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钟爱朱标(太子朱标是朱元璋的心头肉)

朱元璋为什么钟爱朱标(太子朱标是朱元璋的心头肉)(1)

山河月明剧照

(一)出生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起至布衣,早年穷困潦倒,后参加农民起义,东征西讨,备尝辛苦。虽然1352年和马秀英结婚,但是直到1355年,朱元璋才与马秀英有了第一个儿子,就是嫡长子朱标。这一年,距离明朝建国还有13年,朱元璋时年27岁,在古代,这算是中年得子了。

此时,经过3年的努力,朱元璋的革命事业已小有成就,成为红巾军独当一面的将帅,手下已有数万士卒。朱标出生时,朱元璋正率军攻打东南重镇南京,不久即攻克南京。此后,朱元璋正式建立起南京革命根据地,朱元璋的宏图大业越做越顺利,从此奠定了与群雄争霸的基础。朱标出生,革命事业后继有人;打下南京,有了牢固的根据地。此时,朱元璋双喜临门,人生得意。

(二)成为继承人

1364年,朱元璋率领大军彻底征服了陈友谅,这时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一,手下猛将如云,兵强马壮,皇图霸业初现,于是在南京自称吴王,并立9岁的长子朱标为吴王世子,正式确立嫡长子朱标的储副地位。四年后的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建立明朝,正式成为明朝皇帝。同时,册立朱标为皇太子,朱标成为大明帝国的合法继承人,时年13岁。

朱元璋对朱标的疼爱是深入骨髓的。他给13岁的朱标找了更多的优秀老师,包括李善长、徐达等开国名臣。朱元璋和许多爱子心切的父亲一样,希望太子朱标学习各种知识,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人情练达。为此,朱标要学习知识,要经常下基层(凤阳老家)锻炼,要陪父皇上朝,要练习政务,要没日没夜地陪父皇讨论问题。

(三)大婚

洪武四年(1372年)四月,朱元璋为朱标选了个老婆,是大将常遇春的长女,也就是说,常遇春的长女成了皇太子妃。给太子当太子妃是什么情况?不出意外就是将来的皇后,生出的儿子就是未来的皇帝。朱元璋为何把这个崇高荣耀给了英年早逝的常遇春?

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常遇春是朱元璋的第二猛将,为朱元璋打下大明江山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常遇春在三年前就已经去世,死在征讨北元的军旅中,年仅39岁,来不及享福。三年前,朱元璋接到常遇春去世的消息后,写了一首诗:“朕有千行生铁汁,平生不为儿女泣。忽闻昨日常公薨,泪洒乾坤草木湿。”

从太子妃这件事也可以看出,朱元璋当时是个有情有义的人。另外一个原因是常遇春的女儿和太子朱标年龄相同,当时都是16岁。

朱元璋为什么钟爱朱标(太子朱标是朱元璋的心头肉)(2)

山河月明剧照

有人认为,朱元璋合适的做法是选老成持重的徐达的女儿嫁给朱标当太子妃。徐达是明朝开国第一猛将,威望很高,为人又十分谨慎,身体好、基因好,非常合适做太子的岳父。其实,朱元璋何尝不是这样想的?只是徐达的长女比朱标小7岁。古代男子16岁左右结婚,朱标总不能和9岁的小女孩结婚吧?主要是年龄不合适。

其实,朱元璋为朱标娶常遇春的女儿为太子妃,是感情用事。就算无法娶徐达的女儿为太子妃,也不能娶常遇春的女儿当太子妃。因为常遇春杀降太多。常遇春和陈友谅在安徽池州大战,曾经一下子杀了1500名俘虏。为此,朱元璋曾劝诫常遇春等将领,说杀降不是好事,好杀会导致子孙遭报应。朱元璋明明知道常遇春杀降太多,而且短命,还将其女儿娶给朱标做太子妃,不应该。

洪武十一年(1378年)十一月,朱标的太子妃常氏难产而死,年仅23岁。洪武十五年(1382年)六月,太子妃常氏的长子,朱元璋的嫡长孙朱雄鹰夭折,当时只有8岁。太惨了。看来朱元璋说对了,常遇春杀降太多,没有福气。

(四)成长

朱元璋对儿子们很好,对太子朱标更好。朱元璋对太子的期望很高,各项要求也很高。为此,朱元璋不但给朱标找了最好的老师,还言传身教。朱元璋恨不得把自己平身所学全部教给太子朱标,要是有个优盘接口就好了,直接人机对话,数据全考过去给朱标。洪武五年(1372年)十二月开始,朱元璋命令各部门报文件给皇帝时,也要抄送给皇太子,让太子全面熟悉政务。这时,朱标17岁。

