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二钗纸样(金陵十三钗道具)

金陵十二钗纸样(金陵十三钗道具)(1)

教堂里的玻璃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十三钗首次出现于教堂时,女学生透过这面玻璃观察,这是略带模糊的画面,寓意女学生对于十三钗的排斥;李教官为解救女学生,从对面的大楼枪击日军,击破这面玻璃,玻璃在阳光中折射出彩色,反应人性的美好与释放;结尾处,学生对于十三钗的画面定格于首次见面,导演安排此处的视角由隔着玻璃,到李教官射破玻璃的那个小洞,再到十三钗完全没有玻璃的隔阂,展现于画面中央,这里是在暗喻女学生和十三钗的关系一步一步走近,也用色彩的鲜艳歌颂十三钗未为解救女学生而做出的牺牲。

金陵十二钗纸样(金陵十三钗道具)(2)

镜头上,本片一开场就采用跟镜头;片中,日军侵犯女学生、抓捕两名秦淮河女的过程中,也大量使用跟镜头,营造不安、紧张的气氛,画面的晃动使得影片更具感染力,让观众有身处现场的逼真感觉。在中国军队与日军交锋的过程中,导演采用蒙太奇手法,将多个画面剪辑在一起,快速短促的画面加大剧情发展的速度,并且更具视觉冲击力。在中国士兵跑向日军坦克时,导演使用长镜头,将画面定位,放慢节奏,把士兵的行动一步步剖析于观众,让观众对中国军人的牺牲精神更加打动。

金陵十二钗纸样(金陵十三钗道具)(3)

色彩的设计在提供给影片视觉刺激的同时,也赋予了电影极强的寓意性。中国士兵为炸毁日军坦克时,导演夸大式地将鲜红的鲜血喷洒于画面。红色象征着生命,此处导演用此来寓意中国军人用生命捍卫祖国的伟大。在李教官独自面对日军而牺牲时,教堂上空的黑白炮弹化为彩色绽放,这里是在讴歌李教官无畏牺牲的伟大,也寓意战争不仅只有黑白似的单调残酷,也有人性美好作为点亮世界的希望。

金陵十二钗纸样(金陵十三钗道具)(4)

《金陵十三钗》耗时四年,耗资六亿,可以看出导演和制作团队对于这部巨作的重视。作为一部历史剧,《金陵十三钗》不但有很强的历史意义,也有着对中华民族的现实意义。在民族走向复兴的年代,《金陵十三钗》为人们敲响警钟,提醒国人勿忘国耻;同时,讴歌战争中人性的美好,也是为唤醒现代人可能沉睡于钢筋水泥中的温暖人性,给予华夏民族走向世界舞台的精神力量,使民族更具凝聚力。

金陵十二钗纸样(金陵十三钗道具)(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