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车比日本车好在哪里(德国车实在还是日本车技术过硬)

新车上市前厂家都会极尽宣传其设计、配置甚至是平台上如何如何出色,然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看在眼里摸在手上的才是真真切切的造车品质。据此,真相实验室精心打造了全新栏目《杠精问你服不服》,至今我们已经测试了多款热门新车的漆面厚度、接缝宽度以及内饰用料的软硬程度。在测过的这些车中,德日两大造车阵营的品质问题再次引人关注,到底是德国车用料实在,还是日本车技术过硬,本篇我们就通过不同级别的6款主流德日系车型,看看谁的造车品质更胜一筹。

德国车比日本车好在哪里(德国车实在还是日本车技术过硬)(1)

●德日热门车型不分级别“大乱斗”

在我们测试的十余款车型中,德日两大造车阵营的车型占据了一半天地,我们拿出其中6款车型的数据进行不分级别“大乱斗”。我们测试的造车品质有三个指标,漆面厚度、接缝宽度以及内饰用料软硬程度,其中漆面和接缝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受车型级别的限制,也就是说定位高的车型漆面厚度也不一定就比低级别的车型更厚。而内饰用料软硬程度在更多人眼里豪华车的就一定更软,事实究竟会如何呢,下文我们测一下便知。

德国车比日本车好在哪里(德国车实在还是日本车技术过硬)(2)

我们选择的这6款车型,分为德日两大阵营,德系中迈腾、宝马3系和朗逸都是各个细分市场的代表车型。日系中凯美瑞、雷凌以及雷克萨斯UX也同样是来自普通品牌和豪华品牌中的代表车型。这6款车型的品质数据放在一起会碰撞出怎样的花火呢,我们一项一项来看。

●豪华品牌车型的漆面一定更厚吗?

相信很多朋友都会有这种疑问,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豪华品牌车型漆面厚度是否会比十几万的车强。一般乘用车的汽车漆面的厚度在110-180μm(微米)左右,我们通过专业漆膜仪进行测量。为了更精确地反映数据,一辆车要测量11个部位,47个点位。比如发动机舱盖这一个部位要进行前后左右及正中,共5个点位的数据测得后得出一个平均数,当然每个点位也会多次测量取样,尽可能的减少测量中的误差。

德国车比日本车好在哪里(德国车实在还是日本车技术过硬)(3)

德国车比日本车好在哪里(德国车实在还是日本车技术过硬)(4)

【以上点位图仅为示意,具体以实际测量为准】

通过数据对比我们发现,这6款车型中,漆面厚度并不会随着车型定位的升高或者售价的增加更而获得更好的数据表现。我们看到大众朗逸和进口身份的雷克萨斯UX在漆面厚度的表现中普遍比其他几款车型更厚。朗逸和雷克萨斯UX的漆面厚度多数在140微米-170微米左右,相比其他车型漆面厚度在100-130微米左右要明显更有优势。

德国车比日本车好在哪里(德国车实在还是日本车技术过硬)(5)

注:数字越大漆面越厚(表格数值为平均值,并非一次测量数值

德国车比日本车好在哪里(德国车实在还是日本车技术过硬)(6)

由于部分车型采用了全景天窗设计,并且占据了车型大部分的面积,所以凯美瑞、宝马3系等车型没有漆面厚度数据。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雷克萨斯UX的后备箱除了玻璃之外还采用了部分塑料材质,所以没有漆面厚度数据,塑料材质相比其他对比车型采用的金属材质后备箱会更轻,成本更低,但也会因为材质问题受到一些诟病。

德国车比日本车好在哪里(德国车实在还是日本车技术过硬)(7)

漆面厚度左右两侧部件对比

漆面厚度的均匀度也是考量造车企业喷漆工艺的一个方向,最简单的检测方式就是对比车门或者翼子板左右两侧部件的漆面厚度。我们看到迈腾的左后翼子板与右后翼子板漆面厚度都是121微米;雷克萨斯UX的左前翼子板与右前翼子板的漆面厚度同为156微米,左右差值为0。

德国车比日本车好在哪里(德国车实在还是日本车技术过硬)(8)

注:数字越小表明左右漆面平均值差异越小

从差值总数来看,宝马3系的整体左右车身件漆面平均值误差最小,相对来说漆面厚度的平均程度更好一些。而大众朗逸由于左右后翼子板漆面的厚度差异过大,影响整体数值,成为6款车型中漆面厚度差异最大的车型。

●日本车的外观件接缝控制会比德国车更好吗?

