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的核武器全部打完是什么样子(核武器给世界带来了什么)

人类对于科技的追求始终是没有尽头的,这就意味着世界上如果没有核武器,也会有另外一种终极武器来震慑着和代表着最高摧毁力。

那么目前核武器给世界带来了什么?

全球的核武器全部打完是什么样子(核武器给世界带来了什么)(1)

首先核武器改变了第2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如果没有美国的代号为小男孩和胖子的两颗原子弹投掷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也许二战不会那么快结束。

作为威力巨大的终极武器和5的震慑能力,是让全球的人都会心惊胆寒的存在,所以核武器如果是保障和平的时候,它是非常有利的利器,如果放在霸权主义国家的手里,就始终是不定时炸弹,总会存在着难以估量的危险。

全球的核武器全部打完是什么样子(核武器给世界带来了什么)(2)

世界上的人类之所以惧怕核武器,就是因为亲眼所见的日本在遭受到两颗原子弹爆炸之后,所带来的长达几十年的深重灾难,有将近10万人死在了原子弹的危害之下,原子弹爆炸会产生几百万度的高温,而那些高温简直无法想象,瞬间会把人催化成披着一层脆皮的物体,轻轻一碰就碎掉被风吹散了,那种恐惧和震撼是无法用语言形成的炼狱般的狰狞。

全球的核武器全部打完是什么样子(核武器给世界带来了什么)(3)

而幸存下来的日本人,很多被那些原子弹爆炸后的辐射造成了非常恐怖的后遗症,很多日本人都得了绝症,身体变得畸形和无药可治,内脏器官逐渐衰竭,各种绝症都带来了深重的痛苦。

甚至当年投放过原子弹的区域,几十年过去后,那里的海鱼和陆地上的动物都变异得面目全非,看着一场可怕,这些贻害无穷的灾难,还只是几十年前当量很小的原子弹,如果是换成现在已经升级好多倍的核弹爆炸,恐怕后果是无法想象的惨烈。

全球的核武器全部打完是什么样子(核武器给世界带来了什么)(4)

也正因为日本当年是世界上唯一一个遭受过核弹打击的国家,用残酷的事实向世界展示了核弹的威力和摧毁力的恐怖,所以才让世界上所有拥有核武器的国家都从此害怕核弹的真正使用,因为这不再是只给敌对国带来危害的重器,还是会反噬到使用核武器的国家的双刃剑,毕竟一旦用核弹攻击敌国,双方肯定要拼个鱼死网破,最后就是混战一团,无法收场。

于是核武器除了在二战中由美国投掷过二枚以后,真正意义上,核武器给世界范围内的人民,还是更多地带来了和平。

全球的核武器全部打完是什么样子(核武器给世界带来了什么)(5)

在第2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所有拥有核武器的大国之间都没有在爆发战争,就是因为互相之间都在惧怕对方手里的核武器,这是一种难得的动态平衡,因为拥有核武器的几个大国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制约和一种默契的克制。

正因为互相忌惮,对方都有末日武器和杀手锏,才不会有人一意孤行,投掷出危及全人类的核武。但是这种平衡总是取决于互相之间的核武器威力旗鼓相当的前提之下。

全球的核武器全部打完是什么样子(核武器给世界带来了什么)(6)

一旦有某一个国家的核武器水平超出了其他国家一大截,那么平衡的局面可能就会被打破,目前来看,世界上拥有核武的国家,美国是首屈一指。

战斗民族的俄罗斯排名第二,实力仅次于俄罗斯的就是我们中国,目前全世界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已经达到了10个,而美国已经超过了6000枚核弹头,最少的核武器拥有国是巴基斯坦拥有30枚核弹头。

中国需要有多少枚核弹,才能保证安全呢?

全球的核武器全部打完是什么样子(核武器给世界带来了什么)(7)

那么我们中国目前拥有的核弹头是450枚,如果单纯从数量上来讨论核弹要多少枚国家才安全,似乎漫天设想没有依据,可以综合考量一下和政策和核战略,在这个基础上核武的规模和数量也就好推断了。

我们中国的和政策就是不会率先使用核武器,但是美国却是奉行的全方位甚至全球威胁的核战略。俄罗斯的核战略则是有效遏制,那么我国拥有的核武器主要用于保卫国家和人民安全不受侵犯,我国没有针对的敌对目标。

不存在使用核武器率先发动打击的情况,但是对于核材料的储备,我国的稀土资源可以非常充分,毕竟作为世界上最大稀土矿的拥有国,中国并不惧怕任何国家的武力威胁。

全球的核武器全部打完是什么样子(核武器给世界带来了什么)(8)

那么考虑核反击作战的需要,在国内布置防御的数量,面对国外布置反击的数量,核打击预测的摧毁程度等等,综合这几个方面,核弹的数量就大约可以推测出来了。

粗略地估算,我国大约拥有一千枚左右的核弹,就可以充分保证国家安全,中国需要有多少核弹,需要一千枚核弹,才能保证安全。

那么就是我们现在拥有的450的一倍还要多一些,这个数量无论是对外部署反击,边境部署防御,都可以游刃有余,弹药充足,当然最安全的还是那句话,不使用核武器,就是最安全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