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中沈皇后结局(知否中的沈皇后)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中新帝赵宗全的皇后沈氏,一开始的人设是有点小糊涂的。

知否中沈皇后结局(知否中的沈皇后)(1)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沈皇后

在新旧政权交替的时候,赵宗全带着大多数武将前往京城“救驾”,但是他在禹州的府邸却遭到袭击。危难时刻,沈氏的弟媳妇、沈从兴的妻子大邹氏装扮成沈氏,被叛军杀死,沈氏得以逃脱,赵宗全继位后,沈氏才登上了后位。

知否中沈皇后结局(知否中的沈皇后)(2)

《知否》:沈皇后讲述弟媳大邹氏相救之事

因为这一场救命之恩,沈皇后觉得对邹家怎么报答都不过分。一开始她想让沈从兴娶大邹氏的妹妹小邹氏为续弦,但是沈从兴还没有从失去妻子的悲痛中解脱出来,说只是把小邹氏当妹妹,不同意。

朝局瞬息万变,很快,新帝为了平衡新旧势力,做出了让“舅子”沈从兴“和亲”的决定——让他娶英国公张家的嫡女为续弦。而此时,沈从兴又怕对不起邹家了,于是在张大娘子过门后,很快又纳了小邹氏为妾。而他的姐姐沈皇后的脑回路也很有意思,她非但没有阻止弟弟,还给小邹氏封了诰命!

这简直是在给皇帝老公添乱。一边是旧贵族家的嫡女,一边是新得了封号的贵妾,新旧大战在沈从兴家里“开打”了。

知否中沈皇后结局(知否中的沈皇后)(3)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小邹氏

知否中沈皇后结局(知否中的沈皇后)(4)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张桂英

事情愈演愈烈,直闹到小邹氏故意撞到张大娘子使之早产,又故意扣留太医、张大娘子差点丧命,英国公一怒之下把女儿和外孙接回家,声称要让女儿和沈从兴“和离”。

事情闹到这个份上,始作俑者可以说就是执着地要报答邹家救命之恩的沈皇后,以及沈从兴两头好处都想要的私心。好在有明兰这位大女主“救驾”,把糊涂的沈皇后点明白了,立即实行“道歉行动”。一面给张大娘子送去凤冠上的顶珠,一面散发素服和皇帝一起向“大娘娘”请罪。

知否中沈皇后结局(知否中的沈皇后)(5)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大女主”明兰 多次帮沈皇后解困

知否中沈皇后结局(知否中的沈皇后)(6)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新帝和皇后向太后请罪

知否中沈皇后结局(知否中的沈皇后)(7)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沈皇后拿凤冠上的顶珠向张大娘子道歉

如此真诚的道歉,不但给足了张家、也就是旧贵族面子,也把一直想挑事的“大娘娘”“架”起来、说不得话了。再加上,皇上下旨把惹事的小邹氏发配到田庄上去,又惩治了其他仗势作恶的邹家人,这一场新旧之争,总算是尘埃落定。

如果把《知否》中新帝赵宗全的原型看成是宋英宗,沈皇后便应该是宋英宗的皇后——高滔滔。实际上,除了人物的“身份”有所对应,高皇后和沈皇后,基本上没有相似之处。

知否中沈皇后结局(知否中的沈皇后)(8)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新帝和沈皇后

《知否》中的赵宗全一开始是一个不起眼的宗室,职务不过是小小的禹州团练,以这样的条件,他的夫人出身一般、见识寻常,也是常事。而宋英宗赵曙(原名赵宗实),虽然也只是宗室子,却曾经被宋仁宗收养到宫中,这段经历,让他有机会娶到了身份高贵的高滔滔。

高滔滔,是北宋开国功臣高家的后人,母亲是另一位开国功臣曹斌的后人,她的亲姨母,则是仁宗的曹皇后。高滔滔从小被曹皇后接到身边教养,而与此同时,一直子嗣艰难的宋仁宗收养了赵宗实,也交给曹皇后抚养。两个同岁的男孩和女孩,正所谓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知否中沈皇后结局(知否中的沈皇后)(9)

