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十六回笔记及感悟(玩味红楼梦36第十七回中)

红楼梦第十六回笔记及感悟(玩味红楼梦36第十七回中)(1)

窦跃生

你说《红楼梦》到底有多伟大?

说中国第五大发明。你服不服?

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之后《红楼梦》能不能排在第五?

开国领袖毛主席这样排次。

调查问卷:

1。你喜欢的人物是?

2。你印象最深的故事情节?

却原来,翠竹如茶、如诗、如才女,如酒、如画、如雅士,如歌、如家、如咖啡。当需细细品、细细品。

竹林,营造了鸟儿的乐园,摇曳成风儿的乐池,联想成亲情的伊甸园。

新雨初晴。临风飒飒。青翠欲滴的竹,如阳绿的翡翠亮丽晶莹,像一汪碧潭清澈灵动。那绿,瘦瘦的,闪着春光无限的明净。品竹,顿生一种养眼的惬意,使人心旷神怡。

风,无影。而有了风,翠竹便摇曳多姿,便摇曳出万种风情的倩影。风吹,竹枝、竹叶,宛若拉出悦耳动听的丝弦乐章。

在月朗星稀的夜晚,借着月光的朦胧,把玩这风,这竹,这风竹,才能把玩出悠悠的、幽幽的韵味来。

翠竹不会开花。那月,便是竹枝上皎洁的花么?翠竹不会结果。那月,可是竹枝上结的果子喽?

如此,品竹,才能让人感悟到:风和竹,这一对闺蜜,这一对蓝颜知己,是如何地在月下诉衷肠。这竹林是风儿的乐池哦,是生态的家园。

潇潇青翠竹,飒飒临风韵。竹子自有竹子的美。傍晚,在竹林边散步,会听到“叽叽喳喳”的鸟鸣。或者,清晨,鸟鸣会盘旋在竹林的上空。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我会这样在微信群里告诉朋友。然而,逗笑的是,马上有人回答:“早起的虫儿被鸟吃。”大清早起来,就忍不住笑声“咯咯”迎喜气。

麻雀。最多。穿着蓝宝石披肩的喜鹊。常客。每天,每天,“叽叽喳喳”送来喜报。葱葱郁郁的竹林,修竹密密麻麻的,一枝一叶总关情地,你支持着我,我搀扶着你,像家人。

其实,我是很害怕接近竹林的。因为,竹林深处,往往有蛇出没。即便没有毒蛇,也害怕美女蛇。你想啊,在那密密的竹林里,突然,冒出一个白衣飘飘的女子。

就算是美丽善良的白素贞白蛇娘娘。谁不会当成女鬼呢?即便是青蛇,双手握着梅花宝剑,也会把许仙吓得一下子坐个“屁股蹲儿”。这是让人浮想联翩的翠竹林哦。

我终于明白,我起初不认为翠竹有多么美妙,甚至不喜欢竹。是因为,竹,在我的心中,有些苦楚。如咖啡,刚喝的时候,的确苦。慢慢地,才觉得,翠竹传达给我的甜,给我的香。

有了风儿的竹林,有了儿鸟的竹林,更加完美。这竹林是鸟儿的乐园哦,是亲情的伊甸园。

翠竹如茶。

青翠的竹叶,可以是茶。乡亲们采来鲜嫩的竹叶,制成最廉价的茶叶。清火,解渴,养心。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时候,二婶儿会拎着陶罐把竹叶茶送到田间地头,去犒劳辛苦劳作的二叔。

红楼梦第十六回笔记及感悟(玩味红楼梦36第十七回中)(2)

翠竹如酒。

青翠的竹叶,可以是酒。竹叶青的酒,飘散着五谷香,飘散着丰收的喜悦,令人陶醉在“合家团圆”的幸福中。

竹笋。可以是美味佳肴的食材,也可以是锦绣文章的食材。小时候写作文,“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是我们修饰作文最得意的词汇。

“嘴尖皮厚腹中空”。在抨击那些华而不实之人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用竹笋来比喻。

不同的眼中有不同的理解。对一件事,对一个人的看法,也是如此。

翠竹,让我们在它的不成熟中,在它的顽皮时,从完美中找到瑕疵。品竹,也是在细品人生况味。

翠竹如歌。

竹笛。牧童。音乐。代表了翠竹的心声。在那窄窄的田埂上,在那青青的竹林边,小牧童骑在老牛的背上,横一管竹笛,悠扬着,悠扬着,悠扬出一曲“田园牧歌”,悠扬出“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诗情画意。

花轿。喜字。新娘。一曲《百鸟朝凤》的笛子演奏曲,展现了翠竹的风采。头上扎着羊肚子手巾,腰里扎着红绸带的小伙子,鼓起腮帮子,悠扬着,悠扬着,悠扬出中原大地的百年民俗。

竹板这么一打呀,别的咱不夸。夸一夸,咱小区,拾金不昧的王大妈。这竹板,曾经担当过风烟滚滚的战地文工团员们的进军号角,激励着,激励着英雄儿女,高唱《英雄赞歌》。

文人如竹。

笔。书。翠竹的笔杆,竹子做了毛笔的笔杆,那是笔直笔直的腰杆哦,宁折不弯。翠竹的精神,代表了文人的气节么?

