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三首(清代龚自珍的哲理诗己亥杂诗二首)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庵。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三首(清代龚自珍的哲理诗己亥杂诗二首)(1)

己亥杂诗 其一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首诗谈论的是人生价值的问题,即如何超越时空或个体的局限性,而成为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存在与超越”是本诗关注的焦点。 诗歌的前两句描述的是时空的无限性与人生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作者此时刚刚辞官归隐,虽然已经离去,但内心始终牵挂着朝政。往日所期望立下的功业在今天已然化作了泡影,面对着落日,诗人不禁产生了人生有限,逝者如斯的感慨。 然而作者的意志并未就此消沉下去,他虽然已经成为“落红”,但并不意味着他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他的使命变成了“护花”,将自我之躯变成养分,供给后来者。这样就完成了诗人自身价值的评判,他从独立的个体变成了整体的部分,从而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显示了个人的价值。诗人追求的是一种奉献式的人格理想,所谓“终是落花心绪好”,他始终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心态,这种心态也是他能够超越时间限制的一重原因。

己亥杂诗 其二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己亥年是清道光十九年,此年作者辞官归隐,在京城与杭州之间来往奔波,这些诗作就写于这一阶段。这些诗作的主要内容是提倡变法、“改图”,充满了变革的激情,是作者对当时社会政治的感悟。诗歌描述了当时的黑暗现实,寄寓了作者求贤若渴之情。 清代惨烈的文字狱使得文人们噤若寒蝉,不论是朝臣还是“野叟”都不敢就现实政治发表议论,而只能埋首故纸堆间,皓首穷经来度过一生。这种思想上的钳制导致了“万马齐喑”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作者认为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实际上暗指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作者认为变革的力量来源于新的人才,因为朝廷之上已经被陈腐的力量所充斥,需要新鲜的血液来为机体注入新的力量。执政者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贤才,只有优秀人才成为中国政治可以依靠的对象时,国家才有希望。 此诗格局宏大、气魄非凡,充满了昂扬向上的激愤之情,将哲思与诗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一首寓意深刻,气势磅礴的佳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