《清平乐》:幼年的赵宗实和高滔滔

赵宗实7岁的时候,由于宋仁宗的后宫连续生了皇子,赵宗实被送回父亲的王府。不过,毕竟是曾被当过“备份皇子”的,赵宗实还是得到了仁宗的关注,特别是,当仁宗的三个儿子相继夭折之后。在赵宗实15岁那年,宋仁宗和曹皇后为他和高滔滔赐婚,所谓“天子娶儿媳,皇后嫁闺女”,一时传为佳话。

知否中沈皇后结局(知否中的沈皇后)(10)

《清平乐》:少年高滔滔和赵宗实

高滔滔一共为赵宗实生了4男4女,不过她的醋意比较大,赵宗实一直没有姬妾。后来赵宗实继位为皇帝,曹太后曾暗示高滔滔应该为皇上选一些妃嫔,高滔滔却很生硬地回答说,我当初嫁的是“十三团练”,不是皇帝。

宋英宗在位三年去世,他和高滔滔的长子继位,就是宋神宗,也就是任用王安石实施变法的那位皇帝。宋神宗就是《知否》里赵宗全的长子赵策英的原型,赵策英的锐意进取、英姿飒爽,的确有一点宋神宗的神韵。不过,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宋神宗也在38岁的年纪就抑郁而终。

知否中沈皇后结局(知否中的沈皇后)(11)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赵策英

宋神宗英年早逝,他的第六子、不到十岁的赵煦继承了皇位,即宋哲宗。皇帝年幼,已经升格为太皇太后的高滔滔临朝听政,北宋历史上出现了第三次“垂帘听政”的局面。

北宋前期出现了三次“垂帘听政”,即仁宗朝的刘太后,英宗朝的曹太后,哲宗朝的高太皇太后。她们可以说在各自的政权交替的时代,起到了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如果把这三位“女主”进行一下对比:仁宗朝的刘太后(刘娥)权力欲最强,喜欢臣子们给她上尊号,甚至要求穿着皇帝专用的“衮服”去拜祭太庙,更重要的是,在仁宗长大后迟迟不肯还政。再加上她“抢”了李宸妃的儿子做自己当皇后的筹码,还一直隐瞒真相、令仁宗母子天人永隔,的确为后世诟病,还演绎出了“狸猫换太子”的抹黑故事。不过,刘娥在大事上并不糊涂,不但治理国家很有才能,最终还守住了“底线”,有人曾建议她仿效武则天称帝,被她严词拒绝。所以,后世对她的评价是,“有吕(西汉吕后)、武(武则天)之才,无吕、武之恶。”

知否中沈皇后结局(知否中的沈皇后)(12)

《清平乐》:仁宗朝刘太后(刘娥)

英宗朝的曹太后,基本是可以定义在“贤惠”范畴之内的。虽然在英宗病重期间“垂帘”了十个月左右,但是她和英宗的矛盾主要还是母子间的情感矛盾,当英宗“服软”表现出孝顺的时候,她就见好就收,撤帘还政了。

知否中沈皇后结局(知否中的沈皇后)(13)

《清平乐》:曹皇后与赵宗实

高滔滔和她的两位“前辈”相比,称得上“恰到好处”,既不像刘太后那么张扬,也不像曹太后那么“佛系”,她为政期间,任用贤能,励精图治,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不为亲近者谋私利。神宗在位时,想赏给“舅家”豪华的宅邸,高太后不同意,后来是朝廷赏给高家一块空地,高太后出自己的私房钱为家人建房,没有用国库一分钱。高滔滔自己垂帘听政的时候,多次拒绝给她的两个侄子升官。她的叔父因为西征失败获罪,有人为了献媚,请求恢复其叔父的官职,也被她言辞拒绝:我怎敢只顾私人恩义而违背天下公议!在她主政的八年里,北宋政治清明,其北方的辽国国主说,宋恢复了仁宗时代的政令,告诫下属不要在边境生事。因此,高太皇太后,也被称为“女中尧舜”。

知否中沈皇后结局(知否中的沈皇后)(14)

高太皇太后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