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我看过最真实的二战电影(说一些二战电影)

终战之夜,说一些二战电影

72年前的8月15日裕仁天皇广播《停战诏书》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这大概是他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有人认为那是一场终结一切战争的战争,实际上正如福煦所说一切只是短暂的休战。这世间的一切总是被少数人裹挟成一个漩涡,稍有不慎就堕入阿鼻。当张伯伦出卖了捷克斯洛伐克还在大言不惭和平得到了保障时战争已然开始。嗯,今天就以东线、西线、北非、太平洋、中国这五个二战主要战场为题各选一部反映他们的电影,反思战争纪念来之不易的和平。

迄今我看过最真实的二战电影(说一些二战电影)(1)

北非战场:《血战阿拉曼》2002年

迄今我看过最真实的二战电影(说一些二战电影)(2)

非洲这片孕育了人类文明的古老大陆却总被书写上悲惨的历史。我是在电影频道看的这部《血战阿拉曼》,对于北非战场很多电影的视角总是对准隆美尔或者蒙哥马利而这部电影讲视角放在一个意大利士兵的身上。如果你没看过这部电影单看名字会以为这是一个从头打到尾的战争片,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大场面。漫漫黄沙配上沉重的音乐给人一种压抑感觉,仿佛自己已经置身战场成为双方统帅沙盘上的一粒棋子。战争就是这样毫无保留的席卷走每个参与者的一切,唯一的退出权利要么是胜利要么是死亡。

太平洋战场:《血战钢锯岭》2016年

迄今我看过最真实的二战电影(说一些二战电影)(3)

从山峦叠嶂的弗吉尼亚到雨林密布的冲绳岛,战争这一次并没有因为一个小人物的奋斗而改变,依然的断指横飞日军依然喊着板载从地下突然钻出发动袭击。不过这一次战争也没能改变这个不受欢迎不喜欢武器的军医,戴斯蒙德用自己的信仰对抗着战争,最后双方达成了妥协,因为这是一个“A true story(电影开始字幕)”。

迄今我看过最真实的二战电影(说一些二战电影)(4)

每一部好的战争片都绝不仅仅只有战争信仰或许是这部电影的精神主题,梅尔吉布森用枪林弹雨做幕布在视觉效果刺激观众的同时用戴斯蒙德不肯定下脚步直击观众内心。影片最后戴斯蒙德中弹倒地,在被抬下战场时却质疑要寻回遗落的圣经,但仅仅只是一个物件么?我看过钢锯岭之后觉得豆瓣上有一句话说的很好,战争未必非要4K120FPS。

西线战场:《最长的一天》 1962年

迄今我看过最真实的二战电影(说一些二战电影)(5)

因为二战开始前欧洲的无脑绥靖和开战后的“一路向西”德军很快就成为了欧陆霸主只有英国凭借天险暂时得以喘息,所以西线战场重头戏集中出现在二战后期。

《最长的一天》其实真的很长,全片用三个小时全方位的展示了二战西线战场最重要的一天。之所以说它全方位的展现了诺曼底登陆是因为这部电影格局饱满,影片主线以盟军和德军双方针对如何登陆和反登陆展开。

迄今我看过最真实的二战电影(说一些二战电影)(6)

用鸿篇巨制来形容《最长的一天》其实并不夸张,在拍摄时为了制作大场面曾经动用了很多真正的军人和装备,比如奥马哈登陆的那一组镜头就是后市典范。为什么这样讲?偶然在B站重看《大决战:辽沈战役》时对于这段描写营口登陆镜头有很多弹幕说时“抄袭拯救大兵”其实不然,连同拯救大兵在内可能都是师从《最长的一天》。

迄今我看过最真实的二战电影(说一些二战电影)(7)

第一次看这电影时我好像才上初中,当时我看战争片只喜欢硝烟下的厮杀所以对于影片中很多文戏的并不感冒。直到多年以后假期二刷时才感受到了大战来临前那些士兵为何的不顾天气恶劣也要希望能尽快出海作战。其实他们并不是不知道登陆滩头意味着什么,但作为战争机器上的零件一旦发动就停不下来。

东线战场:《1944》2015年

纵观整个二战论战争的惨烈程度我想除了中国战场以外就只有欧洲东线的苏德战场了。一方是迅雷不及掩耳的装甲闪电另一边是钢铁洪流的红色铁拳,真正的硬碰硬。关于东线战场的电影作品很多是苏联(以及俄罗斯)或者以苏联为视角拍摄的,大多喜欢宏大叙事比如《莫斯科保卫战》和《解放》当然也有文艺一些的比如《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今天讲一个冷门一点的,但保证你看过之后绝对难忘。

迄今我看过最真实的二战电影(说一些二战电影)(8)

《1944》并不是由俄罗斯拍摄亦非好莱坞而是来自于爱沙尼亚。我最早是在微博上看到了电影中的一个片段,武器装备、战术动作、服装场景极尽真实随找到全片看了一番。不信可以随便搜索一下1944的战斗片段绝对过瘾。

迄今我看过最真实的二战电影(说一些二战电影)(9)

“两个兄弟,为了一场别人的战争而刀兵相见”——这就是爱沙尼亚的二战故事,这也是《1944》讲述的故事。当战火烧遍全球,最惨的不是交战双方而是生存在阵营夹缝中的小国。爱沙尼亚就是悲剧之一,比如《1944》里无论是党卫军(实际是党卫军外籍部队)还是苏军其实都是爱沙尼亚人,除了生离死别还有故土难回。就像同样被迫加入轴心阵营的芬兰一样,二战一直不属于他们但没得选。你看苏联T-34上那句“为了爱沙尼亚”滑稽不?

中国战场:《二十二》2017年

迄今我看过最真实的二战电影(说一些二战电影)(10)

优秀的战争电影一定不仅仅只有战争,其实优秀的战争电影可能不一定需要战争。《二十二》就是这样,从数十万的慰安妇到只剩下二十二个,受害人在等待道歉,而有些人在等待他们死去。

迄今我看过最真实的二战电影(说一些二战电影)(11)

这部纪录片并不是战争但却最直接将当年二战受害群体直接展现在我们面前,没有痛诉也没有刻意揭开伤疤示人。经历过苦难的她们在今天可以安享晚年,慈祥的笑容是和平的恩赐。平淡的镜头下,是最真实的历史。其实某些人道歉与否无所谓,因为吃原子弹确实是自找的。

永存

在这个星球上亲身经历过那场战争的人们正在一点点的归于尘土,希望时间在抹去一切痕迹与痛苦的同时不要带走和平。

此际2017.8.1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