朱元璋是闲不住的人,常常和太子朱标聊天,除了聊政务,还聊中国历史知识,历代成败得失的案例,以便借鉴。此外,他还特别加强对朱标在做人、为君方面的教诲,主要是告诉朱标,要努力做个堂堂正正的人,将来做个明明白白的皇帝。他们父子曾经有一次很有深度的谈话,可作为朱元璋教育太子的代表案例:

朱元璋要求太子朱标要做到四点:一是仁。能仁才不会失于疏暴;二是明,能明才不会惑于邪佞;三是勤,勤恳才不会溺于安逸;四是断,有决断,便不致牵于文法。

朱元璋这个要求总结的非常好,不但适合当皇帝的人效仿,当领导的人都可以学习借鉴。作为领导者,你不仁爱,必然会干出伤天害理的事;不明事理,就会被人利用;不勤劳,就会陷于好吃懒做、贪图享乐,就会误事;不果断,就会颠三倒四,贻误时机。

在朱元璋的悉心教育下,朱标得以快速成长。

朱元璋为什么钟爱朱标(太子朱标是朱元璋的心头肉)(3)

山河月明剧照

(四)成熟

洪武十年(1377年)开始,朱元璋开始让22岁的朱标独自处理部分政务,对各级各有关单位和官员报上来的奏章,要送给太子朱标先看,朱标再提出处理意见上报父皇朱元璋。朱元璋觉得,朱标年龄不小了,应该让他实际参与处理朝廷事务,纸上得来终觉浅,实践锻炼才能提高治国能力,光是看猪跑不行,还要吃猪肉。

朱元璋有26个儿子,朱标为太子,除第七和二十六子早逝,其余23个儿子全部封为藩王。朱标对弟弟们很好,老二秦王朱樉、老三晋王朱棡就藩后经常犯错误,都被朱标斡旋保护;老四燕王朱棣、老五周王朱橚、老六楚王朱桢等其他年长一点的弟弟犯了错误,朱标也总能在父皇朱元璋面前保全他们。朱元璋幼失怙恃,是个很懂孝道、讲亲情的人。朱标在尊重父母、友爱弟弟这方面的表现很好,让朱元璋十分满意。

朱标自小生活在朱元璋和马皇后的羽翼之下,血雨腥风对朱标而言只是故事,自己从没有亲身经历战争。朱标从小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所以治理国家的想法和理念与朱元璋不一样,更倾向文治,主张营造宽松的环境。朱元璋自己提三尺之剑打下的江山,对治理国家有自己的一套,尤其是重典治吏,因此父子两人在治国理政方面经常出现意见分歧。朱元璋知道这种分歧难以避免,所以对朱标并没有什么意见。朱标的看法,有原则、有理由做支撑的,并非一味主张无原则的宽松。朝中大臣对朱标的表现十分满意。朱标做事有分寸、讲道理,非常符合儒家明君标准。

在父母心中有爱心,在弟弟们心中有威望、在大臣们心中有水平,所以朱标的太子之位无人能够撼动。封建社会的太子,风口浪尖,万众瞩目,一有闪失,将万劫不复。历史上看,当太子的时间越长,风险越大。汉武帝刘彻的太子被汉武帝废除处死,康熙帝玄烨的太子被康熙帝两立两废。朱标能28年不失父爱,可见必有过人之处。

(五)病逝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四月,37岁的朱标病逝。《明太祖实录》里对朱标去世前的记载很简略。1391年八月初,受朱元璋委派,朱标去陕西考察,朱元璋说朱标从小没出过远门,最远就到过老家凤阳,让他去陕西见见世面。其实,朱元璋本意有两个:一是派朱标去了解一下老二秦王朱樉在西安的所作所为,之前有很多人举报他不法;二是考察一下建都的事情,朱元璋想迁都西安。朱标九月初到西安,十一月底回到南京。朱标此次出巡陕西前后接近4个月。此后,朱标在《明太祖实录》再也没有出现,直到第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去世。

对太子朱标的死,朱元璋真的很伤心,哭的死去活来。精心培养这么多年的太子,竟然先于自己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当时,朱元璋的老二秦王朱樉、老三晋王朱棡还活着,但朱元璋没有立他们为新太子。5个月后,朱元璋绕过其他儿子,直接立朱标15岁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作为明王朝新的继承人。朱元璋此举足见他对朱标有深厚的感情。

朱元璋为什么钟爱朱标(太子朱标是朱元璋的心头肉)(4)

山河月明剧照

如果当初多有不法的老二秦王朱樉、老三晋王朱棡被朱元璋废为庶人,他哥俩将散失继承皇位的资格,老四燕王朱棣就是第一顺序继承人,那么朱元璋在长子朱标死后,就有可能立老四朱棣为太子,朱元璋喜欢老四朱棣是个事实,这个不用怀疑,对于聪明能干的儿子,哪个父亲会不喜欢?

