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相当富裕的宋庆龄:早年相当富裕的宋庆龄

早年相当富裕的宋庆龄:早年相当富裕的宋庆龄(1)

青年宋庆龄

众所周知,宋氏家族是中国近代史上,影响力最大,且资金力量最雄厚的大家族之一。

宋庆龄作为宋家二小姐,自幼便含着金汤匙出生,她温文尔雅,高贵大方,知书达理,且富有同情心。

也是中国革命最忠心的支持者之一,早年间她雍容华贵,艳压群芳,所到之处皆能汇集众人的眼光。

她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也游历过世界的古迹山川,她通晓五国语言,也写得了一手好文章。

可正是这样一位,集万千才华和宠爱于一身的宋家二小姐,晚年却过着极度贫困的生活。

以至于到了要变卖,亡夫孙中山先生的遗物过生活,可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夫人如此窘迫?

早年相当富裕的宋庆龄:早年相当富裕的宋庆龄(2)

宋庆龄与孙中山

1925年,孙中山先生离世之后,宋庆龄女士便开启了,独自游离在苍茫乱世之中的生活。

她无儿无女,也无牵无挂,至此用自己单薄且刚强的躯体,扛起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大旗。

她鼓励社会各大政党团结合作,她携手进步青年与爱国人士,东征西战,重挫军阀。

她拥护工人阶级,又广纳天下贤人为友,还大力开展保障妇女和儿童基本权益的社会活动。

此外,为了革命的正确选择,她不惜与家人分道扬镳,放弃了锦衣玉食的生活,进而披上了革命斗士的战袍。

早年相当富裕的宋庆龄:早年相当富裕的宋庆龄(3)

宋氏三姐妹

她开始运筹帷幄,为保障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事业当中获得充足的补给,抵押豪宅,筹办善款。

最终自己连个像样的首饰都没能留下,可她依旧辗转于世界各地,用自己强大的个人魅力,为中国共产党革命事业的发展,源源不断地募集资金和提供医疗用品的帮助。

也是从那时起,宋家中断了对宋庆龄所有的资金支持,直到宋母去世,宋家彻底瓦解。

宋庆龄的兄妹们,开始借助国民政府在中国的势力,各自谋权敛财。

宋庆龄这才选择站在了,诸多手足的对立面,仅靠着孙中山先生薄弱的离世津贴过生活。

早年相当富裕的宋庆龄:早年相当富裕的宋庆龄(4)

这便是宋庆龄在金钱上逐渐紧张的初始原因,起初宋庆龄正值壮年,生活津贴尚且能满足她的一切开支。

可到了晚年之后,诸多问题便开始显现出来,首先,是她渐渐开始走下坡路的身体需要养护。

其次,是作为国家副主席的她,时常要参与外交事宜并且接待海外访客。

如此,生活花销自然也变得愈发多了起来,加之宋庆龄体恤国家贫困的现状,因此大多数的开支,都是她自掏腰包。

那是1953年,宋庆龄已进入花甲之年,一日,她在党中央的决策下,前往江西视察工作。

这是宋庆龄自解放战争结束之后,第一次来到江西,在那里她见到了18年前,长姐送给她的一幢别墅。

早年相当富裕的宋庆龄:早年相当富裕的宋庆龄(5)

宋庆龄

原本宋庆龄以为历经多年战事的洗礼,这栋房子或许早已经隐没在炮火的废墟之中。

没成想,这栋房子不仅保存完好,还有专人守护了近20余年,宋庆龄虽然深感慰藉,却又略带些惶恐不安。

如今新中国已经诞生,土地和资源都已经重新分配,宋家过去的一切家产,都理应充公。

于是她便着手托人,将庐山的别墅捐给国家,还自掏腰包结清了看房人20多年的工钱。

那时国家经济贫困,连偌大的庐山管理局,都没有一个像样的办公大厅,出行公务的领导,还蹬着二八大杠自行车。

于是从别墅到出行的小轿车,再到建国四年的房产税,宋庆龄都从自己积攒多年的稿费当中一并支出。

早年相当富裕的宋庆龄:早年相当富裕的宋庆龄(6)

宋庆龄与外国友人

当党中央听闻此事,极力要求给宋庆龄女士,报销本次出行的所有开支之时。

却被宋庆龄女士一口回绝道:“我们国家有困难,我理所应当做一些付出”。

而后随着新中国愈发迅速地发展,彼时和周边国家建交的重任,也落到了宋庆龄女士的肩上。

因为宋庆龄女士擅长多种外语,因此也为党中央省下了聘用翻译的开支,用于建交和发展各国之间的关系。

并不仅仅局限于国家层面,每当重要来宾莅临中国之时,宋庆龄女士都要安排她们四处游玩,或者前往家中小聚。

莫要小看每一次的小聚,从餐食到酒水,再到点心,“国母”在对外事上的一切安排,力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早年相当富裕的宋庆龄:早年相当富裕的宋庆龄(7)

