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梭族走婚(摩梭人的走婚)

早在初中时期,学习历史知识时就知道摩梭族至今还是母系氏族社会形式,当时就非常的好奇,心中就梦想如果有一天能够到泸沽湖摩梭人的家园去现场了解那该多好啊!但条件不允许,只能将梦想埋在心里。

今年的雨水比往年都要多一些,虽然已经入秋多日,但秋雨绵绵的日子好像还是舍不得离开,今天天气情好,这次终于有机会可以去泸沽湖旅行了。从西昌到泸沽湖都是山路,弯多路窄,山路崎岖,因为路况不熟,拜托住店的老板帮忙介绍一位经验丰富的泸沽湖的当地司机。从西昌出发时已是下午三点钟,一路上时而与陡峭的青峰擦肩而过,又见金河迎面而来,转眼之间滚滚而下的甲米河又出在路边出现,漫山遍野的格桑花迎风招展,倔强沧桑的仙人掌抓紧岩石,两旁的树木也随着海拔的升高由高大挺拔、苍翠满眼松树逐渐过渡到了低矮顽强的各种各样的灌木。放眼望去远处的青山巍然屹立,朵朵祥云在山间缭绕,大凉山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摩梭族走婚(摩梭人的走婚)(1)

摩梭族走婚(摩梭人的走婚)(2)

摩梭族走婚(摩梭人的走婚)(3)

摩梭族走婚(摩梭人的走婚)(4)

到达盐源县城已经是将近晚上八点左右,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正好有一位摩梭族女士和我们一起坐车回泸沽湖的家中,这真是好机会啊!旅途的劳累瞬间溜走了,我一定要和她聊聊摩梭族走婚的习俗。

摩梭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早在一千五百年以前就在泸沽湖地区生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部落社会和氏族社会,在婚姻和家庭领域非常幸运的保留下来了走婚和母系大家庭的习俗,是人类保存最为完好的文化遗产。这种形式现今保留在四川省盐源县泸沽湖镇和前所乡、四川省木里县乌觉乡以及云南省宁蒗县永宁乡交界区域。

“走婚”摩梭人称“著乌著米吉”或“肖波吉”,也称为“阿夏婚”,阿夏的意思是“最亲密的伴侣”。是以男不娶、女不嫁,女方原住母亲家里,男方则采用是半原居半上门形式到女方家里的一种独特的婚姻制度。摩梭族人能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青年男女多在劳动、对歌、跳舞或者其他聚会场合相识,在恋爱阶段一般关系处于秘密状态,一但发展到相知相爱确定关系的时候就必须履行严格的约定俗成和程序规则。

走婚男女是一对一的婚姻关系,并非传言的一夫多妻、杂乱无章、朝秦暮楚式的任意乱走。青年男女相识、相知相爱后,由男方聘请媒人带上礼物到男方家中说媒,女方同意以后便收下礼物,并回赠男方定情礼物,这样才算履行“佐佐嘎”订婚程序。同时还需要遵守一系列的规则,其中包括:首次上门姻亲规则、生育及诞生礼规则、孩子满月酒庆贺和虚岁满十三岁成丁礼规则、丧葬禁忌规则、拜节称谓、离异规则等等。这位摩梭女士还透露给我,一般男方都是晚上到女方,天亮就离开,过去房子低矮是从窗子里进入,现在住房条件都很好了,已经不从窗子进入了,都是走大门。并且现在也要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母系家庭”是以母系血缘成员为纽带,由一个或者多个外祖母血缘成员组成,家庭成员多在10人以上,由家中的舅舅掌管礼仪、母亲负责财权。通常由一名能干的妇女担任“达布”、即女管家,这位摩梭女士形象的跟我说有点像我们这的财务科长,我倒觉得好似《红楼梦》之中的王熙凤。这名管家负责安排家庭成员的日常生产活动,保管财产等等(当然这名管家也可能是母亲本人)。家中姐妹所生的子女都视为一母所生,由舅舅、母亲、姨妈等共同抚养,走婚男子只是尽其所能照顾子女及家庭,重要场合还是要参加的。子女称呼上门走婚的父亲为“阿达”或者“阿波”。

摩梭族走婚(摩梭人的走婚)(5)

摩梭族走婚(摩梭人的走婚)(6)

摩梭族走婚(摩梭人的走婚)(7)

摩梭族走婚(摩梭人的走婚)(8)

摩梭族走婚(摩梭人的走婚)(9)

摩梭族走婚(摩梭人的走婚)(10)

摩梭族走婚(摩梭人的走婚)(11)

摩梭族走婚(摩梭人的走婚)(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