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幼崽的感人瞬间(爱哭爱闹的人类幼崽)

每一个手把手把孩子带大的家长,都一定有过这样的血泪史:

  • 明明已经困得睁不开眼,娃却挣扎着不睡,心里真的好想把他暴打一顿,却还要忍住脾气轻言软语轻声安慰;
  • 费了好大劲刚把房间收拾好,东西码得整整齐齐,结果神兽一进屋,不到三分钟就已经翻天覆地,一屋狼藉;
  • 下班后匆忙赶到家,忙前忙后给宝宝做好了色香味俱全的美味菜肴,结果“做饭两小时,吃饭五分钟”,宝宝吃几口就再也不愿意张嘴了。

……

如此种种,人类幼崽把我们虐了又虐,不断挑战我们的底线,可为什么我们还是心甘情愿地“任其摆布”呢?只是因为那是我们血脉相承的亲骨肉,还是另有其他原因?事实上,爱哭又爱闹的人类幼崽,之所以还能让你父爱爆棚、母爱泛滥,是有科学原因的!

人类幼崽的感人瞬间(爱哭爱闹的人类幼崽)(1)

1943 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康拉德·劳伦兹(Konrad Lorenz)曾做过一个总结:所有婴儿都具有某些普遍吸引人的共同特征,比如:头大、脸圆、额头高、鼻子小、下巴缩,以及圆圆的身体。

人类幼崽的感人瞬间(爱哭爱闹的人类幼崽)(2)

这几个特征看似不显眼,却让小婴儿更加呆萌可爱,更有助激发爹妈的照顾行为。从某种程度上讲,婴儿的存活几率也提高了。小神兽已经这么吵,要是实在长得丑,说不定爹妈一个手抖……

别不相信,爱美真的是人的天性,更美丽的东西更容易让我们赏心悦目,大脑也会表现为更加活跃。研究显示:

当我们看成年动物的时候,大脑活跃区是这样的:

人类幼崽的感人瞬间(爱哭爱闹的人类幼崽)(3)

看到成年动物时的大脑活动区域

图片来源:Morten L. Kringelbach等

而当我们看到萌萌的动物幼崽时,我们的脑回路是这样的:

人类幼崽的感人瞬间(爱哭爱闹的人类幼崽)(4)

看到动物幼崽时的大脑活动区域

图片来源:Morten L. Kringelbach等

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相比见到成年动物,见到动物幼崽时,人类的大脑活跃区域更多。更确切地说,是人类的内侧眶额皮质区(OFC)比较活跃,这大概是在双眉之间的区域,和奖励机制以及对未来的期望有关。翻译成人话就是:呦!这孩子看着真可爱啊!快亲亲抱抱举高高!

人类幼崽的感人瞬间(爱哭爱闹的人类幼崽)(5)

正因如此,当看到人类幼崽的时候,我们会本能地感觉到喜欢,更愿意去照顾这个萌萌哒的小生物,也更愿意去包容幼崽的“为非作歹”,哪怕娃已虐我千百遍,我们依然待娃如初恋。

人类幼崽的感人瞬间(爱哭爱闹的人类幼崽)(6)

娃在自我能力极弱的情况下,必须完全依赖大人的照顾才能健康成长。而娃在小时候的萌萌哒长相,靠外表努力吸引着爸妈的注意,激发爸妈想要照顾的意愿,这算不算娃的一点小心机呢。

人类幼崽的感人瞬间(爱哭爱闹的人类幼崽)(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