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穿刺术的配合及护理要点(腰椎穿刺术及注意事项)

01腰椎穿刺

腰椎穿刺术是神经科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简便易行,操作也较为安全;但如适应症掌握不当,轻者可加重原有病情,重者甚至危及病员安全。

02腰椎解剖

人类的脊椎是由20个叫做椎骨的脊椎骨组成,椎骨堆叠在一起形成脊柱。脊柱给身体提供主要的直立支撑。

脊柱形成三条曲线,位于颈部的称为颈椎弯曲,稍微向内弯曲,中背部或胸椎向外弯曲,胸椎向外的弯曲称为后凸。下背部也叫腰椎弯曲,稍微向内弯曲,脊柱向内弯曲称为前凸

腰椎是由下五位椎体组成的,医生通常称这些椎体为L1-L5。一节段腰椎均由前部的椎体和后部的椎管构成,前者主要发挥承重作用。每个椎管有三个特异性突起:位于后正中线的棘突,以及两个位于外侧面的横突,这些突起是维持姿态的肌肉及韧带的附着处,起到固定的作用。在椎管、棘突以及横突之间的区域叫做椎板,在横突与椎体之间的区域叫做椎弓根。

03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证:

①无明显颅内高压的颅内占位性病变,做腰椎穿刺以了解其压力高低和蛋白含量;

②鉴别脑震荡,脑挫裂伤和颅内血肿。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可用作诊断、减压及引流治疗;

③出血性脑血管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利于拟订治疗方案;

④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脱髓精疾病和变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为临床提供资料;

⑤颅脑手术后检查颅内压及出血情况;

⑥脊髓病变,进行脑脊液动力学检查,以明确脊髓腔有无梗阻及梗阻程度;

⑦特殊检查,如脊髓造影、气脑造影和核素脑池扫描等;

⑧向椎管内注射药物;

⑨某些原因不明的昏迷、抽搐等疾病的鉴别诊断。

禁忌症:

①有脑痛征象,双侧瞳孔不等大,呼吸抑制,去脑强直者,属绝对禁忌

②临床诊断为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压增高明显者,如有视乳头水肿、颅骨X线照片或CT扫描有颅内压增高表现者;

③穿刺部位的皮肤和软组织有感染者,腰椎穿刺易将感染带入椎管内甚至颅内;

④开放性颅脑损伤或有感染的脑脊液漏,腰椎穿刺放出脑脊液时可将感染吸人蛛网膜下腔;

⑤穿刺部位的腰椎有畸形或骨质破坏者;

⑥全身严重感染(败血症)、休克或濒于临床休克者,或躁动不安不能合作者;

⑦高颈段脊髓压迫性病变,脊髓功能极差者,腰椎穿刺术后易使病情恶化甚至呼吸停止;

⑧未做神经系统检查,特别是未做眼底检查者,禁做腰椎穿刺。

04腰椎穿刺的位置

腰椎穿刺点的定位非常重要。目标穿刺位一般是第3-4腰椎(L3-L4)或者第4-5腰椎(L4-L5)的椎间隙。可通过触诊,寻找L3-L4、L2-L3和L4-L5之间最宽的椎间隙。髂嵴横向对应的部位大约为L3-L4椎间隙。

腰椎穿刺术的配合及护理要点(腰椎穿刺术及注意事项)(1)

05腰椎穿刺的卧位

腰穿体位是最重要的,可以说绝大部分新手腰穿失败的原因是体位放置不到位引起的。

1. 腰椎穿刺时医生和护士会协助您采取去枕侧卧位,背部齐床沿,头向胸前弯曲,两手抱膝,双膝向腹部弯曲,腰背尽量向后弓起,使椎间隙增宽,更加有利穿刺。

2. 最好有人帮忙固定此体位,以免在麻醉和进针过程中病人体位变化。第一次穿刺失败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麻醉时病人下肢有些伸展,使椎间隙变狭小。

3. 注意患者的体形,如果太瘦可以在腰部垫一下东西。有气垫床时要注意要么充气足够,要么把提早几分钟把气放完,气垫半硬不软的最糟糕。

06操作流程

Part.1 与患者沟通

介绍自己,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等,询问有无药物(特别是局部麻药)过敏史,向患者说明穿刺目的、大致过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嘱咐患者操作前注意事项(是否排尿等)。

