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的一生(明太祖朱元璋第一集)

知历史,明兴衰,体验人生百态

本文为明太祖朱元璋的人物传记,由于篇幅有限,将分为多个章节,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记得点个关注点个赞哦,谢谢各位

开篇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之一,他一生勤于政事,为国为民,创设了大量的制度典章,打下了明朝近三百年基业,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行政管理制度渐趋完备。他一生重要的功绩莫过于驱逐胡虏,恢复中华,拯救了元朝种族等级及压迫政策下的民众于水火之中。

明太祖朱元璋的一生(明太祖朱元璋第一集)(1)

图源自网络

当然,历史是把双刃剑,也有人认为朱元璋是一个暴君,不同角度看到不同问题就会有不同的观点,接下来,梦洛带您走进属于明太祖朱元璋的世界

第一章节;童年时期

姓名:朱元璋(朱重八)

出生日期:1328年

籍贯: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

家庭关系:父名为朱五四,母为陈氏,职业农民

朱元璋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但作为农民,朱元璋一出生家里是没有土地,

其世代皆为地主刘德家耕种混口饭吃

在朱元璋出生之前,其父朱五四已经生了3个儿子,2个女儿,所以朱五四要养活这些孩 子肩上压力是非常大的。

(很难想象,明明生活压力已经如此之大,朱五四为何还在拼命造人)

1328年,朱元璋呱呱坠地,但这个家庭并没有因为朱元璋的到来而感到高兴。因为其父朱五四压力实在太大了;放在现在,大部分年轻人都不敢生小孩,何况在那个年代。

但是有一点历史真相是比较奇怪的,经济越发达,文化普及率越高的年代和区域,生育率反而越低,您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么个理!

好了,我们言归正传

朱元璋出生一个月后,其亲朱五四给他取名为朱重八(幼名),那为什么要叫朱重八呢?

按照当时元朝惯例,老百姓如果没有上学和做官是不能有名字,只能以数字进行命名;

所以其祖父叫朱初一,其父叫朱五四,朱元璋家族兄弟排行第八,所以叫朱重八。

可以看出,朱元璋家族好几代都是农民,如果朱元璋没有建立起明朝做上皇帝

那么他儿子可能叫朱老九或者是朱00......

明太祖朱元璋的一生(明太祖朱元璋第一集)(2)

图源自网络

1328年至1344年期间

童年时的朱元璋一直住在一间冬暖夏凉,四面透风,光线非常好,并且是依山傍水的茅草型别墅里度过。

明太祖朱元璋的一生(明太祖朱元璋第一集)(3)

图源自网络

但在这16年的漫长时间里,朱元璋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帮地主刘德家放牛,正常这个年纪,应该都是在上学,也该面临着高考的压力了,但朱元璋没有。

明太祖朱元璋的一生(明太祖朱元璋第一集)(4)

图源自网络

朱元璋也很想上学啊,他也知道要改变这个家族的命运,只有读书做官才能出人头地。

但是朱五四(其父)要养活一家老小已经累的苦不堪言,就别说拿出学费供孩子上学了。

所以16岁的时候,朱元璋也认清了这个现实,对实际情况也妥协了,那就梦想着娶一个勤快的姑娘,结婚生子,然后来接替他放牛这个任务,而他继续继承其父朱五四的家业......

按道理讲,朱元璋这个梦想应该很容易实现,但是朱元璋的一生注定不平凡,

上天也喜欢和这个小伙(朱元璋)开玩笑,他这个非常简单的梦想非但没有实现

命运的魔爪却一步步向他逼近......

第二章节;社会背景

朱元璋儿时的梦想就是娶一个勤快的姑娘,以继承家业,但他这个梦想非但没有实现

反而命运多舛。

元朝统治下,民不聊生,百姓受尽压榨和屈辱,民众分为三六九等;

蒙古人统治下的汉人、南人皆为贱民,蒙古人无需劳动就可以享有汉人和其他民族的所 有财产,杀一个南人只需罚交一头毛驴的价钱。

汉人不能拥有铁器,连一把菜刀也必须几家合用,赋役沉重,再加上灾荒不断,广大民 众在死亡线上挣扎。

明太祖朱元璋的一生(明太祖朱元璋第一集)(5)

图源自网络

元至正四年,即1344年

这一年刚开始,濠州发生旱灾,次年春天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几十万百姓沦为难民。

在对待这两件民生大事,元朝政府的做法可谓是让人大跌眼镜,他们能想到的竟然不是 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而是加剧压榨百姓,以防百姓造反。

比如黄河堤坝溃败河水泛滥,朝中大臣讨论如何加强和巩固皇朝统治,而不是及时组织部门救灾赈灾,满朝的文武百官在对待灾害面前也都是各持己见,基本上都是这个态度:

“反正饿死病死的是汉人老百姓,和元朝政府有毛关系”

但总有明智之人,那就是元朝宰相脱脱,在他的的极力主张下,元顺帝方同意主持修建黄河堤坝。

在对待瘟疫和旱灾的问题上,元顺帝也是象征性的下诏赈书拨点银两,然后在史书上记 载“爱民如子”的丰功伟绩

但元朝官员可谓是极度腐败和贪婪,下发赈灾的粮食和银两在各层官员的层层剥削贪腐 下,基本到难民那可能连谷壳都看不到.....

【未完待续,每天更新,下集更精彩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