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三年目标是什么 2022国企改革四大主题词

文|知本咨询国企治理与管控研究院,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国企改革三年目标是什么 2022国企改革四大主题词?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国企改革三年目标是什么 2022国企改革四大主题词

国企改革三年目标是什么 2022国企改革四大主题词

文|知本咨询国企治理与管控研究院

前言

各位国企朋友们,我们站在时代的新交口,向后望,是2021年的改革故事,向前看,是2022年的改革道路。

怎样给自己的改革成果锚定准确的价值坐标?怎样为自己的改革计划设置精准的加速航向呢?

在此给大家送上2022年国企改革四大主题词:

治理“透”、契约“硬”、激励“正”、创新“快”。

一、治理“透”

2021年,如果问国企改革哪个领域出台政策要求最多,涉及面最大,答案想必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从年初《国有企业公司章程制定管理办法》,到年中《中央企业董事会工作规则》,再到年末《公司法》修订草案,与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相关的政策法规,在持续提醒我们,“更加成熟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并不仅是“两个一以贯之”,也不仅是党委前置研究事项清单,而是一个系统性、多层次、高精密的制度体系。

国有企业建设这个新的治理体系,核心是搞好“透”字。

首先是通透。

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要达到什么目标呢?

我们已经很清楚那十六个字了,“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相互制衡”。

透明是最有画面感的表达。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不是一个黑箱,谁也看不明白;也不是一个多棱镜、反光镜,一看一个样;更不是一个嫁接水果,西服配马褂。

它应该是一个规则明确、结构稳定、系统严密、特点鲜明的治理体系,也是一个可以彰显中国国企时代竞争力的治理体系。

我们理解,通透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最核心、最基础的要求。

通透由国家法(比如《公司法》)、企业规(比如《公司章程》)、内部制来保障实现;由各类《权责清单》推动清晰;由六大治理主体议事规则明确机制;由各项管理制度奠定基础。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就像做一个精密手工机械表一样,要关注每个零部件的精度、磨损、咬合,最终才能使得时针秒针都长期精准运行。

其次是穿透。

一个好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既要横向穿透,又要纵向穿透。

横向穿透,要将党组织对国企治理的领导作用,充分渗透到其他各个治理主体,建立稳定的横向关系,同时在组织层、干部层、文化层、监督层发挥功能。

纵向穿透,要将六大治理主体的功能,不仅在集团企业发挥作用,还要层层建设深化,在各级子企业体现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的作用,激发经理层的活力动力,让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形成一个上下贯通的机制。

简单来说,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不是一层楼,而是多层,甚至是高层建筑,务必建直、建牢、建连通。

二、契约“硬”

无契约,不管理。

这里指的是真契约,硬契约,对大家都有约束力。

2021年,大量国企朋友都在签订“契约”,正式开始成为任期制与契约化管理干部,这项工作大家付出了巨大努力,也初步取得了重大成果。

不过,任期制与契约化管理的真正考验才刚刚开始,在2022年第一年度业绩考核、契约兑现时,是不是能够做到形神兼备,是不是可以刚性兑现,才是辨别企业改革功力和效力的试金石。

2022年,请国企朋友们在这项改革中,提前做好“硬”的各项准备。

目标要硬。

签订的契约考核目标,要比照战略规划要求,充分考虑挑战性,同时也要坚守政策基本要求,没有十分特殊的情况,不能中途随意调整和降低考核目标。

每一个层面松一下,整个契约的系统就容易出现坍塌的风险。

评价要硬。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这把评价得分的尺子要保持在公平的基准上。

量化的标准不能掺杂人为调整的因素,主观的打分尽可能多留给第三方评价组织,相对的比较要引入同行业衡量对标。

这样的评价才能实在、客观、没有水分,大家才能心服口服。

同样,只有硬的评价标准,才会解决“70分”及格难题,不会导致70分左右区间出现灰色说不清地带,才能不产生推脱、埋怨等新问题。

排队要硬。

末等调整、末位淘汰、不胜任退出,实现落地的关键是排队,从而把绩效落后的人员显现出来。

这样的管理在一些国企可能挺不容易,这时候就需要动真碰硬。

退出要硬。

我们一直强调,任期制与契约化的约束力,就是体现在刚性兑现,不胜任退出这个“关后门”的机制上,就是体现在“就地卧倒”的力道上。

如果没有严格执行关后门,那契约的价值就会受到较大冲击。

光说不练是假把式。

2022年,国企干部机制改革、用工制度改革都要进一步深化,在深水区保持航向,关键就是——契约要“硬”!

