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五色服在服饰上的表现(汉代服饰礼仪标准)

汉代五色服在服饰上的表现(汉代服饰礼仪标准)(1)

服饰最开始只是用来遮挡身体的物件,发展到汉代已经占据身份地位和审美,不同人有不同的服装配饰,华丽的衣服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装饰品。

大街小巷中也能看见各色各样的人穿着不同类型的服装,汉服的衣服也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但是多以暗色调为主,代表不同的身份地位,成为身份的一种象征。

一、汉代服饰中的尊卑

和现代人一样,汉代在服饰上也多以审美为主,好看漂亮在服饰创作当中被当做第一要素,无论是在诗词歌赋还是在汉代雕塑中,都已不同的服饰来表现自己的审美风格。

在重视服饰审美的同时,还注重服装的舒适性和实用性,这种审美方式一直影响着后代,各种颜色暗沉的服饰,被广泛应用,成为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

汉代五色服在服饰上的表现(汉代服饰礼仪标准)(2)

1服饰中呈现的身份地位

紫色在汉代都是身份地位比较高的人才穿着的服饰。受礼仪思想的影响,汉朝服饰都承担着身份区分的人物。

不同的人有不同颜色的衣服,不同的颜色也是身份的代表,按照一定的颜色进行分类的话,有高低贵贱之分。

紫色在汉代代表着的高贵,因为紫色的颜料工艺相比其他颜色比较复杂,成本也比较高,凭借着这几点,给人一种冷淡华贵的感觉。

从汉代的画卷中就证明了这一点,在《庖厨图》中有身穿紫红色的庖丁,就是身份最高者,其中还有三位女子,其中有一位就是身穿紫色袍服,身旁有两位仕女穿着白青色服装。

在一旁服侍,说明此时的紫色就是地位较高的标志。可见还带确实存在用颜色来区分等级的制度建设。

汉代五色服在服饰上的表现(汉代服饰礼仪标准)(3)

2道法自然,暗色尊贵

紫色与道家的关系密切。在汉代墓中的壁画都已紫色服饰为主,列如壁画上的仙人王子乔,以及壁画中的贤人形象都穿着比较暗淡的颜色,十分醒目。

其中神兽身上的颜色也大多是以暗色进行填充,比如鸟的翅膀,双龙的躯体,朱雀的双翅都已暗色为主。

虽然壁画中的内容大多是以鬼升仙为主,表现死者对于死亡的藐视,以此来向往神仙的世界,是及时极乐的象征,这种思想正好也是道家的反映。

《史记,韩非子列传》中曾经记载过:"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紫气浮关"其中"紫气东来"就来自此处。

看出暗淡的颜色不仅在服饰上有所体现,在神话故事中也有所记载,所以汉朝人的思想当中,都对暗色系的服饰情有独钟。

各种神话故事和精神向往,受各式各样的文化影响,在汉代人的眼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汉代五色服在服饰上的表现(汉代服饰礼仪标准)(4)

二、服饰与神相通

汉文化的信仰主要来自皇帝对于神仙的向往。希望通过神仙之术,来达到自己长生不老的效果,可以一直统治者自己的江山。

所以一直在研究神仙的法道,并认为人解脱之后,自己的灵魂可以附着在自己的衣物上面,所以十分重视身上的颜色分类,所以汉武帝一直穿着红黑的袍服。

1.招揽天神,以望成仙

在汉武帝身上就能明显的看出来,汉武帝一直对于神仙之术非常狂热,所以众多将士也都积极的为汉武帝建言献策,虽然一直没有效果,但是也很难让汉武帝改变想法,虽然汉武帝多次寻求神仙之术。

虽然都没有结果,无功而返,但是更加激起汉武帝的欲望,还通过各种方式在招引神仙,其中服饰就是最基本的招仙之术,红黑两色并重,是最基本的代表。

汉代五色服在服饰上的表现(汉代服饰礼仪标准)(5)

在汉武帝看来,想要与神想通,就要模仿神仙,所以在早宫殿,服饰、墓室上面都以神仙为主题,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招揽神仙。

在马王堆一号汉墓当中,"T"字形帛画,就包含着古代神话传说,其中表现的就是汉人升天成仙的梦想,以及永垂不朽的观念。

2.阴阳五行,服色表现

汉代非常重视阴阳五行,阴阳五行也是汉人的信条之一,他们的思想和建筑都在遵循这个规律。

汉代人的"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管理着衣服的颜色,颜色也成为国家服饰制度的一种。

