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岗位吃香吗(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

供应链是指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供应链结构。

含义:供应链是指围绕核心企业,从配套零件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供应链管理的经营理念是从消费者的角度,通过企业间的协作,谋求供应链整体的最佳化。成功的供应链管理能够协调并整合供应链中所有的活动,最终成为无缝连接的一体化过程。

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将其定义为生产与流通过程中所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移动供应链,是利用无线网络实现供应链的技术。它将原有供应链系统上的客户关系管理功能迁移到手机上。移动供应链系统具有传统供应链系统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移动供应链系统使业务摆脱时间和场所局限,随时随地与公司进行业务平台沟通,有效提高管理效率,推动企业效益增长。

供应链是一个包含原料供货商、供应商、制造商、仓储商、运输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终端客户等多个主体的系统。

发展阶段:物流管理阶段:早期的观点认为供应链是指将采购的原材料和收到的零部件,通过生产转换和销售等活动传递到用户的一个过程。因此,供应链仅仅被视为企业内部的一个物流过程,它所涉及的主要是物料采购、库存、生产和分销诸部门的职能协调问题,最终目的是为了优化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降低物流成本,从而提高经营效率。

价值增值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们对供应链的理解又发生了新的变化:首先,由于需求环境的变化,原来被排斥在供应链之外的最终用户、消费者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从而被纳入了供应链的范围。这样,供应链就不再只是一条生产链了,而是一个涵盖了整个产品运动过程的增值链。

网链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产业不确定性的增加,今天的企业间关系正在呈现日益明显的网络化趋势。与此同时,人们对供应链的认识也正在从线性的单链转向非线性的网链,供应链的概念更加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即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的一切向前关系,与用户、用户的用户及一切向后的关系。供应链的概念已经不同于传统的销售链,它跨越了企业界限,从扩展企业的新思维出发,并从全局和整体的角度考虑产品经营的竞争力,使供应链从一种运作工具上升为一种管理方法体系,一种运营管理思维和模式。

现状:世界权威的《财富(FORTUNE)》杂志早在2001年已将供应链管理列为本世纪最重要的四大战略资源之一;供应链管理是世界500强企业保持强势竞争不可或缺的手段;无论是制造行业,还是商品分销或流通行业;无论你是从业还是创业,掌握供应链管理都将助你或你的企业掌控所在领域的制高点。

供应链管理就是指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其目标是将顾客所需的正确的产品,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按照正确的数量、质量和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并使这一过程所耗费的总成本最小。显然,供应链管理是一种体现着整合与协调的管理模式。它要求组成供应链系统的成员企业协同运作,共同应对外部市场复杂多变的形势。但一般供应链只是打通上下游企业,打不通二级以上的上下游,整个供应链打通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需要多节点合作。

供应链管理是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在核心企业协调下,本着共赢原则、以提高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协同商务、协同竞争为商业运作模式,通过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技术、信息技术和集成技术,达到对整个供应链上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业务流和价值流的有效规划和控制,从而将客户、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服务商等合作伙伴连成一个完整的网状结构,形成一个极具竞争力的战略联盟。简单地说,供应链管理就是优化和改进供应链活动,其对象是供应链组织和他们之间的“流”,应用的方法是集成和协同;目标是满足客户的需求,最终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能力。供应链管理的实质是深入供应链的各个增值环节,将顾客所需的“正确产品”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按照“正确的数量”、“正确的质量”和“正确的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即“6R”,并使总成本最小。

供应链管理:企业之间以同步化、集成化生产计划为指导,以各种技术为支持,依托Internet网络,围绕供应、生产作业、物流和满足需求,通过信息共享、技术扩散(交流与合作)、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的价值链激励机制等方法实现经营一体化

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1、供应链管理把所有节点企业看作是一个整体,实现全过程的战略管理:传统的管理模式往往以企业的职能部门为基础,但由于各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职能部门之间的性质、目标不同,造成相互的矛盾和利益冲突,各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职能部门之间无法完全发挥其职能效率。因而很难实现整体目标化;供应链是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销售商、客户和服务商组成的网状结构。链中各环节不是彼此分割的,而是环环相扣的一个有机整体。供应链管理把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业务流和价值流的管理贯穿于供应链的全过程。它覆盖了整个物流,从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采购与供应、产品制造、运输与仓储到销售各种职能领域。它要求各节点企业之间实现信息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存、并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真正实现整体的有效管理。