宋庆龄与中共领导人

如此一来,那每个月仅有579.5元的工资,除了要承担自家所有员工的薪水之外,还要储备各种粮油米面。

如此未果,还要抚养两个养女,还要照顾每一位员工的红白之事,还要兼顾福利院的各项支出。

这么一来,宋庆龄女士的工资基本入不敷出,常常还需要跟要好的朋友借钱应急。

基于此,党中央立即为宋庆龄女士申请了300块钱的外事补助津贴。

可即便如此,也只是刚好与生活支出的花销持平,因为宋庆龄女士不单单在北京处理政事。

她时常要游走在北京与上海之间,而在上海的老宅子,还有要赡养的看房人。

早年相当富裕的宋庆龄:早年相当富裕的宋庆龄(8)

北京时期的宋庆龄

那是她这一生,唯一没有上交给国家的“财产”,只因那是她最敬爱的丈夫孙中山先生,生前与她生活过的地方。

宋庆龄女士曾说:“我想要变成一个彻底的无产阶级”,在她的心底,始终效仿着每一位一穷二白的共产党人。

可作为毛主席口中的“国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誉主席,宋庆龄在北京深入简出于狭窄的闹市。

这着实不能够体现我“大国之风”,如此为了方便宋庆龄女士工作和接待外宾,党中央便有意为其新建住所。

可宋庆龄女士却十分反感这一做法,她坚持不造新房,也不搬新家,用实际行动为国家省钱。

早年相当富裕的宋庆龄:早年相当富裕的宋庆龄(9)

宋庆龄与孩子们

后来还是在周恩来同志的一再坚持之下,重新修缮了一处,落败的旧王府,作为宋庆龄女士的养老居所。

在这处曲径通幽的旧王府里,宋庆龄安然地度过了自己70岁的生日。

可她的心境却并不开阔,因为国家需要发展,她早早地停止了国家给予的300元外事补助。

再加上旧王府里,常年潮湿的环境,迫使宋庆龄女士患上了严重的皮肤病和关节炎。

古稀之年的宋庆龄,与之前相比,似乎难以承受如此艰难的“经济危机”。

那时,但凡家中能拆的旧窗帘,能改的旧衣服,和能拼凑的旧布头,都已经反复修补多次。

早年相当富裕的宋庆龄:早年相当富裕的宋庆龄(10)

北京宋庆龄故居

那泛黄灯罩和用了几十年都不舍得扔掉的镜子,已经开始出现裂纹。

即便如此,她也未曾向组织上开口求援,因为她知道当时还有许多老同志的生活,连她的十分之一都不如。

时至1978年底,从北京收拾好心情的宋庆龄,得到机会返回上海的家中,治疗皮肤病。

彼时的她已经85岁高龄,并且计划在上海的家中休养三个月,奈何世事总是不如人所愿。

当她收拾好自己的杂物,和孙中山先生留下的所有资料之时,又收到了北京方面的任务邀请。

因为外国的多名使团,即将莅临北京,指名要见宋庆龄女士,可宋庆龄女士尽管乐于相见,却始终有些窘迫之意。

早年相当富裕的宋庆龄:早年相当富裕的宋庆龄(11)

宋庆龄上海故居

原来至1966年起,宋庆龄女士除了基本的工资以外,几乎已经断了各路经济来源。

原本还能依靠在各大报社发表文章,赚些外快补贴家用,但由于年龄和身体问题,这项工作几乎全面停止了。

眼见着,国家状况逐渐好转起来,可自己的身体却一日不如一日,肝癌和冠心病的折磨,已经使她入不敷出。

就连跟随自己一辈子的保姆,李燕娥也得了癌症,眼下正急需一笔高昂的治疗费。

且不说回到北京,接见各国使团需要产生花销,怕是连回北京的路费,都要仔细纠结一番。

情急之下,宋庆龄只好将老宅里,几十年前人家赠送的几块翡翠和孙中山先生穿过的皮大衣,拿出来变卖。

早年相当富裕的宋庆龄:早年相当富裕的宋庆龄(12)

宋庆龄上海故居

经过半个世纪的尘封,那些皮质的大衣和长袍,已经变得又黄又脆,甚至有的地方还出现了不可逆转的裂痕。

可耐不住那是孙中山先生留下的遗物,纵使破旧不堪,也依旧有买家想要收藏。

关于那几块翡翠,在专业典当人士的鉴定之下发现,那不过是几块厚重的玻璃,镀上了绿色的油漆。

总之这满满一箱子的老物件,一共就值个2500元钱,就这还是冲着,是孙中山先生遗物的面子上才给的。

得知此事的宋庆龄,心情失落到极点,原本她以为,这些老物件至少可以卖个上百倍的价格。

没承想,就只有2000多块钱,如此一来,宋庆龄女士想在生前,尽可能地为身边人多留下点东西的想法,落空了。

早年相当富裕的宋庆龄:早年相当富裕的宋庆龄(13)