腰椎穿刺术的配合及护理要点(腰椎穿刺术及注意事项)(2)

Part.2 评估

再次确认患者的病情、体征:测量脉搏和血压、确认需要的操作无误。如果患者躁动需要先镇静。

Part.3 选择合适体位

患者左侧卧位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头部尽量向前胸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尽可能弯曲呈弓形;或由助手在术者对面用一手挽患者头部,另一手挽双下肢腘窝处并用力抱紧,使脊柱尽量后凸以增宽椎间隙,便于进针。

Part.4 选择穿刺点

确定穿刺点,通常以双侧髂嵴最高点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会处为穿刺点,并进行标记,此处相当于第3~4腰椎棘突间隙,有时也可在上一或下一腰椎间隙进行。穿刺部位充分暴露。

腰椎穿刺术的配合及护理要点(腰椎穿刺术及注意事项)(3)

Part.5 核对物品是否齐

检查无菌手套、棉签,消毒用品(棉签、三联瓶)、一次性注射器(5ml)、等是否在使用期内且外包装是否完整。双人核对2%的利多卡因,椎穿刺包包装完好且在有效期使用内。

Part.6 消毒铺巾

分别用络合碘以穿刺点为中心,自内向外进行皮肤消毒,消毒范围直径约15 cm至少消毒2遍。检查穿刺包有效日期,打开穿刺包外层3/4,戴无菌手套,再打开穿刺包外层剩余1/4及内层,检查穿刺包内器械是否齐全及完整,检查消毒指示卡有效性,注意穿刺针是否通畅,戴无菌手套,以穿刺点为中心铺孔巾。注意无菌原则不可由有菌区向无菌区方向拉动孔巾。术者已戴手套,不可触碰未消毒的区域或物品。

Part.7 局部麻醉

以5ml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2ml,在穿刺点自皮肤到椎间隙韧带作逐层局部麻醉。注射前应回抽,观察无血液,方可推注麻醉药。

Part.8 穿刺过程

术者用左手固定穿刺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垂直背部,针尖稍向头部的方向缓慢刺入,成年人进针深度4~6 cm,儿童2~4 cm。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脊膜时,有阻力突然消失的落空感。此时可将针芯慢慢抽出(以防脑脊液迅速流出,造成脑疝),见脑脊液流出后再将针芯插入;用手固定穿刺针,嘱患者缓慢伸展头颈及下肢,接上测压管测量压力。正常脑脊液的初始压力为5~20cmH2O或40~50滴/min。

如果进针时遇到骨质,应退针并根据心中的腰椎解剖结构,重新调整进针方向。有时,当针穿过硬脑膜后,医生会感受到特征性的“突破”感或“落空”感。对于普通成年患者,如果进针4~5cm后仍无突破感,则应拔出针芯,以观察有无流体流出。如果没有,可将针推进或退出几毫米,再次查看有无回液,并继续这个过程直到脑脊液成功流出。

腰椎穿刺术的配合及护理要点(腰椎穿刺术及注意事项)(4)

Part.9 标本送检

无菌试管收集脑脊液2~5 ml送检常规(第1管标本不能送检常规及细胞学检查)、生化、细胞学、病原学(革兰染色、墨汁染色))等。如需做培养时,应用无菌试管送检标本。

Part.10 操作后处理

1、脑脊液采集完毕后放回针芯,拔出穿刺针,按压、消毒穿刺点,覆盖无菌纱布,以胶布固定,让患者去枕平卧6 h

2、术后再次复测患者脉搏及血压,并观察术后反应,注意并发症,如有无头痛,及穿刺点有无渗血、渗液。

07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穿刺后保持敷料清洁干燥,24小时内不宜洗澡,避免引起感染。