2、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化的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是采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它是一种从供应商开始,经由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客户的全要素、全过程的集成化管理模式,是一种新的管理策略,它把不同的企业集成起来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注重的是企业之间的合作,以达到全局最优。

3、供应链管理提出了全新的库存观念:传统的库存思想认为:库存是维系生产与销售的必要措施,是一种必要的成本。因此,供应链管理使企业与其上下游企业之间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实现了库存的转移,降低了企业的库存成本。这也要求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成员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快速反应降低库存总成本。

4、供应链管理以最终客户为中心,这也是供应链管理的经营导向:无论构成供应链的节点的企业数量的多少,也无论供应链节点企业的类型、参次有多少,供应链的形成都是以客户和最终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的。正是由于有了客户和最终消费者的需求,才有了供应链的存在。而且,也只有让客户和最终消费者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有供应链的更大发展。

分类:1、根据供应链范围不同可以分为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内部供应链是指企业内部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采购部门、生产部门、仓储部门、销售部门等组成的供需网络;外部供应链则是指企业外部的,与企业相关的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厂商、储运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的关系:二者共同组成了企业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到消费者的供应链。可以说,内部供应链是外部供应链的缩小化。对于制造厂商,其采购部门就可看作外部供应链中的供应商。它们的区别只在于外部供应链范围大,涉及的企业众多,企业间的协调更困难。

2、根据供应链复杂程度不同可以分为直接型供应链、扩展型供应链和终端型供应链直接型供应链是在产品、服务、资金和信息在往上游和下游的流动过程中,由公司、此公司的供应商和此公司的客户组成;扩展型供应链把直接供应商和直接客户的客户包含在内,左右这些成员均参与产品、服务、资金和信息往上游和下游的流动过程;终端型供应链包括参与产品、服务、资金、信息从终端供应商到终端消费者的所有往上游和下游的流动过程中的所有组织。

3、根据供应链存在的稳定性划分,可以将供应链分为稳定的和动态的供应链。基于相对稳定、单一的市场需求而组成的供应链稳定性较强,而基于相对频繁变化、复杂的需求而组成的供应链动态性较高。在实际管理运作中,需要根据不断变化的需求,相应地改变供应链的组成。

4、根据供应链容量与用户需求的关系可以划分为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一个供应链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的设备容量和生产能力(所有节点企业能力的综合,包括供应商、制造商、运输商、分销商、零售商等),但用户需求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当供应链的容量能满足用户需求时,供应链处于平衡状态,而当市场变化加剧,造成供应链成本增加、库存增加、浪费增加等现象时,企业不是在最优状态下运作,供应链则处于倾斜状态。平衡的供应链可以实现各主要职能(采购/低采购成本、生产/规模效益、分销/低运输成本、市场/产品多样化和财务/资金运转快)之间的均衡。

5、根据供应链的功能模式(物理功能、市场中介功能和客户需求功能)可以把供应链划分为三种:有效性供应链、反应性供应链和创新性供应链。有效性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物理功能,即以最低的成本将原材料转化成零部件、半成品、产品,以及在供应链中的运输等;反应性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市场中介的功能,即把产品分配到满足用户需求的市场,对未预知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等;创新性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客户需求功能,即根据最终消费者的喜好或时尚的引导,进而调整产品内容与形式来满足市场需求。

6、根据供应链中企业地位不同,可以将供应链分成盟主型供应链和非盟主型供应链。盟主型供应链是指供应链中某一成员的节点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对其他成员具有很强的辐射能力和吸引能力,通常称该企业为核心企业或主导企业。

