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图中主要的三个故事(二十六史精选故事3)

孝,是中华传统第一美德,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过去,人们交朋友,首先看他是否孝敬父母,再决定是否与他交友理由很简单,恩情莫大过父母,一个对父母不好的人,能对朋友好吗?,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二十四孝图中主要的三个故事?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二十四孝图中主要的三个故事(二十六史精选故事3)

二十四孝图中主要的三个故事

孝,是中华传统第一美德,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过去,人们交朋友,首先看他是否孝敬父母,再决定是否与他交友。理由很简单,恩情莫大过父母,一个对父母不好的人,能对朋友好吗?

俗话说,“母慈子孝”,父母对子女慈爱,绝大多数人都能够孝顺,但如果父母对子女不仁不义,甚至想杀掉他,子女还能孝吗?这就比较难了,而舜做到了,所以被称为大孝。

《史记》记载,舜的家庭生活十分不幸。他虽然出身于高贵的黄帝家族,但在他出生之前,家庭就败落了,与平民差不多。舜曾经耕过田,捕过鱼,制作过陶器,还做过买卖,可见家境并不富裕。更为不幸的是,母亲早逝,舜失去了母爱。

舜的父亲叫瞽叟,是个瞎子,不仅眼睛瞎,而且心肠坏,对舜很不好。后来瞎子娶了后妻,后妻生了个儿子叫象,瞎子喜欢后妻的儿子,对舜就更看不上眼了。舜的日子很不好过。

舜的后妈脾气暴躁、十分凶恶。后妈的儿子桀骜不驯、傲慢无礼。三个人合起伙来欺负舜,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对舜连打带骂,甚至施以重罚。而舜总是逆来顺受,恪守孝道,对父亲、后妈以及后母的儿子,都恭顺侍奉,小心谨慎,没有一点怠慢和怨言。

舜的谦让,并没有感化他们,他们反而变本加厉,使劲地虐待舜,甚至想把舜杀掉。舜假装不知,而是运用智慧巧妙化解危机。他们想杀舜的时候,舜就机智地躲开,让他们找不到他;而每当他们有事需要舜的时候,舜又能及时出现在他们身边,精心侍奉他们。

就这样,舜的处境可真够艰难的。时间一长,人们都知道了舜的遭遇,十分同情并且赞扬他,舜也因为孝顺而声名远扬。

所以,当尧让部落首领们推荐帝位继承人的时候,首领们都纷纷推荐舜,主要理由就是舜的大孝。对于歹毒的父母弟弟,舜都这样仁义,能对老百姓不好吗?大家都这样认为,所以都推举舜继承帝位。这也算是舜因祸得福吧。

舜被确定为帝位继承人以后,对父母弟弟依然恭敬孝悌,而他们依然看舜不顺眼,再加上嫉妒之心,更加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

有一次,瞎子让舜到谷仓顶部去修补,谷仓很高,舜爬上去之后,他们却在底下放火,想把舜烧死。幸亏舜随身带了两个斗笠,火焰升起之时,舜手握斗笠,像飞鸟一样跳了下来,躲过了一劫。

又有一次,瞎子让舜挖井,挖到深处时,他们却在上面倒土填井,想把舜活埋。井填平了,他们以为这回舜死定了,得意洋洋,马上开始瓜分舜的财产。

后妈的儿子象色迷迷地说:“舜娶过来尧的两个女儿,还有尧赐给他的琴,我都要了,牛羊和谷仓就归父母吧”。

于是,象坐在舜的屋子里,弹着舜的琴,愉快地哼着歌。但是,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舜对他们的阴谋早有警惕,在挖井的时候,就在侧壁挖了一条暗道,通向外面,他们把井填平了,舜却从暗道里出来了。当舜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惊讶得差点连眼珠子都掉出来了,以为舜有天神相助,从此不敢再生邪念。而舜还像从前一样,侍奉父母、友爱兄弟,而且更加恭谨。舜正式登上帝位以后,仍然孝敬父母,还把象封为诸侯。

笔者读到这里,不禁产生疑问:舜已经是尧的女婿和帝位继承人了,瞎子等人,怎敢如此胆大妄为,加害于他呢?他们即便不怕舜,难道也不怕尧的女儿、儿子,不怕尧帝吗?可是,《史记》就是这样写的。

舜登上帝位以后,根据他自己切身的经历,理顺了伦理道德,向天下广泛传布,使得做父亲的有道义,做母亲的慈爱,做兄长的友善,做弟弟的恭谨,做儿子的孝顺,以至于家庭和睦,社会风俗良好。《史记》高度评价舜,说:“天下明德,是从舜开始的。”

由此可见,舜的孝,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这是艰难的孝,非凡的孝,舜不愧为天下大孝第一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