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月何年初照人表达什么意思(江畔何人初见月)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江月何年初照人表达什么意思?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江月何年初照人表达什么意思(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表达什么意思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我在《咏月古诗漫谈》中说过,最美的咏月诗,恐怕要算《春江花月夜》了。 而且,这首诗还是非常“正宗”的咏月诗。仔细看看,全诗中,有“月”字14个,有月光,月色,江上的月,海上的月,升起的月,落下的月,总之,如果说有一些诗中月亮只是一个点缀的话,那么在这首诗中,月亮当之无愧地是主体。 作者张若虚(660~720),字不详,扬州(今江苏扬州)人。唐代诗人。张若虚生平事迹不详,唯知曾任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称“吴中四士”。今仅存诗二首。尽管此公生平不详,所存诗词作品包括这首在内只有两首,不过,仅此一章,也足以让他名垂千古了。 《春江花月夜》之美,不仅仅它描写了春江花月的具体美。 春、江、花、月,每个字都蕴含着美的遐思,每个字都浸透的美的体味。春”,是温暖、蓬勃、生机的象征,“江”,是寥廓、悠远、奔流的意象,“花”,则是美丽、鲜艳、生命的符号,“月”,在这里是作者描写的主体,他把所有的美丽的形象都集中起来,放在月光下,让我们细细品味。那醉人的明月,那浩荡的江水,那洁净的天空,那汀上的白沙,诗人用唯美的文字,描绘了一幅唯美的画卷。这一美景,不仅成为诗人记忆中难以磨灭的印记,也感动了千年间的一代代人,沉淀在中华文明的血液里,成为永恒的经典。 然而,《春江花月夜》之所以负有盛名,还在于它表达了春江花月具体美的同时,表现了春江花月的神秘抽象之美。 诗人由美丽的在月色引发了对于宇宙、人生、生命的思索,一连串的追问和咏叹,让人深思遐想,在迷惘中体会到了宇宙的深邃、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珍贵、爱情的永恒。

下面让我们来欣赏这首千古名篇的美丽美妙。 春江花月夜,原本就是乐府诗的旧题,比起唐诗中的五律七律来,这诗相对比较长,共有36句,从意义上讲,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从“春江潮水连海平”到“皎皎空中孤月轮”,主要描写春江花月之景。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由江到海,在广袤、辽阔的画面中,一轮明月冉冉升起。一个“生”字,将明月拟人化;一个“共”字,又强调了春江与明月的天然联系。江流千万里,月光随波千万里;江流穿过春天的原野,朦胧的月光照耀着花林,朵朵鲜花好似雪珠若隐若现。总而言之,月光、江波互相辉映,空里流霜,江天一色,有春江处,皆有明月,多么美妙空灵的一副画卷!

第二层,从“江畔何人初见月”到“但见长江送流水”。主要探询宇宙人间之理。 诗人立于江畔,仰望明月,不禁产生了一系列的的疑问。是谁第一个在这里看见那明月?这明月又是什么时候开始照耀着我们?对于这个涉及宙宇生成、人类起源的疑问,谁也无法回答。是啊,人生代代,生生不息,无穷无已,那江那月,年复一年,没有些许变化,它们在等待什么人呢?谁也不知道,只看见长江后浪推前浪。宇宙永恒,明月常在;而人生呢,就个体而言,生命何其短促!然而就人类整体而言,则代代相传,无穷无尽,因而能与明月共存。所以虽然不知“江月何年初照人”,但从“初照”以后,照过一代人,又照一代人。诗人对比明月的永恒,对人生的匆匆换代不无感慨,然而想到人类生生不已,自己也被明月照耀,又油然而生欣慰。

第三层,全诗的后半部分,主要抒发离别思恋之情。 从“白云一片去悠悠,清风浦上不胜愁”开始,诗人叙写了游子和思妇的离愁别绪,明静的诗境中融入了诗人淡淡的哀伤。诗人从千古的冥思中回到现实,想到了天涯游子,想到了闺中思妇,中间的转换非常自然。 夜空中朵朵白云悠悠,是谁驾着一叶扁舟,正经过那寂静荒僻的江岸?白云悠悠,犹如天涯游子,而那独自在明月楼上远望的又是谁呢?漂泊江上的游子,你的“她”也在此月的照耀下吧。你的思恋随着月光,徘徊在她站立的楼上,也照耀着她的妆镜台。在银色的月光下,她望月怀人,你却遥遥在天边。所以她怕见月光。她卷起“玉户帘”,却卷不去月光;可以拂净“捣衣砧”,却拂不掉月色。她知道她和你在同一片月光下,相望而不相闻,要是自己能够跟随月光那该是多么好,可以来到你的身边了。追随月光照见夫君,当然不可能,于是又想按照古代传说托鸿雁、鲤鱼捎书带信,然而鸿雁奋飞,也飞不出明月的光影;鲤鱼腾跃,也只能激起水面的波纹。 她在家中思恋你,你也在月光下思恋她。恍恍惚惚,你进入梦乡,看见好多鲜花一片片地落入深潭,啊,春天就要过去了,自己也盛年将去,可仍然未能还家。眼睁睁地看着春天随着那奔流不息的江水,就要过去了,而那明月也渐渐地溶入江潭之中,时光不断消逝,自己的青春、憧憬也跟着消逝,然而碣石、潇湘,水远山遥,怎么才能乘月归家?“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点出一个“情”字,诗人徐徐停下了手中的笔。“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怀古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春江花月夜》在意境上形式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探询宇宙无穷的哲理诗,抒发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在诗中,有良辰美景,有怀古遐思、有儿女爱情,他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美景、哲理、痴情为一体,通过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幽美而邈远的意境。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令人反复咏叹,不忍释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