7、供应协同模式:物流与供应链专家杨达卿在《供应链为王》中把全球供应链协同模式分为:一是美国和欧洲等西方发达国家狮式供应链。以基金等金融资本主导的企业群所建立的“1 N”供应链模式。其中“1”代表基金和银团等金融资本链主(1是资本化的自然人或法人,下面亦同),“N”是供应链上的各环节。“1”的角色冲在前面,往往是强势的,个人英雄主义比较明显,也被称为狮式企业,其供应链模式也被称为狮阵供应链模式。这类企业代表的如微软公司、苹果公司、大众汽车等,背后基金分别是梅琳达-盖茨基金、伊坎合作基金、保时捷家族基金;二是日本和韩国等东方发达国家的狼式供应链。以商社等商业资本主导的企业群所建立“N 1”供应链模式。其中“N”是供应链上的各环节,“1”代表商社等商业资本链主。“1”的角色隐身在后面,往往是低调的,群英主义比较明显。这类企业也被成为狼式企业,其供应链模式也被成为狼阵供应链模式。这类企业的代表如日本三井财团,三菱财团、一劝财团,分别拥有商社三井物产、三菱商事、伊藤忠商事,韩国的三星财团,现代财团,分别拥有商社三星物产、现代商社;三是以中国为代表的羊式供应链。以国有资本主导的企业群组成的“1 1 N” 的供应链模式。其中第一个“1”是国有资本的代表党委书记,国有资本往往是企业真正的链主;第二个“1”是国家聘请的高端职业经理人董事长;“N”是供应链各环节的企业。代表企业如一汽集团、广汽集团、中储粮集团、中粮集团、中石油集团等企业。

供应链的基本要素包括:

供应商(供应商指给生产厂家提供原材料或零、部件的企业)、厂家:(厂家即产品制造业。产品生产的最重要环节,负责产品生产、开发和售后服务等)、分销企业(分销企业为实现将产品送到经营地理范围每一角落而设的产品流通代理企业)、零售企业(零售企业将产品销售给消费者的企业)、消费者(消费者是供应链的最后环节,也是整条供应链的唯一收入来源

供应链流程:供应链一般包括:1、物资流通:这个流程主要是物资(商品)的流通过程,这是一个发送货物的程序。该流程的方向是由供货商经由厂家、批发与物流、零售商等指向消费者。由于长期以来企业理论都是围绕产品实物展开的,因此物资流程被人们广泛重视。许多物流理论都涉及如何在物资流通过程中在短时间内以低成本将货物送出去。

2、商业流通:这个流程主要是买卖的流通过程,这是接受订货、签订合同等的商业流程。该流程的方向是在供货商与消费者之间双向流动的。商业流通形式趋于多元化:既有传统的店铺销售、上门销售、邮购的方式,又有通过互联网等新兴媒体进行购物的电子商务形式。

3、信息流通:这个流程是商品及交易信息的流程。该流程的方向也是在供货商与消费者之间双向流动的。过去人们往往把重点放在看得到的实物上,因而信息流通一直被忽视。甚至有人认为,国家的物流落后同它们把资金过分投入物质流程而延误对信息的把握不无关系。

4、资金流通:这个流程就是货币的流通,为了保障企业的正常运作,必须确保资金的及时回收,否则企业就无法建立完善的经营体系。该流程的方向是由消费者经由零售商、批发与物流、厂家等指向供货商。

根据供应链的概念,它涵盖着从原材料的供应商开始,经过工厂的开发、加工、生产至批发、零售等过程,最后到达用户之间有关最终产品或服务的形成和交付的每一项业务活动。因此供应链的内容也涵盖了生产理论、物流理论和营销理论等三大理论。

供应链的主要活动包括:1、商品开发制造:■商品的规划、设计、商品化;■需求预测和生产计划;■商品生产和质量管理。

2、商品的配送:■确保销售途径;■按时配送;■降低物流成本。

3、商品销售:■销售;■品种齐全、及时的商品补充;■销售数据和销售额的管理,了解问题,确定活动方针。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从单一的企业角度来看,是指企业通过改善上、下游供应链关系,整合和优化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以获得企业的竞争优势。

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的有效性管理,表现了企业在战略和战术上对企业整个作业流程的优化。整合并优化了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的业务效率,使商品以正确的数量、正确的品质、在正确的地点、以正确的时间、最佳的成本进行生产和销售。

供应链管理含义: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是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增值流、业务流及贸易伙伴关系等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一体化的管理过程。在这种环境下,企业不仅要协调企业内计划、采购、制造、销售的各个环节,还要与包括供应商、分销商等在内的上下游企业紧密配合。