孙中山先生遗物之一

可即便如此,能有2000多块钱的收入,依旧能够缓解眼前的燃眉之急。

正当宋庆龄女士准备接受现实之时,上海市政府突闻此讯,并极力阻止了这场交易。

上海市政府表示,他们愿意出资垫付这2500元钱,并且将孙中山先生的遗物,保留在本地仓库,暂作保管。

眼下宋庆龄女士在上海的家中,除了母亲送给她的首饰留作念想之外。

身边再无任何具有变卖价值的物品,然而这一切,都被身边的警卫秘书,杜述周看在眼里。

他实在不忍心看着夫人如此拮据地变卖家当,只好起草一份报告,向党组织申请了一万元补助。

原本以杜述周对夫人的了解,不到揭不开锅的程度,她是不会接受国家补贴的。

早年相当富裕的宋庆龄:早年相当富裕的宋庆龄(14)

北京时期的宋庆龄

没承想,这一次夫人是妥妥地遇到了难处,真真切切地接受了党组织的救济。

“谢谢小杜同志的体贴,也感谢组织上的照顾,这一万元钱我有刚需之用,就不予推辞了”。

寥寥几行字,便足以体现出宋庆龄女士,在接受党组织这笔“援助”时的,身不由己和无奈。

有道是“凡事靠自己,万事不求人”,可当事情的发展已经超出了自己能力范围的时候。

就不得不扭着性子,接受他人的帮助,当宋庆龄女士变卖旧物之事,传到党中央之时。

那暖心的一幕,又让身在上海的宋庆龄女士,感到无比的心酸,这一次是国家财政总部的拨款。

直接用于宋庆龄女士,日后的生活保障支出,且由上海市财政部门,亲自出具这5万块钱的分配手续。

早年相当富裕的宋庆龄:早年相当富裕的宋庆龄(15)

宋庆龄女士宴宾客

出于对国家的感激,宋庆龄女士并没有亲自接管这笔钱款,而是让工作人员代为保管。

每当宋庆龄女士急需用钱之时,便写信给工作人员,用自己化名的私章,用多少取多少。

这笔钱款,从1979年初,到1981年5月宋庆龄女士去世之时,还剩下三万多余款。

那时,宋庆龄女士在得到国家的补助之后,回到北京,即刻便投入到了繁忙的政事当中去。

在这期间,自家保姆癌症恶化,自己也因为肝癌、冠心病、荨麻疹等疾病痛苦不堪。

即使她因为接待外宾,陪伴世界各地的访问团,游历北京,进而落得腿肿脸肿。

可她依旧乐此不疲地享受着,这个使她付出一生心血与精力的国家,正在被全世界的人所认可。

早年相当富裕的宋庆龄:早年相当富裕的宋庆龄(16)

晚年宋庆龄

时至1981年5月,宋庆龄女士因为不慎摔倒之后,高烧不止,进而引发急性白血病,在北京与世长辞。

那笔尚未用完的国家补助,就此便存放在了宋庆龄纪念馆,自始至终未曾有人动用。

当后人们整理她的遗物之时,除了发现三本厚重的英文日记之外,只有五封由多种语言组成的“遗嘱”。

其中之一的“遗嘱”交代,她走后所剩下的所有存款,都分配给工作人员和两个养女。

然而那些所谓的“存款”总共加起来,也不过一万多块钱,如此还要公平地分配给十多名工作人员。

早年相当富裕的宋庆龄:早年相当富裕的宋庆龄(17)

宋庆龄与养女

这大概是宋庆龄女士晚年时期,竭尽全力,在不浪费国家资源的前提下,尽力节省出来的一笔钱款。

只为用来感谢,陪伴了自己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工作人员。

除此之外,还有一封最特别的“遗嘱”,是用英文写给邓广殷同志的,文中交代,若宋庆龄女士不在人世。

她所有住宅里的藏本,都留给邓广殷同志,以报答邓先生多年来对其事业的支持,和生活上的资助。

想来这份最“特别”的遗嘱,也不过“如此”,但这已经是宋庆龄女士所能付出的一切“财富”。

早年相当富裕的宋庆龄:早年相当富裕的宋庆龄(18)

邓广殷同志

而后为了便于后人对宋庆龄女士的研究,邓广殷同志,将宋庆龄女士的藏书和信件,一并送给了党中央史料馆珍藏。

2010年,在宋庆龄故居里,邓广殷又向世人完整地展出了,他与宋庆龄之间那段,被珍藏了数十年的友谊。

如此,便是宋庆龄女士的好友,对她那波澜壮阔的人生,最美好的交代。

人们常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从宋庆龄女士这段起起伏伏的人生来看。

那些陈旧的老道理,也并非适用于所有人,至少宋庆龄女士便是那个令人信服的“意外”。

早年相当富裕的宋庆龄:早年相当富裕的宋庆龄(19)

青年宋庆龄

想来,她出身名门而不骄纵,学富五车而不张扬,虽然时代赋予了她特殊的使命,可她始终未曾忘却初心。

她生来如夏花那般灿烂,落幕时,却依旧是那朵,清廉素雅的雨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