翠竹的书简,竹子做成了书。谁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书生一旦与竹简携手并肩,能遍天下锦绣文章,能将曲折动人的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述。

这笔,这书,能写出“有情人终成眷属”,能写出天下最美的情书。

这毛笔,这竹简,是投枪,是匕首。这记录在翠竹上的书,是罄竹难书的书吗?是鞭笞邪恶的檄文。

竹之美妙,妙在平民居家的温馨。

在竹的世界里,有楠竹、石竹、毛竹、紫竹、富贵竹、凤尾竹之类。如果有兴趣,我们可以去参观竹子的博览园。

家。居家过日子,大半都是用竹子编织而成,随处都能感受到竹的温馨。竹楼、竹席、竹篓、竹筐、竹篱、竹笠、竹筷、竹筛、竹筒、竹扫帚、竹椅、竹床、竹背笼、竹扁担、竹帘子……与家有关的竹子制品数不清。

红楼梦第十六回笔记及感悟(玩味红楼梦36第十七回中)(3)

竹楼,搭起我们遮风避雨的家。 爹,去打鱼的时候,会背起竹篓儿。娘,去薅菜的时候,会挎着竹筐儿。

小妹妹。竹背篓。蘑菇。歌声。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竹编的小背笼,在雨过天晴的竹林里,唱着儿歌儿,采蘑菇。

一家人,围坐在瓜架下,一人一把竹椅儿,拿着竹筷儿,叨扁食。爷爷握着竹扫帚,将庭院打扫得春光无限。奶奶摇晃着竹筛子,把年景筛得五谷丰登。

我去江南走亲戚。坐在三舅的竹筏上,他把竹篙一点,箭一般在水面上穿梭。我推开那扇半掩的竹篱笆,就成了小客人。

外公戴着竹笠,放下长长的竹子的鱼竿儿,去开满荷花的池塘钓鱼。外婆拿出竹筒,倒出醪糟,做一碗甜蜜蜜、热腾腾的米酒荷包蛋。月牙儿吊在树梢上荡秋千的时候,我们躺在竹席上,听舅妈讲竹簸箩里藏着的故事。

我和小表妹,坐在竹床上剪窗花儿。表哥用竹扁担,“咯吱咯吱”挑回大西瓜。表姐把竹帘子一掀,就有两只蝴蝶飞进窗口。

“骑竹马,拿大刀,背起小木枪。”一群孩子玩游戏,天真无邪。老人们拄着竹杖,在公园里看健身的叔叔、阿姨抖空竹。

竹如才女。

总是那么瘦削。总是那么潜藏着淡淡的哀愁。林黛玉的潇湘馆,月亮门的两旁,一边是青竹,一边是紫竹。翠竹,是才女的朋友。翠竹,熏染了才女的才情。

竹帘。才女。李清照。她的“试问卷帘人,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掀开竹帘子,一阙词便千古传唱。竹影婆娑,笔下才思泉涌。

翠竹如诗。

“斑竹一枝千滴泪”。我记得这句诗,是记得竹竿上面的泪痕。那种悲情,即便晴空万里,也高兴不起来。

爱竹的陶渊明。他的茅屋的四周扎起竹子的篱笆,种植一簇簇菊花。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飘散着翠竹的芬和菊花的芳。

关帝诗竹。我保存有一幅竹子的拓片。仅仅是收藏。我并没有对画上的竹子,画上的诗,作过多的品味。

在南阳卧龙岗,有一通明代的石碑,上面雕刻着一丛竹子,竹子里面藏着一首诗。题咏:“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

我只知道,高举青铜偃月刀的、红脸的关云长,是一位驰骋疆场的武将。我不知道,他会写诗。这幅翠竹图,是关羽画的吗?这首咏竹诗,是关羽赋的吗?