供应链管理要点:1、供应链是一个单向过程,链中各环节不是彼此分割的,而是通过链的联系成为一个整体。

2、供应链是全过程的战略管理,从总体来考虑,如果只依赖于部分环节信息,由于信息的局限或失真,可能导致计划失真。

3、不同链节上的库存观不同,在物流的供应链管理中,不把库存当做维持生产和销售的措施,而将其看成是供应链的平衡机制。

4、供应链管理采取新的管理方法,诸如用总体综合方法代替接口的方法,用解除最薄弱链寻求总平衡,用简化供应链方法防止信号的堆积放大,用经济控制论方法实现控制。

供应链管理包括:1、计划:这是SCM(SCM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的策略性部分。你需要有一个策略来管理所有的资源,以满足客户对你的产品的需求。好的计划是建立一系列的方法监控供应链,使它能够有效、低成本地为顾客递送高质量和高价值的产品或服务。

2、采购:选择能为你的产品和服务提供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和供应商建立一套定价、配送和付款流程并创造方法监控和改善管理,并把对供应商提供的货品和服务的管理流程结合起来,包括提货、核实货单、转送货物到你的制造部门并批准对供应商的付款等。

3、制造:安排生产、测试、打包和准备送货所需的活动,是供应链中测量内容最多的部分,包括质量水平、产品产量和工人的生产效率等的测量。

4、配送:很多“圈内人”称之为“物流”,是调整用户的定单收据、建立仓库网络、派递送人员提货并送货到顾客手中、建立货品计价系统、接收付款。

5、退货:这是供应链中的问题处理部分。建立网络接收客户退回的次品和多余产品,并在客户应用产品出问题时提供支持。

依照产品实体在价值链各环节的流转程序,企业的价值活动可分为上游环节和下游环节两大类。企业的基本价值活动中,原材料供应、产品开发、生产运行可被称为“上游环节”;成品储运、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可称为“下游环节”。上游环节增值活动的中心是产品生产,与产品的技术特性密切相关,下游环节的中心是满足顾客,与市场紧密相联。任何企业都只能在“价值链”的某些环节上拥有优势,而不可能拥有全部的优势,在某些价值增值环节上本企业拥有优势,而在其余的环节上其他企业可能拥有优势。为达到“双赢”乃至“多赢”的协同效应,企业之间彼此在各自的关键成功因素――价值链的优势环节上展开合作,可以求得整体收益的最大化,这就是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的原动力,而循着价值链上溯、以原材料及产品供应和业务外包为特征的企业间的纵向联盟即可称为“供应链”或“供应链网络”。

供应链金融SCF,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一个专业领域(银行层面),也是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一种融资渠道(企业层面)。供应链金融是以核心企业为主要的合作合同方,透过市场对商信息流、金流等方式来更灵活的展开业务,供应链金融是商业保理的一个分支。

供应链金融是指将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以及与其相关的上下游企业看作一个整体,以核心企业为依托,以真实贸易为前提,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方式,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的综合性金融产品和服务。

供应链金融主要以产业上下游的真实贸易为基础,以核心企业的良好商誉及履约能力为依托,通过控制供应链上的资金流、物流和数据流来提高风控能力,以解决同一链条上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供应链金融”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供应链中寻找出一个大的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为供应链提供金融支持。一方面,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的问题;另一方面,将银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业的购销行为,增强其商业信用,促进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协同关系,提升供应链的竞争能力。

供应链金融和传统金融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对风险的控制、授信的灵活度等方面,具体情况如下面两个图表所示。(1)传统金融--孤立的关注企业和业务本身:

供应链岗位吃香吗(供应链管理)(1)

(2)供应链金融:商业银行根据产业特点,围绕供应链上核心企业,基于交易过程向核心企业和其上下游相关企业提供的综合金融服务。

◆以核心企业为基准创建"1+N"或"M+1+N"的金融服务模式;

◆关注交易过程,整合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

◆根据产业特点,跨行业的提供金融服务。

供应链岗位吃香吗(供应链管理)(2)

供应链金融的参与主体主要有金融机构、中小企业、支持型企业以及在供应链中占优势地位的核心企业

1、金融机构:在供应链金融中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通过与支持型企业、核心企业合作,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根据预付账款、存货、应收账款等动产进行“量体裁衣”,设计相应的供应链金融模式;金融机构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模式,决定了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融资成本和融资期限。

2、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受经营周期的影响,预付账款、存货、应收账款等流动资产占用大量的资金。而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中,可以通过货权质押、应收账款转让等方式从银行取得融资,把企业资产盘活,将有限的资金用于业务扩张,从而减少资金占用,提高了资金利用效率。