2、最重要的一点,去枕平卧4-6小时。意思就是不睡枕头,平卧在床上4-6小时,当然不可以坐起或站着。主是为了防止术后低颅压性头痛、脑疝的发生。

3、平卧到达时间后,循序渐进的改变体位,比如睡一会枕头,再慢慢坐起,再慢慢站立。

4、穿刺时如患者出现呼吸、脉搏、面色苍白等异常改变时,应立即停止操作。

5、在鞘内给药时,应先放出等量脑脊液,然后再给予等量容积的药物注入,避免引起颅内压过高或过低性头痛。

6、穿刺后可适当多饮水。

08并发症及预防

(1)低颅压综合征:指侧卧位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在60 ~ 80mmH20以下,较为常见。患者于坐起后头痛明显加剧,平卧或头低位时头痛即可减轻或缓解。多因穿刺针过粗穿刺技术不熟练过度引流脑脊液或术后起床过早等,使脑脊液自脊膜穿刺孔不断外流,故应使用较细的无创针穿刺,术后至少去枕平卧4 ~6小时。一旦出现低颅压症状,宜多饮水和卧床休息,严重者可每日滴注生理盐水1000 ~ 1500ml。

(2)脑疝形成:在颅内压增高时,当腰椎穿刺放脑脊液过多过快时,可在穿刺当时或术后数小时内发生脑疝,造成意识障碍呼吸骤停甚至死亡。因此,须严格掌握腰椎穿刺指征,怀疑后颅窝占位病变者应先做影像学检查明确,有颅内高压征兆者可先使用脱水剂后再做腰穿。如腰穿证实压力升高,应不放或少放脑脊液,并即刻给予脱水、利尿剂治疗以降低颅内压。

(3)神经根痛:如针尖刺伤马尾神经,会引起暂时性神经根痛,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

(4)其他:包括少见的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或严重的局部钙化等,不当的操作可能造成脊神经根的损害甚至诱发脊髓损害。以上问题,应在术前做充分评估,必要时行腰椎影像学检查和外科处理。

09腰椎穿刺的知识问答

1、腰穿是抽骨髓吗?会引起身体虚脱吗?

答:腰穿是抽脑脊液,不是骨髓,人的脑脊液每天产生400-500ml,腰穿一般抽取10ml左右,对身体完全没有影响。

2、腰穿会留下腰疼的后遗症吗?

答:腰穿不损伤椎间盘,不会留下腰疼的后遗症。

3、腰穿会影响智力发育吗?

答:腰穿留取的脑脊液量很小而且会被人体迅速补充回来,不会对大脑产生长期影响。

4、什么是脑脊液?

答:脑脊液是包围着整个脑及脊髓的无色透明液体,每天都在不断的产生和吸收,总量为130~150ml,正常脑脊液的分泌量为每天400-500ml。

5、腰椎穿刺术后不能立即下床大小便怎么办?

答:腰椎穿刺术前需要您排空大小便;术后不能下床时护士或护理员会协助患者在床上进行大小便,并会保护好患者的隐私。

6、腰椎穿刺术后我们可以洗澡吗?

答:术后为了防止伤口感染保持局部敷料的清洁、干燥,24小时内您不宜洗澡。

7、脑脊液的颜色判断病情

答:(1)红色:常因出血引起,主要见于穿刺损伤、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出血。

(2)黄色:常因脑脊液中含有变性血红蛋白、胆红素或蛋白量异常增高引起,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血清中胆红素超过256 μmol/L或脑脊液中胆红素超过8.6 μmol/L时,可使脑脊液黄染;椎管阻塞(如髓外肿瘤)、多神经炎和脑膜炎时,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升高(>1.5 g/L)而呈黄变症。

(3)乳白色:多因白细胞增多所致,常见于各种化脓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4)微绿色:见于绿脓杆菌、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引起的脑膜炎等。

(5)褐色或黑色:见于脑膜黑色素瘤等。

8、脑脊液的透明度判断病情

答:正常脑脊液清晰透明。

(1)微混:常见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脓肿(未破裂者)。

(2)混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真菌感染等。

(3)毛玻璃状: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

(4)凝块: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神经梅毒、脊髓灰质炎等。

9、儿童脑脊液含量

答:颅内脑脊液的体积,新生儿为 40~60 ml,儿童为 60~100 ml,尽管儿童脑脊液总体积较小,但是每公斤体重的脑脊液却是成人的 2 倍(成人 2 ml/kg,儿童 4 ml/kg)。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