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贯春秋读史增智慧 成语贯春秋读史增智慧

成语贯春秋读史增智慧 成语贯春秋读史增智慧(1)

成语贯春秋 读史增智慧(序)

——吹牛最靓的仔,教娃最帅的爹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非常璀璨的明珠,它是人们在汉语交流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成,众人皆说,成之为语。可以说在四大文明古国的传统文化中,只有汉语语系有着这么精简、精到且内涵极其丰富的语言表达形式,拉丁语系有的着仅仅是俚语、谚语、俗语而已。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成语不仅仅是在特定环境之下表达出特定意思,而且往往在这个成语的背后隐藏的东西,他可以隐藏着一个国家的兴亡如烽火戏诸侯,一个民族的成败如胡服骑射,一个英雄的悲壮如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甚至还包含了古人之间的情谊交往如管鲍之交,高尚的品德节操如不食周粟,坚强的意志品质如愚公移山……可以说成语涵盖了中国历史方方面面,从某种意义上说真正读懂弄通了成语,也就读懂了整个中国历史。我们经常说要树立“文化自信”,我认为这个自信本身就蕴含在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五四运动以来,我们不断地反思和改造这中国,也包括文化的改造,但回过头来,我们真正要改造的是糟粕,而不是盲目的全部革命。好在今天的我们,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我们国人都逐渐地发现,“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他们念的倒还不一定是真经,所谓的自由、民主、美国梦,也不过是一场场骗局而已,而那些曾经被我们打倒、抛弃的所谓封建文化中,我们没有很好地甄别,我们走了极端,现在我们要把他们捡回来。

成语贯春秋读史增智慧 成语贯春秋读史增智慧(2)

我是个业余历史爱好者,随着女儿的长大,问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多,奥数、英语那些慢慢地都搞不懂了,但古文学、历史我还能找到一些存在感,每当给她的提问一个完美的解释,一个丰富的延伸,看到她崇拜的眼神,我仿佛找到了一个父亲的尊严。一些有点文化的朋友们也经常在一起聚会,酒热耳酣之际时不时讨论一些“秦可卿到底是什么身份”“郑伯到底是不是奸雄”“昌邑王当了27天皇帝被废,难道真是昏庸”等文绉绉的话题,旁人眼中这就是几个酒疯子……

成语贯春秋读史增智慧 成语贯春秋读史增智慧(3)

中国成语应该比中国文字诞生时间还要早,从最早记载成语的《山海经》中我们不难发现,最早的成语记录的都是一些成语故事,如夸父追日、女娲补天、刑天争神、精卫填海,大禹治水三国家门而不入等等(注意:大家别小看这些成语,这些成语体现了中国人基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精神内涵“敢于斗争”“敢于跟天斗、神斗、地斗”的精神,这与西方神话中,遇到大洪水人类只能乘坐大方舟逃命是有本质区别的)。中国成语形成的爆发期集中在春秋战国时期,粗略的统计,在整个春秋战国成语形成多达100余条,并且其内涵更为的丰富,使用的频次更是很高,包括我们今天常有的三令五申、一鸣惊人、卧薪尝胆……春秋战国时期从形态上看是中国处于一个比较散沙化的社会状态,中华大地上各个诸侯国虽然仍旧奉周王室为天下共主,但几乎各自为政,加之礼崩乐坏,上至诸侯国君下至黎民黔首都在思想上、道德上思考我们到底该遵循什么,于是一些社会精英就开始不断反思,就产生了儒、道、法、墨、兵、阴阳等家的百家争鸣状态,在文化上是百家争鸣,在政治上就体现在相互战争、称霸,加之宗法体制被破坏,贵族内部矛盾也不断加剧,于是乎整个华夏大地呈现出“一锅粥”的混乱状态,而恰恰是这种“混乱”给中国的文化带来了空前的繁荣,包括我们的成语产量也是惊人的。

成语贯春秋读史增智慧 成语贯春秋读史增智慧(4)

对很多历史爱好者来说,中国历史上几大混乱期是比较懵的,甚至只愿意去了解一个大概,春秋战国这段历史更是如此,国家众多、人物众多,史料众多,事件众多,加之记载的史书又不像二十四史那么成体系,多见于春秋三传《左传》《谷梁传》《公羊传》,并且春秋作为孔子个人修史,记载都相当有局限性,很多史料都比较粗略,毫不夸张地说作为业余爱好者,除了看《东周列国志》之外了解春秋战国史就是通过成语。于是产生一个想法,力争把春秋成语按照时间辑录,通过成语解读,比较详细介绍国、人、事以及一些有思想性的观点和看法,以享诸君,为了避免表述不过与枯燥呆板,我可能会采用一些现代语言和现代比喻,也更便于理解。即将发布第一期,从烽火戏诸侯说起。敬请关注!

成语贯春秋读史增智慧 成语贯春秋读史增智慧(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