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歌罢掉头东当时的社会背景(大江歌罢掉头东)

1898年3月5日,周恩来诞生,他是那个时代的90后。

1917年,当24岁的毛泽东在湖南长沙就读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时候,周恩来踏上了东渡日本的轮船。

大江歌罢掉头东当时的社会背景(大江歌罢掉头东)(1)

行前,他写了这样一首诗: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32年之后,这两个当年的年轻人,将携手登上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大江歌罢掉头东当时的社会背景(大江歌罢掉头东)(2)

1917年,这一年,国人习惯记为民国六年。

但也就在这一年,张勋的辫子军进驻北京,上演了溥仪再次登基再次退位的闹剧。

这一年,民国元老黄兴国葬于岳麓山。

这一年,孙中山偕廖仲恺、朱执信、何香凝、章太炎等人乘“海琛号”军舰南下广州,呼吁各界奋起为护法而斗争。

另一面,日本占了台湾,俄国占了旅顺,英国占了威海卫,法国占了广州湾,德国占了胶州湾。

那一年,俄国还发生了十月革命。

大江歌罢掉头东当时的社会背景(大江歌罢掉头东)(3)

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因为国家困穷,才更热烈地追寻真理。

所以才有“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周恩来在中学时代创办了《敬业》会刊,创刊号中写道:“吾辈生于二十世纪竞争之时代,生于积弱不振之中国,生于外侮日逼、自顾不暇之危急时间。吾人既生于是时矣,安忍坐视而不一救耶!”

大江歌罢掉头东当时的社会背景(大江歌罢掉头东)(4)

于是,他说,“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他在这样的时代,登上东去的轮船,高歌一曲,掉头而东,决绝而去。

他希望在远离故土的扶桑,钻研所有能够挽救国家危亡的学问与道路。

他这一去,未来将会如何呢?

他只希望十年磨一剑,以十年面壁之功,一朝突破旧有的制度开创新的局面。

如果失败了呢?

如果失败,哪怕蹈海而死,也是死得其所,可称英雄。于是,他说,“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那个时代杰出的中国的青年学子,虽然不得不面对积贫积弱的现状,却没有妄自菲薄,没有离开五千年中华文明,没有轻率地完全抛弃传统文化形式。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华文明的一颗明珠。诗歌创作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文学、艺术、美学、音律学、历史以及人文、自然等等学科的综合体现。格律诗词讲求平仄格律与韵脚,自然富有音乐美、建筑美;

既能融汇对自然的解读,也有对文化的积淀,对文明的传承,对生活的理解。

周总理的这首诗,属于七绝平起入韵格,用《平水韵》的上平一东韵,格律严整,铿锵如金石之声。

此诗格律如下:

中平中仄仄平韵,中仄平平仄仄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韵。

三个韵脚,分别是:东,穷,雄。

在短短二十八个字中,又隐含许多典故。

首句“大江歌罢掉头东”,化用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兼具梁启超“前路蓬山一万重,掉头不顾吾其东”之意。

这首诗,就在这样意气风发,高歌慷慨中,定下了风格基调。

紧接着,又将满纸时代烟云内敛于“邃密”,“邃密”,即“精深”之意。朱熹说“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周恩来则只说“群科”,不分新旧。

若要精深研究,需要刻苦精神,面壁十年,仿佛《五灯会元》中所记达摩祖师。

大江歌罢掉头东当时的社会背景(大江歌罢掉头东)(5)

但面壁是为“破壁”,刻苦钻研,是为了打破现状,改革社会。

“破壁”典故出于《名画记》,《名画记》记载:南北朝著名画家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画了四条没有眼睛的龙。他说:如果画了眼晴,龙就要飞走。别人认为这话说得荒唐,他于是点了龙的眼睛,不一会雷电大作,轰毁了墙壁,巨龙乘云飞去,而没有点眼睛的龙还在。 这则故事为我们贡献了“画龙点睛”和“破壁”两个典故。面壁十年之后,一条巨龙破壁而腾飞,这是何等的壮观。

大江歌罢掉头东当时的社会背景(大江歌罢掉头东)(6)

即使这巨龙没有成功,他也将不惜蹈海。正如鲁仲连义不帝秦,“则连有蹈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鲁仲连宁可蹈海而死,不肯做暴秦的臣民。周总理表达的,也是这样的决心和勇气:宁死不做亡国奴。

1919年,五四革命爆发前夕,周恩来决定回到阔别两年的祖国。临行前,同学张鸿诰为他饯行。周恩来将这首诗题赠给了张鸿诰,并在诗后写“右诗乃吾十九岁东渡时所作”“返国图他兴,整装待发行别诸友”等字句,同时还写明书赠此诗也是为了“自督”。

1977年,此诗问世六十年后,周总理逝世第二年,这首诗才被正式收入革命博物馆,为世人所知。而祂一旦为世人所知,便如破壁蛟龙,带动了人民对总理强烈的怀念之情。

好诗不厌百回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