红楼梦第十六回笔记及感悟(玩味红楼梦36第十七回中)(4)

翠竹。诗。画。关羽。大刀。而并且,那诗歌是藏在竹叶之间的,藏在画中的。画配诗,画配竹,诗配画,诗配竹。好雅致啊,是不是要细细品?细细品?

翠竹如雅士。

爱竹。古有竹林七贤。为首的当属嵇康。爱竹之人,自有竹的贤明,竹的圣贤,竹的贤达,竹的贤惠。

七个爱竹的先贤,种着七亩竹园,写着七律诗词,吟着七音歌赋,绘着七彩画卷。

“高风亮节”。看着竹林,一个成语蹦出脑海。竹,高高挺起腰杆。风,飒飒。竹,一节一节向上,那绿也节节高。这是历代文人赋予竹的品格。

在充满正能量的人心中,竹,保持高雅的风格和刚毅的气节。竹,张扬着“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傲岸气节。

苏轼。爱竹,爱到了极致。他的《于措僧绿筠轩》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在苏轼的感受里,竹的香,比肉更妙。竹的味道,比肉更美。居所,有竹,便远离的俗气,陡增了高雅。

郑板桥的《竹》诗云:“一节扶一节,青枝托绿叶。我知不生花,免撩蜂与蝶。”爱竹之人,真君子也。

翠竹,是文人雅士的最爱,也是他们人格的化身。

每天,每天,无论春秋,无论冬夏;无论艳阳,无论风雨;无论心情好与坏,我都可以尽情地访竹、赏竹、品竹。

那竹叶,一撇、一捺,组成“人”字,人品的人字。那竹叶,一个人字,一个站立的一字,组成“个”字,挺拔腰杆的个性。

青松。翠竹。红梅。众所周知,松竹梅,为“岁寒三友”。“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在白雪皑皑的世界,万木萧杀,而青松郁郁葱葱,竹子青青萃萃,梅花火火红红。如此,寒冬,不再寒冷。

翠竹,没有牡丹的国色天香,没有月季的母仪天下,没有桃花的妖艳多情,没有罂粟的摄人魂魄。翠竹,却把夏的红,秋的黄,冬的白,全部染成春的绿。这就是翠竹的魅力所在。

于是,我爱竹,我爱所有的美好。

哪怕吃饭没有肉可以。居住的地方没有竹子万万不可能。这次爸爸对宝玉的考试,宝玉交上了满意的答卷,一个十四岁的少年发挥了极致,水平相当于博士班成绩。可笑的是爸爸的评语:畜牲,畜牲。这个号称教子有方的功勋爸爸,培养了贵妃女儿,却对儿子这样赞颂。太可笑了吧。简直是极大的讽刺。想想宝玉周岁抓周,抓了胭脂、金钗之类,爸爸对他就有了偏见。温馨提示,爸爸,你是标准的假正经哦。要提倡赏识教育哦。如果宝玉是畜牲,畜牲的姐姐是什么?侮辱娘娘,该当何罪?幸亏没有人暗中举报。)

贾政摇头说,也不见得多好。说完,领着大家出来。刚想走时,忽然又想起一件事来,就问贾珍,这些院落房子和几案桌椅都算有了,还有那些帐幔帘子和陈设古玩,可也都一处一处配套齐了?贾珍回答,那陈设的东西早已添了很多,自然到时候配套摆放。帐幔帘子,昨天听见琏兄弟说,还不全。那原来是工程开始的时候就画了各处的图样,量准了尺寸,就打发人去办了。想必昨天完成了一半。贾政听了,就知道这件事不是贾珍的管辖,就让人去喊来贾琏。

(在讲述园林当中穿插帐幔家居布置,是长篇小说的插叙手法。具有波澜起伏,轻重缓急的节奏感,相当于音乐的节拍美。文以曲为美。)

一会儿,贾琏赶来,贾政问他共有几种,现在完成了几种,还欠几种。贾琏见问,连忙从马靴桶里取出靴子口袋里装的一个账单(马靴里面有暗藏的口袋,装秘密文件之类),看了看,回答,妆蟒绣堆,刻丝弹墨和各色绸绫大小幔子(妆缎子,蟒缎子,是布料的品种。绣花,堆花,是纺织品的工艺,刻丝,弹墨是印染工艺,类似水墨蜡染。我见过民间有用椿树叶子、棉花叶子煮水染布的工艺,有用结绳印染的蝴蝶、碎花图案棉布、丝绸。)一百二十架,昨天完成八十架,还欠四十架。帘子二百挂,昨天全部完成了。还有猩猩毡帘子二百挂,金丝藤红漆竹帘二百挂,五彩线络子盘花帘子二百挂,每样完成一半,也不过秋天都全了。椅子搭,桌子围裙,床围裙,桌子套每分一千二百件,也有了。一面走,一面说,忽然青山斜着阻挡。转过山坳,隐隐约约露出一段黄泥垒筑的低墙,墙头都用稻草秸秆盖着。有几百棵杏花,如喷火蒸霞一样。里面几间茅草屋。外面却是桑树,榆树,木槿花树,柘树,各种树的嫩枝随行自然弯曲,编织成了两排绿色的篱笆墙。篱笆外面山坡下,有一口土井,旁边有桔槔辘轳之类。下面一排排菜畦,蔬菜花儿,漫延无边。

