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和宋江的关系(施耐庵是不是词穷了)

开到荼蘼花事了。——【宋】王淇

《水浒传》是我国的古典文化名著,一直以来在人民群众心中占有重要地位。英雄们的快意恩仇被作者施耐庵用浓墨重彩的笔触一一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形形色色的人物,拥有着各自不同的性格与内涵。

此外,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众英雄好汉们的绰号,有的霸气、有的文雅,但是对于像武松这样一位实力超群的英雄好汉,施耐庵却用了一个极其简单的绰号来描述,此事让人费解。

毕竟作者曾对武松的事迹用了较长的篇幅进行叙述,最终却以一个如此简单的绰号评价武松,不可不谓之敷衍。那施耐庵是否词穷,才会对武松的外号如此敷衍了事?

施耐庵和宋江的关系(施耐庵是不是词穷了)(1)

英雄辈出,何故单单冷落行者

所谓“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水浒传》里面的大量故事都体现了英雄豪杰们的行事作风,读来让人手不释卷、血气上涌。多亏了施耐庵这一不世出的文学大师,描述了英雄们精彩绝伦的世界,使普通人在平凡的日子里也可以遐想一下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勇果断。

除了英雄们丰富多彩的故事之外,施耐庵还为每个英雄配了绰号,比如宋江的外号就至少有三个,分别是:及时雨、呼保义和孝义黑三郎。这些外号精准的概括了宋江的性格以及为人处世,可以说是恰如其分的称呼。

其余如玉麒麟卢俊义、智多星吴用、小李广花荣等天罡头领也拥有着响亮非凡的名号,甚至在地煞头领中,也有着如小霸王周通、圣手书生萧让等霸气或者优雅的绰号。

施耐庵和宋江的关系(施耐庵是不是词穷了)(2)

宋江

通过以上英雄的绰号来看,可见作者施耐庵是一个考虑周全、面面俱到的人,在他眼里,不论是天罡头领,亦或是地煞头领,他都能为他们量身定做一个合适甚至夸张的绰号。

唯独有一人,在作者花费了大量篇幅描写之后,却依然赠予其一个极其简单、普通的绰号,这便是水浒中大名鼎鼎的打虎英雄武松。

武松绰号行者,单从这一绰号来看,无法了解武松做过的那些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所以说,在为武松编撰绰号时,施耐庵或许是江郎才尽,只好敷衍了事。

施耐庵和宋江的关系(施耐庵是不是词穷了)(3)

施耐庵

是非恩怨,用尽一生去做行者

武松的出场并没有多么惊艳,甚至是地位卑微的,在柴大官人的庄上,从宋江一脚将煤炭灰烬踢到武松脸上的那一刻,一切似乎都苏醒了。在那之后宋江与武松结义为兄弟,故事也开始转向以武松为主角的“武十回”,可以说是全书中最精彩的描写之一。

可见关于武松,施耐庵是非常看重并且喜爱的,他不惜用大量文字、故事去刻画这一人物,同时,这些故事个个都体现武松是一名敢作敢当、路见不平的英雄。因此,作者对武松的喜爱可谓是深入到骨子里。

有人说,在水浒中,真正体现了作为一名大侠的角色并没有几个,鲁智深是一个,武松算一个,鲁智深自然是一名顶天立地的真英雄、大丈夫,武松却也可以和鲁智深并称,到底有何缘由呢,一切还得从武松的经历说起。

施耐庵和宋江的关系(施耐庵是不是词穷了)(4)

鲁智深

令武松声名鹊起的事件是景阳冈打虎,此事让武松名震天下,事件的经过在此不再赘述,此事也让武松最终在衙门里谋得了一个官职。然而,武松此后的一系列遭遇都由此为开端,甚至有点成也萧何败萧何的意味。

打虎之后,武松回到了家乡清河县,与其哥哥武大郎住在一起,同时,还有他的嫂子潘金莲。后来,潘金莲伙同西门庆害死武大,武松杀了他们之后,被发配孟州,在这里,武松又遇到了施恩。

施恩为人重义气,这点倒和武松意气相投,武松为了报答施恩,痛打蒋门神,为施恩夺回快活林酒店。

施耐庵和宋江的关系(施耐庵是不是词穷了)(5)

武松为人重情重义,这是他的优点,同时也是他致命的缺点。在帮助施恩夺回酒店之后,又发生了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这些一连串的事件让武松饱经沧桑,看透世事冷暖,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由此,武松才意识到江湖的是非险恶,非常人可以轻易踏足。

然而一旦置身其中,将难以全身而退。人情世俗的险恶就算是大英雄也在劫难逃,好在武松遇到了张青、孙二娘夫妇。武松在外流落多年,因此,武大给予他的兄长养育之情或许并不是太多,然而自从遇到了张青夫妇,武松又一次感受到了兄长之情。

