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颂舜的古诗(提出诗言意)

在我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诗歌、音乐的教化作用。比如,周代官学要求学生掌握六种基本才能: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计算),音乐成为“六艺”之一。而音乐与诗歌有着必然了联系,毛诗序曰: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这段阐述包含两个内容:

1.诗言志,诗歌是用来表达思想感情、抱负志向的。

2.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同源,是对社会生活反映的不同的艺术形式。

这里的诗指的既是指《诗经》,也指广义的诗歌,因为在《诗经》以前的上古尧舜帝时期,就已经重视诗歌音乐的作用了。舜帝任命大臣掌管音乐,倡导乐教,君臣相和相答,以歌言志。而且他本人也是诗人,歌唱家。

歌颂舜的古诗(提出诗言意)(1)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帝任命各行各业的官员22人,其中包括:伯禹(大禹,夏的远祖)为司空,掌管水利;弃为后稷(古神,周的远祖),教民播种百谷,负责农业;契(商的远祖)担任司徒,掌管教育;皋陶担任大理,负责司法;掌管音乐的典乐官任命给了夔,负责祭祀典礼,并教育儿童学习音乐。

舜帝特意告诫夔音乐教育的原则:

“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毋虐,简而毋傲。”

即,正直而温和,宽厚而严厉,刚正却不暴虐,简捷却不傲慢。

舜帝还表达了自己对诗、歌、乐本质特征的认识:

“诗言意,歌长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能谐,毋相夺伦,神人以和。”

“意”,可以理解为主旨、思想、意愿、感情。舜认为,诗是表达内心思想、意愿、感情的,歌是用延长音节来咏唱诗的,乐声的高低要与歌的内涵相配合,还要符合标准的音律。八种乐器的声音谐调,不要互相错乱侵扰,这样,就能通过音乐达到人与神相和的境界。

夔对这一新官职很有信心。说:“嗯,我轻重有节地敲起石罄,各种禽兽都会跟着跳起舞来的。”说明夔打击乐技艺的精湛。

《史记•夏本纪》记载了一场宫廷音乐会,场面宏大,气势庄严而隆重。

这时的舜帝已到晚年,大禹治水已经成功。舜帝上朝,大禹、伯夷、皋陶与舜帝共商治理国家大事。尧、舜、禹、皋陶被后世尊为“上古四圣”,这里就聚集了三位,说明当时是圣人辈出的昌盛时代。关于他们的谈话,本文写过一篇文章《读〈史记〉:听皋陶、禹和舜帝谈话,境界太高,气氛太融洽了》,进行了介绍与评点。

会谈结束后,宫廷音乐会开始:

于是夔行乐,祖考至,群后相让。鸟兽翔舞,箫韶九成,凤皇来仪,百兽率舞,百官信谐。

典乐夔亲自担任乐师,奏响开场乐曲。舜帝率众祭祀祖先亡灵,“邀请”他们降临观摩。各诸侯国君应邀出席,相互礼让落座。

音乐会以歌舞开场,“箫韶”是象征帝舜威仪的天子乐。相传这部乐舞一直流传到1000多年后的齐国,孔子听后赞叹曰“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尽善尽美)。

歌颂舜的古诗(提出诗言意)(2)

“凤皇(凰)来仪,百兽率舞”,如果理解成鸟兽被音乐吸引到宫廷里来就不合情理了。因为即使鸟兽通音乐,但也不可能跑到人员众多的宫廷里来。

可以理解为,舞者扮演的各部落的图腾。凤凰是上古崇拜的神鸟,代表福瑞、吉祥。音乐响起,扮演鸟兽的舞者翩翩起舞。美妙的《箫韶》奏完九章,扮演凤凰的舞者披着美丽的服装惊艳亮相,“群兽”也都舞起来。百官肃然起敬,合着拍子浅吟低唱。在祥和的气氛衬托下,帝舜的豪情奔放,他歌唱道:

“陟天之命,维时维几。”

“奉行天命,管理天下,顺应天时,谨微慎行。"这是对自己的勉励,接着又面向群臣高唱:

歌颂舜的古诗(提出诗言意)(3)

“股肱喜哉!元首起哉 !百工熙哉!”

“喜”“起”“熙”,意思相近,都是振奋精神,努力进取的意思。

“股肱大臣啊要努力啊,天子要振奋精神啊,百官事业要兴盛啊!"

皋陶被舜的歌声感染,先低头至手,又叩头至地,行跪拜礼。高声说道:"您可记住啊,要带头努力尽职,谨慎对待法度,认真办好各种事务!"

接着和着舜的歌,唱道:

“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

“天子英明啊,股肱大臣都贤良啊,天下万事都兴旺啊!”

如果认为这是阿谀逢迎,那就错了,因为皋陶又唱道:

“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

丛脞(cuǒ):繁琐杂乱,这里可理解为无远大理想,不思进取。

“天子胸中无大略啊,股肱大臣就懈怠啊,天下万事都败坏啊!”

帝拜曰:"然,往钦哉!"

帝舜拜答说:“对!以后我们都要努力办好各自的事务!”

舜表示接受皐陶对自己的建言,同时勉励臣下和自己一起敬慎地对待政事。

舜与皋陶的唱和诠释了“诗言意,歌长言”的诗歌本质特征,表现了他们的治世理想与追求。

诗歌、音乐的教育原则:“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毋虐,简而毋傲”,也是舜的执政纲领。舜以身作则孝敬父母,和睦邻里。在其治理下,政教大行,八方宾服,四海称颂,因而《史记·五帝本纪》称“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歌颂舜的古诗(提出诗言意)(4)

这段上古音乐会的记载,让我们穿越几千年,感受到了场面的恢宏,气氛庄重与融洽。

上古时代把诗歌、音乐的教育原则导向执政纲领,肯定了文学艺术的社会价值,以及教化功能。用历史观照现实,文学艺术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领域,其创作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发挥寓教于乐的功能。如果作家以“去工具化”为理由,不为本阶级服务,那写出的作品一定是没有灵魂的乌合之众,是绝对没有前途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