红楼梦第十六回笔记及感悟(玩味红楼梦36第十七回中)(5)

(这里是截然不同的农家风格。看惯了贵族的华丽,简朴到了极致,是另外一种华丽啊。高高低低的山坡,黄泥的矮墙,稻草的秸秆搭着。以前的黄泥墙现在很少见到了,是用木板夹住槌子夯打而成。几百棵杏花野野地开放。大文豪元好问用诗词描写过村野的杏花。那桃花夭夭,那杏花憨憨。“九尽春回杏花开”“是不是因为那里有美丽的那拉提,还是那里的杏花才能酿出你要的甜蜜”。“塞北秋风烈马,江南春雨杏花。”茅草屋,是用芭茅搭建的。如果把牡丹、芍药比作富贵荣华的闺门小姐,那么野野的杏花就好比清纯的村姑了。诸葛亮的茅庐,杜甫的“卷我屋上三重茅”,就是这种风格。桑树,可养蚕。但是,民间忌讳谐音:桑--丧。房前屋后不种植桑树、柳树、杨树。柳树是鬼柳。作坟墓的幡杆。杨树叶子呼啦啦响声,是鬼拍手。这里不知道作者的用意。因为,稻香村后来是李纨的居所。桑树,是否暗指“丧夫”。每处景色,也可以蕴含人物命运。作者高明吧。有一句诗词叫“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种树木是故乡的象征,是落叶归根的象征。桑树不吉利,而榆树很吉利。莫非也是对比?故乡的村庄依然保留着许多高大榆树,树上结满了“榆钱”,摇钱树啊!就连富可敌国的和绅的院子里,也保留着许多榆树。而木槿花树,更有故事。一个有趣的谜语,一个悬疑的故事。值得玩味。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阳;两朵木槿花,开在石头上。谜面很诗意。谜底呢?你猜到了吗?石磨面的磨字哦。小时候听来的县官破案的故事。说是丈夫外出打工挣钱。妻子在家照顾婆婆。妻子做好鱼汤,从木槿花林走过。婆婆喝了鱼汤,竟然暴死。丈夫回来,把妻子告上法庭。县官侦破案件,妻子无罪。而凶手竟然是木槿花。木槿花掉进鱼汤,变成剧毒。故事很悲惨,但是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文学是虚构,不可深究。土井,当代年轻人很少见过,即便在乡村,也很罕见了。只有在教科书和农耕博物馆才可以看到照片和描述。乡村的井,是生命的源泉,是故乡的图腾。一个贵族少年能把目光关注到乡野,并且如此亲切地刻画,难能可贵。山坳、黄泥矮墙、稻草秸秆、杏花、茅屋、桑树、榆树、木槿花树、绿色篱笆、土井、辘轳、汗漫天际的菜花……这些意象的组合,如诗如画,勾勒出一幅田园牧歌的图画。)

贾政笑着说,倒是这个地方有些意思。固然是人工建造,这时一见,不免引发我归隐田园的情愫。我们就进去休息休息。说完,刚想进篱门去,忽然看见旁边有一石碑,也是为了留题准备。大家笑着说,更妙,更妙,这个地方如果悬挂匾额等着题字,就是田园农家风俗全部显现了。立下这块石碑,又觉得生出很多趣味,不是宋代大诗人范成大田园诗的歌咏不能足以表达这种妙趣。贾政说,诸位请题。大家说,刚才世兄说,编新的不如述说旧,这个地方古人已经说完了啊,不如直接书写“杏花村”非常美妙,贾政听了,笑着向贾珍说,幸亏提醒了我。这个地方都很美妙,只是还少了一个酒幌。明天就做一个,不一定华丽,就照外面村庄的式样作来,用竹竿挑在树梢。贾珍答应了,又回话说,这个地方还不能养别的鸟儿,只是买些鸡鸭鹅这样的,才都陪衬了。贾政和众人都说,更好。贾政又向大家说,杏花村虽然好,只是犯了正名,村名等到请名才好(这一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正名,原来已经有的村名。另一种是,虚拟一个名字备用,等到娘娘来定正规的名字)。大家都说,是呀。如今虚的,那该是什么字样好?