施耐庵用了太多的笔墨描绘武松的经历,可以说没有一处是多余的笔墨,在这短短的武十回中,武松经历了常人一辈子也遇不到的事件,对人性的参悟以及生死的释怀达到了新的高度。

正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描述的那样,武松是切切实实的亲身体验了人世间的悲欢冷暖,他历经背叛、信任、陷害、保护,遍经各种经历,最终,经历过一切的武松阴差阳错之下穿上了一套行者的服装,从此武松开启了人生的另一种生活。

施耐庵和宋江的关系(施耐庵是不是词穷了)(6)

大巧不工,负重前行终成行者

施耐庵对武松的喜爱,想必熟读《水浒传》的人都心知肚明,比如,在征讨水浒后期最大的反派方腊时,武松所做的贡献有目共睹。最终,在平定方腊后,武松断臂出家,在六和寺终老一生。

此处方可看出施耐庵的苦心,他用了太多的铺垫,直到最终的结局,武松才和“行者”这个绰号对应。

行者的本意是浪迹天涯、看破红尘之人,游走于五行之外,不问世事俗务。早年的武松,或许杀意太重,太过于看重平生的快意恩仇,当他经历了风风雨雨之后,才最终开悟,这或许也是施耐庵想要表达的一点。

施耐庵和宋江的关系(施耐庵是不是词穷了)(7)

施耐庵

大巧若拙,从字面上理解,行者或许是一个极其简单的称呼,但是这简单的二字蕴含的人生意义却非同凡响。

它承载了饱经风霜之后的淡然,红尘参透之后的开悟,众生皆苦,众生在世间都是行者,在人类短暂的一生中,所有的一切都指向一个终点,那便是死亡,但是在死亡的那一刻,人生的意义领悟了吗,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忙碌的一生中似乎无暇去思考这一点。

武松却在短暂的时光内领悟了人生的真谛,从一个打抱不平、侠义为先的行者到最后在杭州六和寺出家,他由一个在天地间飘零的苦行僧成为真正的出家人,这是对武松一生的写照,也是对行者二字最好的诠释。

这些所有关于武松的描绘,最终寄托的是作者的思绪,作者施耐庵,出生于元朝,进士出身,早年为张士诚座上宾,共同谋划反元义事。据史书及民间故事记载,施耐庵为人仗义豪爽,因此可以推想,施耐庵对武松的描写,也掺杂了自身的过往

施耐庵和宋江的关系(施耐庵是不是词穷了)(8)

张士诚

他用“行者”二字解释自己的一生,他的一生,是行者的生活,经历了灭元活动,又一切归于平淡,最终隐居在江苏兴化创作水浒。至此,他已看透人世间的繁华,往事如过眼烟云,人生也即将谢幕,如东流之水汇入大海,创作完成水浒之后没几年,施耐庵便溘然长逝。

武松的一生,说不尽的快意恩仇、情深意重,他如行者一般在人生道路上砥砺前行,经历了二龙山落草、梁山大聚义、征辽、灭田虎、平王庆以及最终的剿灭方腊。

他结识的兄弟有鲁智深、张青夫妇、施恩、杨志等人,他也曾信任过,他也曾被背叛过,当血溅鸳鸯楼,留下“杀人者,打虎武松也”这一豪语便是他对往事决绝的告别的最好写照。施耐庵倾尽全力,着力描写了武松经历的事件,方可使其配得上“行者”这一称呼。

施耐庵和宋江的关系(施耐庵是不是词穷了)(9)

最终六和寺出家,与梁山兄弟一别便是一生,从此青灯古卷,看人间春夏秋冬往来更替,开到荼蘼花事了,行者已从当初的稚嫩青年成长为真正的礼佛之人。这大概也是施耐庵想要表达的主题之一,所有的情怀全都注入到武松的身上,行者二字便是最简单的主题思想。

时至今日,当读者再打开《水浒传》凭吊那些过往的英雄时,若是一位饱经世事的人,他看到的不只是年少时的那股热血,他看到的将更多的是历经一生修行,最终接纳结局或许才是人生的真谛。

处在天地间的每个人都是行者,一生中都在默默修行,施耐庵用最朴实的笔触将其毕生心血融入到水浒的武松身上,表达了连绵不尽的人生慨叹以及大彻大悟。

施耐庵和宋江的关系(施耐庵是不是词穷了)(10)

经历浅薄的读者似乎无法对这一切明朗,但是命运的捉弄将会使每个人明白,在个人的人生道路上自己将是一名行者,最终的结局只有自己才能明白。

当从风雨中走出之后,即便迎接的或许不是阳光普照,即便迎接的依然是愁云惨淡,却也可以以一颗真挚平淡、热爱生活的心接受一切,这便是一个完整的行者所必备的要素,武松做到了,施耐庵也做到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