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诗人(月夜蜚声四海深受群众喜爱)

向阳光

二胡独奏曲《月夜》是刘天华先生1918年8月开始创作的,属于作者的早期作品。他当时在故里江阴度暑假,在一个晴朗的夏夜纳凉时,心情舒畅,触景生情而写作的一首富有诗情画意的抒情乐曲,后于1924年定稿。

月夜诗人(月夜蜚声四海深受群众喜爱)(1)

《月夜》是一首情景相融的抒情乐曲,采用烘云托月的手法,从写景下笔,同时描写了美好的情感。此曲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使我们领略到一种清丽典雅的美,联想起大诗人李白“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那超凡脱俗的诗意……

月夜诗人(月夜蜚声四海深受群众喜爱)(2)

从《月夜》的内容及其表现手法来看,全曲可分为三个段落,各自然段的衔接连绵不断,一气呵成。

月夜诗人(月夜蜚声四海深受群众喜爱)(3)

月夜诗人(月夜蜚声四海深受群众喜爱)(4)

第1至32小节是乐曲的第一段,这是一个抒情、柔美的慢板乐段,着重描绘了“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玉兔东升,恬静肃穆,美丽、迷人的江南夏夜景色。这段在演奏风格和手法上,带有浓郁的水乡韵味。第1小节第一拍的“6”音,拉得平稳,奏出了静的效果,似清泉从心中缓缓流出一般。第2小节第二拍的“5”音,用带有滑音的泛音奏出,清亮的泛音犹如繁星在夜空中闪烁。第5小节第四拍的“3”音,用带有圆滑的垫指滑音,让人感到一种甜润的江南气息。第11小节第四拍开始的高音乐句,生动地描写了草丛中的虫儿在鸣叫。第15小节的二、三、四拍及第16、17小节的乐句颇具特色:(谱例略),这一富有诗意、寓意深刻的乐句,给人以无穷的感染力和想象力。特别是该乐句中的第16、17小节,运用了二指的同指滑音,这种有滑奏又具内在之美的艺术表现,听起来,音乐格外抒情,十分有趣,恰似一位少女在同亲人撒娇一样,有那么一股子“嗲”劲。紧接出现答句:(谱例略),此答句不难看出是上一乐句的模拟,通过它引伸到乐思的下一部分。第26小节第四拍中用了一个二指的同指大滑音,好像轻轻地一声哀叹,透露出作者心中的一丝感伤。但随后进行的一句平稳的旋律,又好似美丽的景色给了作者以心灵的慰藉,使作者再一次地沉醉于恬静的美景之中。

第33至50小节是乐曲的第二段,是全曲最抒情、最富有诗情画意的一段,因此比之第一段在速度上放慢了一些,可想而知,这样既可将景物描摹的更细,又能体现作者对大自然的执着的爱。显而易见,作者在皎洁的夜色中,渴望能超脱于现实的生活,让心灵得到暂时的安慰。前8小节中用了两次“5-7” 音的二指同指滑音,使作者心中的感伤再次显现出来,但这种感伤隐伏在类似于吟诗般格调的旋律中,淡淡地,充分表达出作者那种渴望超脱于现实的生活,归隐山野的文人情操。从第41小节起情绪转为激动,又从另一面表现了“五四”时代知识分子的爱国热情,两次连弓的三十二分音符显示出了作者内心的骚动。这种热情在第48至50小节几次“3.2 1ⅰ”的音型交替中逐渐归于平静。

第51至68小节是乐曲的第三段,这是一个轻松愉快、充满激情的快速乐段,也是全曲的高潮段落。作者在这一段中在外弦和内弦上分别用了四次二指的同指大滑音,轻松、柔美,没有感伤,只有愉快的嬉戏之情。此段表现了由于以上令人销魂的美好景致所带来的欣喜与愉快。

月夜诗人(月夜蜚声四海深受群众喜爱)(5)

最后乐曲仍然在“3.2 1ⅰ”的音型交替中平静地结束,表现出静、深、远的意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