(曹雪芹读书很多,代表宝玉博学。一个贵族少年能够对乡村这么钟爱,表现了他的亲民情结。范成大是描写田园诗的高手,四时田园杂兴60首。村野酒家的一个酒旗,就是广告牌。刘秀佘旗的故事。把酒店的一个幌子不掏钱,先欠账,作为军旗、战旗,从一个骑牛将军最后成为皇帝。是啊,这里不需要奢华,不需要雅致,不需要仙鹤、孔雀、金丝鸟,只需要鸡鸭鹅。我在20年前去北京,参观过大观园,印象最深的也是这里。南阳有一个月季花的大观园,有很多特色建筑和几千种月季花。值得玩味。)

大家想着,宝玉却等不及了,也不等爸爸下命令,就说,旧诗说,红杏梢头挂酒旗。如今不如“杏帘在望”四字。众人都说,好个在望!又暗合“杏花村”的意思。宝玉冷笑着说,村名如果用杏花二字就俗陋不堪了。又有古人的诗歌说,“柴门临水稻花香”,怎么不就用“稻香村”的妙?众人听了,也发哄声拍手说,妙!贾政一声断喝,无知的业障(佛教中指妨碍修行的罪恶,民间俗语,没有知识的坏娃。父母骂自己的孩子,最常用“业障”),你能知道几个古人,能记得几首熟悉的诗词,也敢在老先生面前卖弄!你刚才那些胡说的,不过是试你的才情,笑话你的,你就认真了!

红楼梦第十六回笔记及感悟(玩味红楼梦36第十七回中)(6)

(这个爸爸真的不可爱。正话反说。表现好,也要受到批评。他是在维护自己的威严吗?)

说着,领着人走进草屋,里面纸窗木塌(纸糊的窗子,木头的床),一点也没有富贵的样子。贾政心中很喜欢,却看着宝玉说,这个地方怎么样?大家听见问话,都连忙悄悄地推宝玉,叫他说好。宝玉不听别人的话,就说,不如“有凤来仪”多啊。贾政听了说,无知的笨蛋!你只知道红色的楼房彩画的栋梁,耍无赖认为富丽就好,哪里知道这种清幽风貌。就是不读书的恶果!宝玉忙答,老爷教训得非常对,但是古人常说“天然”二字,不知什么意图?

大家见到宝玉顶牛,都怪他呆痴不改变。现在听见问“天然”二字,大家忙说,别的都明白,为什么连“天然”不知道?“天然”的意思,天生自然就有,不是人工刻意弄成的。宝玉说,却又来!这个地方布置一处农家,明显是用人为加工扭捏做成。远处没有相邻的村子,近处不靠城市,背靠着山山没有根源,面临着水水没有源泉,高处没有隐藏寺庙的宝塔,低处没有通往集市的桥梁,猛然孤零零出来,好像不算大景观。怎么像是原来先天就有的道理,顺着自然的样子,虽然种了翠竹引来泉水,也不显得牵强。古人说“天然图画”四字,正是害怕不是这样的地勉强弄成地,不是这样的山勉强弄成山,虽然百般精心制作但最后还是不搭配……没等说完,贾政气得大喊,“叉出去”(滚出去),刚出去,又喊,回来!让再写一副对联,如果不好,一起打嘴巴!宝玉只好说,

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新近涨起的绿水增添了洗葛麻的地方,祥云腾起的香雾庇护着采撷水芹的人。比喻大姐的恩德能给家人带来幸福。这副对联用典,一个是葛,一个是芹。出自《诗经》《楚辞》。看到浣字,眼前立刻闪现“西施浣纱”的镜头。财神范蠡是我们老乡,西施是我们的媳妇。浣纱,浣麻,浣葛。这些玩味起来很有乐趣。小时候在外婆的白河湾经常吃麻蒴,开黄花,叶子可以放在空心拳上砸炮,皮放在水塘里沤,浣洗。所谓的披麻戴孝,就是这种麻。葛比麻的纤维更细,加工工艺类似。现在,讲究穿亚麻、棉麻,一样的道理。芹,我的小花园里经常野生水芹菜。生命力很顽强,并且是香草、香菜。闲暇欣赏玩味,好有诗意呀。上面,宝玉对于匾额的一番议论颇有道理。可是没有得到爸爸的表扬。爸爸内心认同,表面依然恶狠狠地训斥:滚出去。吓着宝宝了。这种表扬难以接受,代沟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