车身接缝直接影响普通消费者对于一台车的印象,缝隙测量的单位是毫米,车身外观件的缝隙越小,说明车身外观件的设计和制造的精度越高,一般在3-5mm左右。测量时我们选取车辆外观最明显的10条缝隙,每条缝隙取3个测量点样本。比如发动机舱盖与翼子板之间的缝隙,我们取上中下3个测量点,最后得出一个平均数。缝隙测量会用到两种不同的塞尺,比如缝隙有一定深度时使用楔形游标塞尺,当缝隙深度不够时使用钢片塞尺。

德国车比日本车好在哪里(德国车实在还是日本车技术过硬)(9)

德国车比日本车好在哪里(德国车实在还是日本车技术过硬)(10)

【以上点位图仅为示意,具体以实际测量为准】

从这6款车的接缝数据来看,德系两台代表车型,迈腾和宝马3系在部分位置的缝隙控制优于其他车型。迈腾在两侧后翼子板与后车门的接缝控制都在3毫米以内;宝马3系在一侧两车门间缝隙、一侧前翼子板与车门间缝隙以及一侧后备箱与后翼子板缝隙都小于3毫米。

德国车比日本车好在哪里(德国车实在还是日本车技术过硬)(11)

注:数字越小缝隙控制越好(表格数值为平均值,并非一次测量数值

德国车比日本车好在哪里(德国车实在还是日本车技术过硬)(12)

需要注意的是,雷克萨斯UX在两侧前后车门间缝隙使用了非常密实的密封条设计,与车门几乎在同一平面,所以没有缝隙数据。另外雷克萨斯UX的后备箱与后翼子板之间的缝隙控制并不理想,两侧都超过了6毫米。

德国车比日本车好在哪里(德国车实在还是日本车技术过硬)(13)

左右两侧部件缝隙对比

缝隙的对比差值同样也是考量造车企业装配以及对部件误差控制的能力。我们看到6款车中只有朗逸的两车门缝隙左右两侧平均值差值为0,另外朗逸的前翼子板与后翼子板左右两侧的缝隙差值达到0.07毫米,也是比较小的一个差值水平,同样0.07毫米的还有凯美瑞的后备箱与后翼子板左右两侧。

德国车比日本车好在哪里(德国车实在还是日本车技术过硬)(14)

注:数字越小表明左右缝隙平均值差异越小

从总数来看,大众朗逸凭借3项比较小的左右两侧缝隙差值,成为6款车中左右两侧缝隙差值最小的车型,而丰田雷凌由于后备箱与后翼子板之间的左右缝隙差值过大,导致整体部件缝隙差值较大。

●豪华品牌内饰硬度会碾压普通合资品牌吗?

一般汽车内饰的豪华程度主要看用料,豪华品牌车型的内饰用料普遍强于普通合资品牌,那么硬度上的表现也会更好吗?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大部分内饰用料越软,给人的舒适感越好,虽然都使用皮质或者搪塑材质,但硬度会略有不同,所以硬度也是反映车内用料水平的一个很有参考价值的指标。

德国车比日本车好在哪里(德国车实在还是日本车技术过硬)(15)

德国车比日本车好在哪里(德国车实在还是日本车技术过硬)(16)

【以上点位图仅为示意,具体以实际测量为准】

我们使用的是邵氏硬度计,专门测量橡胶、皮革等材质的硬度,其单位是“度”。内饰硬度测量我们选取了身体最容易接触到的11个部分,包含了中控台、车门饰板以及方向盘、座椅等驾乘人员经常身体接触到的地方。

德国车比日本车好在哪里(德国车实在还是日本车技术过硬)(17)

【注:数字越小越软(表格数值为多次测量平均值,并非一次测量数值

德国车比日本车好在哪里(德国车实在还是日本车技术过硬)(18)

通过数据来看,6款车型中,宝马3系和雷克萨斯UX都属于豪华品牌车型,但是其内饰硬度表现并不比普通合资品牌车型更突出,只在个别位置上略有优势。不过由于车型定位原因,中级车或者是豪华品牌车型车内使用了更多软性材质,相比之下朗逸、雷凌等车型在车内的硬塑材质多了一些。

德国车比日本车好在哪里(德国车实在还是日本车技术过硬)(19)

大众朗逸虽然有三个测试位置都使用了硬塑料材质,不过在前后门手枕区的软性材质有优势。另外其皮质座椅的硬度也在这几款车中最软,当然有些朋友也喜欢硬一些的皮质座椅,会更有支撑感。雷克萨斯UX的测试车辆使用的是前后翻毛皮材质的座椅,硬度小于10,故不做统计。同样,雷凌的测试车辆使用的是织物座椅,硬度同样小于10,不做统计。

德国车比日本车好在哪里(德国车实在还是日本车技术过硬)(2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