三、激励“正”

激发企业和员工的积极性,一直伴随着国企改革的历史进程。

本轮改革,更加注重市场化经营机制,更加强调精准多元激励。

过去的一年,涌现了更多优秀激励经验,也产生了更多个性化激励问题。

如何做好2022年的激励体系构建,将激励约束机制改革推向新高度,让大家都有奋斗感、获得感?

核心是“正”字。

激励要“正向”。

2021年中的时候,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推进国有企业强化正向激励。

正向激励,要激发好的动机,要鼓励好的行为,它是一种牵引力、召唤力,肯定不是压力和束缚力。

国有企业要在目前严格的制度规范、监督规范基础上,重点强化激励领域的正向推动,就像拧麻花一样,左右对称,相互咬合,形成合力。

落实正向激励,有两个误区请尽可能避免。

正向激励不是“打补丁”、“贴膏药”。

虽然从短期到长期,有十多种正向激励工具可以用、可以选,但是效果可不是不断加、不断涨,有时候组合不理想,可能造成反作用。

正向激励要守底线、守原则。做好正向激励的设计实施工作,实际是在增量上做文章,这就要求有企业基本要求,有员工行为规范,触碰底线不仅失去了激励,而且还要实行追索扣回制度,以保证制度的周延性。

激励要“正好”。

这里核心是精准的意思。

我们都知道不同的岗位、不同的人群需求是不同的,有对工作环境,有对劳动报酬、有对个人价值,也有对事业成就。

激励不能搞大水漫灌,也不能搞利益均沾。

很多国有企业在精准激励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基础工作,2022年激励工作深化,做到“正好”,还有必要在人员的分层分类上多做文章。

中化集团在激励领域中根据特点实施的“六维激励”体系,就比较有特色,将长中短期结合,将物质和精神结合,将领先者的超额利润分享和落后者的末位淘汰结合,算是充分体现正向激励的典型经验。

四、创新“快”

对于科技创新来说,今天非常特别,2022年也将非常关键。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修订案)正式生效,国有企业推动科技创新的内外部要素进一步完善。

根据这部法律要求,国有企业要抓紧建立健全“三个制度”,完善“一个机制”。

“三个制度”分别为研究开发投入制度、分配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一个机制”是激励约束机制。

这些内容,都要在本年度开始抓紧落地。

创新要快,需要在这些根本性制度机制上提前布局谋划。

投入要快。

从研发投入来看,三年行动要求已经明确了国企投入强度的基本要求。

预算的要求有了,但是这些经费怎么有效的投进来,怎么在企业创新链条上发挥价值,怎么评价合理的投入产出效率,这些问题都需要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找到答案。

组织要快。

这两年大家越来越意识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融通创新的作用,并相继成立不少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联盟、联合研发公司。

挂牌容易,取得实质效果就更加考验各家参与主体的能力和智慧。

在联合创新声浪不断高涨的时候,需要用更快的速度建立资本投入机制、研发责任机制、知识产权机制、收益分享机制等配套制度,真正推动创新型组织的快速发展。

国有企业负责人的业绩考核将创新作为重要维度,会在创新投入、创新能力、创新成效等方面强化评估问效。

时不我待,2022年将成为国企创新体系建设的新起点!

治理“透”

契约“硬”

激励“正”

创新“快”

2022年刚刚开始,国企改革五彩缤纷,大家期许不同、路径不同,但理想一致、目标一致,围绕这四个主题,迈步前行吧。

编辑丨叶子

▫ 本文亦在今日头条、大鱼号、一点号、百家号、企鹅号、快传等平台同步更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