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柳三变的故事(柳永的故事二)

柳永柳三变的故事(柳永的故事二)(1)

柳永的故事(二)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一般人都认为,柳永因《鹤冲天》和《醉蓬莱》词中,有几句话得罪了宋仁宗。 柳永自此不复被擢用,以致“(柳永)死之日,家无余赀,群妓合金葬之郊外。每春月上冢,谓之吊柳七”。 (《尧山堂外纪》,[明]蒋一葵)

柳永与宋仁宗的故事,据宋人笔记所载:

“仁宗留意儒雅,务本向道,深斥浮艳虚华之文。初,进士柳三变,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及临轩放榜,特落之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景元年方及第;后改名永,方得磨勘转官。”(《能改斋漫录》)

“永为屯田员外郎,会太史奏:老人星现。时秋霁,宴禁中,仁宗命左右词臣为乐章;内侍属柳应制。柳方冀进用,作此词进(指《醉蓬莱》词)。上见首有‘渐’字,色若不惮。读至‘宸游凤辇何处?’乃与御制真宗挽词暗合,上惨然。又读至‘太液波翻’,曰:‘何不言波澄?’投之于地。自此不复擢用。”(黄花庵)

宋仁宗赵祯(1010-1063),宋真宗恒第六子,母是李宸妃。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是宋朝皇帝中执政最长的一位,生性恭俭仁恕。国富民,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科学、文化、艺术全面展,史称“仁宗盛治”。赵祯爱好学习,崇拜儒家经典。他首次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拿出来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习,开了“四书”的先河。

清朝的乾隆皇帝,自命十全老人,有十全武功。目空一切,很少有他看得上眼的人物。据乾隆自己,他子只佩服三个人,分是:唐太宗李世民、宋仁宗赵祯、清圣祖康熙。

其实,宋仁宗也是很喜欢柳永的词。《尧山堂外纪》记载,“柳耆卿游东都南北二巷,所作新乐府天下咏之,遂传禁中,仁宗颇好其词,每对酒,必使侍从歌之再三”。

柳永柳三变的故事(柳永的故事二)(2)

柳永 (984—1053),在宋仁宗时期,应该说也不算生不逢时。和他同时代的,有很多文臣武将,都很有名。例如:

晏殊 (991—1055)

范仲淹 (989-1052)

欧阳修(1007-1072)

包拯 (999-1062)

狄青 (1008—1057)

杨文广 (999-1074)

(1019-1086)

王安石(1021-1086)

苏轼 (1037-1101)

其中杨文广 (999-1074),是一代名将。在戏曲舞台上是六郎杨延昭的孙子,杨宗保和穆桂英的儿子。史上杨文广却是杨延昭的儿子,并没有杨宗保和穆桂英

这两个人物。

《尧山堂外纪》,为[明]蒋一葵所著。作者自称,“载有正集不录,录散见于稗官野史不经人见也者。岁久,夤次成帙,命曰《尧山堂外记》”。

《尧山堂外纪》卷四十五·宋,【仁宗祯】记录了“宋仁宗是赤脚大仙下凡”的传说:

初,真宗无子,宫中祝天求嗣,上帝以问诸真,惟赤脚大仙一笑,宫人李氏诞生帝。既生,哭不止,有道士至阙,言能止儿啼,召入,以手抚之曰:“莫叫莫叫,何似当时莫笑!”哭遂止。少时,在宫中所着鞋袜悉去之,禁中皆呼为赤脚仙人。生时,李后榻下生灵芝四十二叶,后享国四十二年。

该书记载,柳耆卿咏秋别《雨零铃》词云: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畅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苏东坡一日顾一优人解音者问曰:“我词何如柳耆卿?”答曰:“相公词,须用铜将军、铁着板,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柳学士词却用十七八女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坡为之抚掌大笑。

山堂外》,还记录了一段,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风流故事。

周月仙,余杭名妓也。柳耆卿年甫二十五来宰郡,造玩江楼于水,每召月仙至楼歌唱,之,不从。柳知与隔渡黄外昵,每夜乘舟往来,乃密令艄人至半渡嬴勾之,月仙不得已从焉,惆云:

妓,遭淫不敢言。羞明月渡,花船。

明日,耆卿召佐酒,酒半,柳歌前,月仙大,因与耆卿洽。耆卿喜,作曰:

佳人不自奉耆卿,却孤舟犯夜行。残月晓风杨柳弄,肯教辜情?

自此,日夕常侍耆卿,耆卿亦因此日其名。

柳耆卿咏美人《木花令》曰:

有个人人真堪羡。著佯羞回却面。你若无意向他人,甚梦中 不如却愿。免使人虚魂乱。肚不牢,只恐被伊惹断。

又咏美人舞《浪淘沙》词曰:

“有个人人,飞燕精神。急锵环佩上华茵。促拍尽随红袖举,风柳腰身。蔌蔌轻裙,妙尽尖新。曲终独立敛香尘。应是西施娇困也,眉黛双颦。”

柳永柳三变的故事(柳永的故事二)(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