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竦的《鹧鸪天》到底为谁而写?不曾想,真实历史比电视剧更动人

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热播剧《清平乐》,阵容庞大,角色众多,有宽仁的皇帝宋仁宗,有贤淑的皇后曹丹姝,还有一众名臣文豪,如晏殊、范仲淹、欧阳修、韩琦…… 与此同时,亦不乏令人印象深刻的反面角色,其中,除了嚣张跋扈的宠妃张妼晗,就当属夏竦与贾教习这对CP了。

夏竦的《鹧鸪天》到底为谁而写?不曾想,真实历史比电视剧更动人(1)

(《清平乐》夏竦剧照)

《清平乐》中,夏竦谄媚诡诈,贾玉兰心机深沉,二者的人设都十分不讨喜,他们违背公序良俗的私情更是成为众矢之的。但随着剧情的发展,观众才发现,这一对竟然是真爱,原本订有婚约、两情相悦,却被宋真宗好心办坏事棒打鸳鸯……

最令人动容的一幕则是,阴雨绵绵,情人分别,贾教习在马车上吟唱《鹧鸪天》:

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

停宝马,捧瑶卮,相斟相劝忍分离。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

夏竦的《鹧鸪天》到底为谁而写?不曾想,真实历史比电视剧更动人(2)

(《清平乐》贾教习吟唱《鹧鸪天》剧照)

贾教习的动情吟唱,声声肠断,句句带血,即便是不通古文的我们,也难免被那凄婉的曲调感染,直呼一句:“好歌!好词!”

那么,这首《鹧鸪天》到底写了什么?真实历史中又是为谁而作呢?我们不妨共同一探究竟。

首先,《清平乐》中引用的那首《鹧鸪天·镇日无心扫黛眉》,真实作者确实是夏竦。

夏竦,字子乔,江州德安县(今江西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人,北宋名臣,曾任枢密使、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要职,官至宰相,位极人臣。其主要功绩是“历职地方,颇著政绩;措置西北,防卫西夏”,也就是说,他做地方官时,政绩卓越,他防卫边疆时,战功赫赫。

与此同时,真实历史中的夏竦还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而《鹧鸪天·镇日无心扫黛眉》正是他的代表作,此词情真意切,不假雕饰,堪称早期宋词中的上品,被收录在《全宋词》之中。

我们先来逐句解析一下这首词的内容。

夏竦的《鹧鸪天》到底为谁而写?不曾想,真实历史比电视剧更动人(3)

(《清平乐》夏竦与歌姬合奏《鹧鸪天》剧照)

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镇日”就是整日,“扫黛眉”指化妆,这两句的的意思就是,我整日没有心思梳妆打扮,愁容满面地看着心上人打点行装。

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在与你分别之时,我怕影响你的心情,所以忍住双眼满满的眼泪,不敢掉落下来。

停宝马,捧瑶卮,相斟相劝忍分离:你走了好远,我追了一路,你停下马车,我为你捧杯饯行,把酒言别相互劝慰,但依旧不忍心就此分离?

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不如我先把自己灌醉,只希望能醉到不省人事,以至于不知道你何时离我而去。

夏竦的《鹧鸪天》到底为谁而写?不曾想,真实历史比电视剧更动人(4)

(《清平乐》贾玉兰剧照)

不难看出,夏竦的这首《鹧鸪天》,是以一位痴情女子的语气,写出她与心上人的离别之苦。电视剧《清平乐》中,此词写于夏竦洞房花烛夜,寄情对象是所爱女子贾玉兰。但历史真实中,此词作于庆历元年(1041年),夏竦时年57岁,早已不是少年郎。

当时,正值西夏国主元昊领兵进犯北宋边境,夏竦奉命于危难之际,出任宣徽南院使兼陕西四路经略安抚使,由韩琦和范仲淹担任其副职,共同统帅永兴军迎击元昊的西夏军。期间,夏竦作为一方主帅,历经战乱,亲眼见到了太多的亲人离别和恋人分手,深感寻常百姓的离愁别绪,于是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鹧鸪天·镇日无心扫黛眉》。

夏竦的《鹧鸪天》到底为谁而写?不曾想,真实历史比电视剧更动人(5)

(《清平乐》夏竦与贾教习剧照)

这首词,看似是借女子语气倾诉离别之苦,实则表达的却是忧国忧民之情。从词中一句“临行愁见理征衣”不难看出,收拾的行装是出征时穿的战袍,可见,心上人是应征打仗去了,抒发的是作者对战乱给百姓造成分别的不忍之情。

早期的宋词,以婉约派为正统,内容偏于儿女风情,而在词中直抒家国情怀,是在苏轼开创豪放派之后,时间上要晚于夏竦所处的时代。所以,夏竦写《鹧鸪天》表达忧国忧民情怀,只能假借女子之口,伪装成恋人分别的模样,看似莺莺燕燕,儿女情长,实则满满的都是身为士大夫的爱国之情和忧民之心,远比电视剧中的设定更高级、更动人。

参考资料:《全宋词》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