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晓东方感人瞬间(我们追怀一个人)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破晓东方》带领观众重回上海解放第一年,这部在央视一套播出的电视剧收获观众好评,更让人怀念作品背后的文学母本作者——去年12月21日因病离世的著名党史、军史专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刘统。

2月10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主办的“学术与人生——刘统教授追思会”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刘老师大半辈子的时间都在研究历史,是什么样的力量在背后推动他、鞭策他,他说过,我是学习古代史的,我最推崇的就是司马迁的《史记》,书中的故事写得那么生动,人物都是活生生的,足够使人震撼。这就是他追求的境界,他期盼自己也能有好作品。相信他的书一定比他的人更长寿、更长久。”刘统教授夫人车华玲说。

破晓东方感人瞬间(我们追怀一个人)(1)

刘统1951年9月1日生于北京,1969年至1977年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务工,1978年至1981年在山东大学历史系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王仲荦先生,1981年至1984年在山东大学历史系任助教、讲师,1985年至1988年在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攻读博士研究生,师从谭其骧先生。1988年至2003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任副研究员、研究员,1996年获授大校军衔。2004年,刘统来到上海工作,任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

刘统长期从事历史地理、中共党史与战争审判研究,出版著作数十种。其中,“五个一工程奖”特别奖获奖图书、2019年“中国好书”《战上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获奖图书、2020年度“中国好书”《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以及“解放战争系列丛书”(《决战:中原西南解放战争》《决战:华东解放战争》《决战:东北解放战争》)、《大审判:国民政府处置日本战犯实录》、《战后中国国内对日本战犯审判研究》、《国民政府审判日本战犯史料选编·审判筹备卷》等多部重要著作,都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和学林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

破晓东方感人瞬间(我们追怀一个人)(2)

“真实、随和、乐观”,是刘统著作编辑代表、上海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鲍静对刘统教授的印象。“真实,首先是学术的真实,其次是为人的真实。刘老师曾经说过,历史研究一定要讲究真实,不随波逐流,保持独立品格,多年来他始终践行这一原则,著作内容令人信服。”鲍静回忆,“2020年初,接到《火种》初稿时,我内心很忐忑,因为之前做的《战上海》非常成功,《火种》可以做到什么程度,对我来说是不小的压力。第一次和刘老师谈书稿接下来如何操作的那一天,他看出我的紧张,安慰我,不要紧,我们共同努力,不一定非要做到什么高度,别担心。《火种》初稿有56万字,我们和刘老师多次商讨,最终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40万字,除了基本的初审、复审,这本书的审稿次数多达7次,刘老师对我们压缩的内容给予高度理解和支持,从未提出过异议。”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强说,刘统教授是和世纪出版集团亲密无间、精诚合作的好朋友,一起策划选题、打磨作品,携手共进。这种良好的互动沟通是作者和出版社、出版人合作的典范。在创作“解放战争系列丛书”时,刘统教授表示,要从细节入手,历史研究要踏踏实实、保持真实。创作《火种》时。他希望通过不刻意拔高、不轻易评论,用小细节来解释红色火种如何成功燎原。《战上海》出版后,刘统教授和出版社共同策划发起“边走边讲上海”活动,在与上海解放相关的地标重温革命故事,举行特殊党课,让《战上海》精神深入人心。“这些年,与刘统教授合作过的编辑有着共同的感受,他不仅学养深厚,对出版工作也十分精通,堪称行家里手。他博学睿智,对编辑们非常尊重,互相探讨作品结构、表达方式、行文风格,字斟句酌,尽最大可能让读者有良好的阅读体验。即使是在病中,刘教授也没有停止过工作,编辑们探望他时,所谈皆是书该怎么写,自己最近又发掘了什么史料,他不仅是大家眼中的著名学者,更是德艺双馨、为人师表、令人敬重的好作者。”

“这段时间,我们说得最多的就是刘老师讲的课。不光是同学们,我们老师自己也都被刘老师讲的党史、军史所吸引。有位老师回忆自己入职第一天就是听刘老师讲长征的故事,引人入胜,音犹在耳。刘老师以史料说话的治学态度,勤勤勉勉、孜孜不倦的工作作风,都是我们年轻人的榜样。”上海交大青年教师代表赵玉蕙说。

“刘统教授的笔下有解放上海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有徐徐展开的解放战争纪实,更有批判日本侵华罪行的民族大义和文以载道的使命担当。”上海交大党委书记杨振斌表示,刘统教授曾获上海交通大学“最受学生欢迎教师”奖、“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他代表了一代史学家视民族历史为生命的高贵品质,他的精神将激励大家努力前行,深耕伟业,传播“火种”。

“追思会的主题‘学术与人生’准确、完整地概括了刘统教授的一生。他是用人生写就了学术,以学术贯穿了人生。”上海社联副主席、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徐建刚说,作为历史学者,刘统教授的著作打通了学术和通俗,境内与境外,这相当不易。历史学者要有现实眼光,要有对现实的关注,写出来的东西才会被关注,刘统教授始终注重研究学术的同时,没有放弃对当下的关注,所以他的著作能和当下结合起来,这是非常重要的。

对一个学者最好的怀念,就是让他的“火种”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刘统还有多部重要遗著将在世纪出版集团陆续出版,《转折——1947年中共中央在陕北》、“刘统党史四书”“刘统军史四书”等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寻路”三部曲的后两部正在编辑制作中,不久将由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世纪出版集团将高质量做好这些著作的编辑出版和宣传推广工作,学习弘扬刘统教授坚持正确的党史观、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和精神财富,继承发扬刘统教授治学治史、为人为文方面的精神和作风,以此作为对刘统教授最好的纪念和告慰。

来源:作者:施晨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