在《周礼》中记载,"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这些是汉代人服色最早的记录。

在汉代人们把阴阳五行奉为传统服装的色彩,更把五行当中的颜色理论发展的惟妙惟肖,还出现了迎气时穿的"五时服色"。

汉代五色服在服饰上的表现(汉代服饰礼仪标准)(6)

色彩本来没有贵贱之分,但是在五行的影响下,却把色彩分为正色和间色,其中正色就包括青、赤、白、黑等,所以汉代在穿衣之时,都会遵循这种颜色的正色之分。

服色已经成为政策的一部分,背后的五行观念起着主导的作用。

3.祭祀尊贵,不得穿着亮色

祭祀一直都是古代最重要的部分,他们影响着古代人对于各种灾难的看法,他们通过祭祀这种方法,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祭祀往往跟鬼神交接在一起,但是也充斥着人们对于万物的生机与活力,这种思维方式也影响着汉代服饰的审美。

祭祀往往是神圣的,在汉代服饰当中,为了不失尊重,人们都穿着比较暗沉的色调,表现汉代人服饰独特的审美风格,并在汉代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

在现代生活中对于祭祀这种类似活动,也不会穿着太亮的服饰,所以汉代人中,不失尊贵又能表现出美好的欲望的风格,就在汉代服装中呈现出来。

汉代五色服在服饰上的表现(汉代服饰礼仪标准)(7)

从汉代服装中表现出是一种尊卑的代表,这些都来自于汉代对于阴阳五行和神仙之术的向往,暗色在各种场合都会使用得到。

所以在汉代服饰当中,暗色是使用最多的色彩,这种阴阳相互转换的思维,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汉代人对于服饰的审美标准。

汉代人对于美的独特感知

在汉代服饰是文化的责任,也是思想的外在表现,整个社会上已经把这个奉为不变的定律。

汉代服饰已经脱离出御寒遮体的地步。

颜色在服装和配饰上都存在深刻的文化内涵。服饰上的颜色成为一种特殊符号,展现社会上不同特点。

1.汉代服饰呈现的本质美

从汉代的整体服饰风格上来看,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汉代服饰主要是凝重致远,宽大飘逸,弱化了人的身形。

汉代追求着一种"整体美"在汉武帝时期实行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思想,可以说儒学之后成为汉代的主导思想。

汉代五色服在服饰上的表现(汉代服饰礼仪标准)(8)

所以这个时期服饰承载着"明礼仪,正名分"的思想,汉代的服饰表现出汉代独特的审美文化内涵,在颜色上以暗淡为主,显得更加朴素,简约而大方。

深色衣服在两汉时期最为流行,道家与儒家两家先后作为汉代的治国思想影响着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

所以汉代的深衣样式非常的简约,也正是道家追求的"世俗浮薄之美不为美"的追求,因此汉代的服饰一直线型的样式呈现出一种"本质美"。

汉代服饰制度规定,"红色为上服,青绿在其次,史卒为黑,平民为白"由此来进行"礼仪教化",让服饰在色彩上呈现出一种规范性,实现了"美"与"德"的具体人格上达到统一,成为汉代服饰遵循的定律。

汉代五色服在服饰上的表现(汉代服饰礼仪标准)(9)

2.服饰之美,从下至上

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不断提高,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一越来越密切,在服饰上的配色和纹样也逐渐繁琐。

在宋代也出现了大量的外在服饰纹样和色彩,宋代的配色抽象纹样十分朴素,多以花卉的形象进行修制,繁琐环美的纹样进行对称排列。

汉代的丝织品多以稳重的用色和卷月的抽象纹样进行表现。随着后期各种染料工艺个布料丰富,汉代的服装染织工艺相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提升。

色彩种类的也非常丰富,为了让服饰色彩更加多种多样,每件服饰大约都有五种颜色,在皇帝身上大多是黑色和红色为主,刘邦因此还自称"黑帝"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于神仙之术的追求。

汉代五色服在服饰上的表现(汉代服饰礼仪标准)(10)

从以上来看,汉代服饰通过"暗淡"的色彩来表现自己的"简约之美",这样的想法其实是来自礼仪标准。

这种朴素的审美思想,让汉代的服饰在身份地位上更加凸显其作用,汉代服饰凭借着造型和色彩,表现出儒家的思想.

人穿着的颜色也受礼制化的标准影响,呈现出以暗色调为主,亮色调为辅的审美特质,成为汉代的典型代表。

参考文献:

朱芸 朱秀芝《紫色在中国古代服色中的流变及其文化内涵》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陈建明《中国丝绸艺术史》

文/文史旺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