏之心。(作者 韩丽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