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保胆取石还是切除胆囊(以前都是保胆取石)

反复的腹痛让一些人来到医院检查,最后发现了体内存在胆囊结石。医生往往会建议你采取摘除胆囊的方式来治疗。但很多人都觉得,胆囊摘掉了健康肯定会受影响,为什么不用“保胆取石”的方法?又能拿走人体内的胆结石,也能保留胆囊,说不定还能有用。

过去,保胆取石确实是应对胆结石的常用方法,尤其是在国内,很多患者都更愿意接受保胆取石的方法来治疗。但是保胆取石的结果如何?或许很多人都不了解。

胆结石保胆取石还是切除胆囊(以前都是保胆取石)(1)

保胆取石面临的2大争议,或许很多人毫不知情

争议一:取石后反复发作的胆结石

临床上发现,保胆取石后仍然有非常多的患者会出现胆结石复发的问题。曾有调查数据发现,在439名保胆取石患者身上,随访10年后有41.5%的患者复发了胆结石。

争议二:保胆取石后增加癌变风险

有研究发现,保胆取石后发生胆囊癌的事件不少,而国内外也有不少医生发现,保胆取石后,确实有更高的癌变风险。虽然目前没有足够的数据支撑这一观点,但这样的争议也影响了医生的决策,让保胆取石逐渐在国际上被淘汰,毕竟癌变可不是闹着玩的。

很多患者在查出胆结石后,更愿意接受保胆取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希望能够保留自己原本的胆囊,毕竟是身体的一部分。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保胆取石后,留下的是健康的胆囊还是已经生病、高癌变风险的胆囊很难判断。如果一味地要求留下自己的胆囊,或许面临的不仅仅是复发的胆结石,还有更高的胆囊癌风险。

胆结石保胆取石还是切除胆囊(以前都是保胆取石)(2)

查出胆结石,只能被动选择摘胆囊吗?

既然查出胆结石后,并不建议采取保胆取石的手段来治疗,岂不是一定要摘胆囊?

其实,摘除胆囊并非唯一的办法,因为它也有一些弊端。

先来说说胆囊切除手术的好处,主要有2点:

其一预防未来发生胆囊癌的事件。对一部分胆囊结石患者来说,体检查出的结石就算保胆取石了,最后仍然可能复发。而切除胆囊后,就能够很好地避免这个问题。

其二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减肥的作用。对一些体型肥胖,存在血脂异常、脂肪肝等疾病患者来说,营养过剩很可能为健康带来隐患。而切除胆囊后,会因为胆汁直接参与食物的消化吸收,而加快营养物质的消化,从而对减轻体重也有帮助。

胆结石保胆取石还是切除胆囊(以前都是保胆取石)(3)

但是问题也随之出现了。

摘除胆囊后,如果你本身就属于体型消瘦,肠胃问题比较差的人群,更容易因此加重不适,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产生不好的影响,从而出现体重骤减容易腹部不适等问题。

而且胆囊切除后,没有了存储胆汁的空间,如果没有按照一定的饮食习惯来进食,就可能因为胆汁持续的分泌,流入胃部、肠道内,而带来不适的症状。而且考虑到胆囊切换后身体需要休养一段时间,如果吃了油腻、高热量的食物,也可能引发脂肪泻增加消化的负担

所以,面对胆囊结石,是选择保胆取石,还是切除胆囊的方式来治疗,其实各有利弊。但是目前国内更多的还是结合人们的意愿,采用保胆取石的方法,但更优先推荐采用切除胆囊的方式,也是出于对预后的考虑。在手术前,也该了解清楚,两者的区别以及预后的情况,学习国外的胆囊摘除术,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胆结石保胆取石还是切除胆囊(以前都是保胆取石)(4)

当然了,解决胆囊结石最好的办法肯定是从预防结石出现开始。和大家分享一些胆囊结石的诱因,如果你有也该引起重视,别等到查出结石再纠结。

体型肥胖,导致胆汁比例失调,更容易诱发胆囊结石;

在女性身上,尤其是年长的女性身上,更容易出现胆结石,主要是受到性别和年龄的影响;

长期饮食不均衡,一直吃素食或者经常吃高油脂低纤维的食物,都可能导致胆汁比例失调,增加胆结石的发病风险。

曾经接受过胃切除手术或者肠切除手术的患者,也会面临较高的胆结石风险。

在这些诱因中,饮食可以说是比较容易调整的一点。如果你能学会健康的饮食方式,或许也能提前预防胆结石,也就不用面临保胆取石还是切除胆囊的“两难局面”了。

参考资料:

【1】胆结石能不能“保胆取石”?专家建议:慎重 人民网 2021/10/23

【2】对保胆取石历史和现状再认知[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王向, 张永杰. 2021, 41(6):6.

【3】这个被国外指南淘汰的保胆取石术,终于被踢出中国专家共识 丁香园 2021/9/2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