3、支持性企业:供应链金融的主要协调者,一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物流、仓储服务,另一方面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货押监管服务,搭建银企间合作的桥梁。对于参与供应链金融的物流企业而言,供应链金融为其开辟了新的增值业务,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为物流企业业务的规范与扩大带来更多的机遇。

4、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规模较大、实力较强,能够对整个供应链的物流和资金流产生较大影响的企业。供应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会给核心企业造成供应或经销渠道的不稳定;核心企业依靠自身优势地位和良好信用,通过担保、回购和承诺等方式帮助上下游中小企业进行融资,维持供应链稳定性,有利于自身发展壮大。

供应链金融是金融机构围绕核心企业在对整条供应链进行信用评估及商业交易监管的基础上,面向供应链核心企业和节点企业之间的资金管理进行的一整套财务融资解决方案。由此,可以看出: (1)供应链金融是金融机构开展的一项金融服务业务,管理的是供应链的资金往来。 (2)在整条供应链的信用评估中,核心企业的信用被赋予很大的权重,也就是核心企业的信用风险是整体供应链信用风险的主要来源。(3)供应链核心企业与其他链中企业之间的交易需要被监督,确保不会向虚假业务进行融资。(4)供应链金融是一种财务融资,企业向金融机构的抵押物不是固定资产,而是应收账款、预付款和存货等流动资产。

迄今为止,供应链金融总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以银行为中心传统金融模式。在这一阶段主要通过信用评级,不动产抵押等方式为核心企业一级经销商提供融资服务,但由于银行并未参与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流程,故大多数二级及以上经销商难以获得融资;第二个阶段是供应链金融的线上化。即通过对接各大企业的ERP端口,获取真实的交易信息,从而更好地把控融资风险,再加上物流提供商参与,从而使动产抵押成为可能,但由于核心数据仍然掌握在部分企业中,难以实现综合性地风险评估;第三个阶段供应链金融的结构出现了平台化和高度关联化的特征,通过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地多维信息控制以及云平台地搭建,实现对产业更全面地渗透。

传统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是利用核心企业的信用支持为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供应链是产品从原材料到商品的整个流转链条,连接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最终消费者的所有交易过程。供应链金融是围绕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为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其核心是掌握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依托核心企业的信用支持的融资模式。

供应链金融参与方的增加带来市场扩容。相比传统供应链金融“商业银行 核心企业”的模式,整个供应链金融的市场得到的扩充。(1)数据是开展供应链金融的核心,数据方从原来的核心企业拓展到物流公司、电商平台和ERP厂商等,这是产业互联网化、信息化提升的必然结果。(2)融资渠道多元化,除了商业银行,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和P2P平台拓展了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渠道,不同的资金来源匹配不同的业务模式。(3)从供应链(围绕一个核心企业)到产业生态圈(拓展到所有相关行业)。市场扩容和信息化水平提升使企业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使行业内和相关行业之间形成有机的生态圈,创造新的商机。

供应链金融业务层面的变化。(1)渗透到更加长尾的市场,信贷产品碎片化、定制化,满足小额、高频、紧急资金需求。行业也从大宗商品、基建拓展到农牧、零售、电商等。(2)流程线上化。在线提交申请资料,远程视频尽职调查。(3)大数据征信。线上采集的数据维度增加,小微企业征信可借鉴消费金融业务的个人征信,通过对交易数据和非交易数据建立评分模型,进行自动化审核。(4)数据共享程度和信息透明度提升,多方监控,动态风险管理。

供应链金融的资产特点:(1)贷款周期不长,贷款周期与交易周转速度有关,平均周期在2-3个月左右,短至7天。资金需求多为临时紧急,如电商在双十一之前的备货资金需求。(2)能承担的资金成本有限。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本身业务利润率不高,能负担的资金成本也相应较低。供应链金融的产品模式大致分为四类:应收账款融资、预付账款融资、存货融资以及信用贷款。(1)应收账款融资:供应链上游的中小企业以应收账款进行融资,下游核心企业是还款来源。(2)预付账款融资:供应链下游的中小企业以未来的货物权进行融资用于支付上游核心企业的货款,实现杠杆采购。(3)存货融资:企业以存货作为质押,经过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评估和证明后进行融资。金融机构也可根据物流公司的规模和运营能力,将一定的授信额度授予物流公司。(4)信用贷款:无须抵押物,纯信用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