根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朱标去世第三天,朱元璋找大臣谈话,说太子死了,这是命,老四朱棣人不错,像我,想立老四朱棣为太子。有个叫刘三吾的翰林学士说,这样做,绕开了老二秦王、老三晋王,怎么办?朱元璋无言语对,大哭而去。

戊寅,召廷臣谕之曰:“朕老矣,太子不幸,遂至於此,命也。古云:‘国有长君,社稷之福。’朕第四子贤明仁厚,英武似朕,朕欲立为太子,何如?”翰林学士刘三吾进曰:“陛下言是,但置秦、晋二王於何地?”上不及对,因大哭而罢。

好在行为不端的老二秦王、老三晋王长期被太子朱标保护着,朱标知道有这两个不自爱的活宝弟弟在,皇位就不会离开朱标家。

(六)身后

朱标去世后的当年九月,朱元璋立朱标15岁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6年后朱元璋去世,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上台后,被大臣黄子澄、齐泰忽悠削藩,十个月之内废除了周、齐、代、湘、岷五位叔王,导致湘王全家自杀,准备废除燕王,燕王朱棣起兵靖难,3年后朱棣带兵占领南京,建文帝和皇后、太子自焚死亡,朱棣成为明朝的新皇帝。

朱标死后被朱元璋谥为懿文太子,朱标的儿子建文帝朱允炆继位后,追赠父亲朱标为孝康皇帝。朱标的弟弟朱棣通过靖难夺取建文帝的皇位后,朱标的身份从孝康皇帝又变为懿文太子。朱标的后代被朱棣一系长期打压,朱标后代最后死绝了。

有人问,如果朱标不早死,当上了皇帝,他的四弟朱棣敢造反吗?这个问题有点意思。其一:以朱标的为人处世风格,不会首先激化矛盾,四弟燕王朱棣也没有理由造反。其二:若是朱标削藩,也会讲方法、策略,这时如果燕王朱棣真造反,以朱标的威望和老练,朱棣的失败将不可避免。

按照朱标的人生轨迹和种种表现,如果朱标活得长一点,能当上皇帝,应该会是个好皇帝。但是,朱标没有经过战争的铁血洗涤,这是最大的不足,这一点不如唐太宗李世民,也不如弟弟朱棣。朱标若是当皇帝,要想迁都北京,可就有难度了。明朝迁都北京,理论上只有朱元璋和朱棣可以顺利做到。再说了,以朱标的风格,不会迁都北京。但是,不迁都北京,明朝的国祚如何还不好说,从当时情况看,北京是明朝最理想的都城。

从1364年被立为吴王世子,到1392年去世,朱标作为朱元璋的接班人生活了28年。在这28年中,朱元璋对朱标始终疼爱有加,虽然其中也有意见不合的时候,但都没有影响朱标的太子之位。在朱标死后,朱元璋立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作为父亲,朱元璋对朱标的疼爱可谓是无以复加。

朱元璋为什么钟爱朱标(太子朱标是朱元璋的心头肉)(5)

山河月明剧照

现在我们能见到的《明太祖实录》,是朱棣当上皇帝后命令姚广孝牵头修订的,在这个实录里,没有说朱标的坏话。做人、做太子、当臣子、做大哥,做到这个份上,真是太难了。机关算尽太聪明,只可惜天妒英才。

朱标为什么英年早逝?太累了,主要是心累。朱元璋是慈父,更是严父,他自己十分勤劳,经常是:宵衣旰食、夙夜祇惧、夙夜兢业、夙夜恪勤、夙夜祗惕、夙夜寅畏、夙夜尽心、夙夜罔懈、夙夜靡宁、夙夜无怠、夙夜孜孜、夙夜究心、夙夜忧虑、夙夜兢惕......。

朱元璋自己以身作则,对太子也这么要求。凭良心说,除了像朱元璋这样在青少年时代吃过大苦、受过大难的人,谁有这么好的身子骨和意志力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下去?朱标第一次出远门就水土不服,染上风寒,不治身亡,说到底还是因为体弱,抵抗力差。长期精神紧张、长期超负荷工作,最终拖垮了朱标的身体。人世间的一切烦恼和悲剧都来自要求太高。

朱元璋对培养太子问题有重大失误。爱儿子,就不要给他太大的压力;爱儿子,就应该给他找个清白人家的女儿当老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