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什么一斤要换成16两(古代一斤十六两的来历)

人们常用半斤八两来形容两个一样的事物,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我国古代采用的是十六进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度量衡很不统一。就说人们最常用的重量单位吧,有的地方一斤有十三两,有的地方一斤只有十两,百姓在不同的地方买卖就会出现争论。自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决定统一度量衡。

古代为什么一斤要换成16两(古代一斤十六两的来历)(1)

负责制定度量衡标准的是丞相李斯,李斯是学问大家,很快就制定出了长度、钱币等方面的度量衡,但是在制定重量度量衡是遇到了难题,他不知道具体该把秤上多少两定位一斤。于是他把这个难题丢给了秦始皇,让他来确定一斤有多少两。然而事与愿违,秦始皇并没有给李斯提供准确的数字,只是给他了一个"天下公平"的标准。李斯也是个聪明的人,他为了避免自己随便制定一斤的两数遭到反对,就用秦始皇的批示"天下太平"这四个字的笔画数当做一斤的两数,也就是一斤为十六两,这样人们就能听秦始皇的话。一斤十六两这一标准一用就是两千多年。

古代为什么一斤要换成16两(古代一斤十六两的来历)(2)

一斤十六两还有一种说法:秦始皇一统中国后,开始统一度量衡,在重量方面他把原来的十三两统一改为十六两,秤上原来的十三两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组成,他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上福禄寿三星。南斗主生,北斗主死,福星代表主人的福分,禄星代表主人的禄量,寿星代表主人的寿命。然后秦始皇昭告天下用秤称东西不可缺斤少两,如果少一两,会折了主人的福分,少二两会折主人的福分和禄量,少三两会折主人的福分、禄量、寿命。古人为了自己的福禄寿,很少缺斤少两。

古代为什么一斤要换成16两(古代一斤十六两的来历)(3)

古人不仅仅用一杆秤来称东西,还用一杆秤来衡量人心。无论是做秤的人还是用秤的人,都要公平公正公道,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古代为什么一斤要换成16两(古代一斤十六两的来历)(4)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的话,还希望能点个关注、收藏哦,您的支持就是对我们创作者最大的鼓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