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贝氏家族有多少 苏州贝氏家族富贵传承17代

2019年5月16日,美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在纽约逝世,享年102岁。

上海贝氏家族有多少 苏州贝氏家族富贵传承17代(1)

作为建筑界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得主,贝聿铭先生主持设计了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香港中国银行大厦、苏州博物馆等诸多著名建筑,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贝聿铭先生在建筑领域的成就,使他在国际社会广富盛名,但作为一个美籍华人,他的祖籍——江苏苏州贝氏家族,却也有着悠久深厚的财富与文化底蕴。

苏州贝氏家族作为低调又神秘的名门望族,富贵传承可以追溯到惊人的17代之久,延续了家族百年的辉煌,甚至在上海有近千套房产。

四大家族

中国有句古话叫“富不过三代”,但这个规律在苏州贝氏家族的身上,却完全失了灵。

上海贝氏家族有多少 苏州贝氏家族富贵传承17代(2)

根据贝家族谱记载,其始祖名为贝兰堂,贝兰堂并非苏州本地人,而是浙江金华兰溪县人,正如“兰溪”这个名字一般,明清时期兰溪县山清水秀、奇花异草丛生,以盛产中草药而闻名江南。

贝家始祖贝兰堂,因从小天赋异禀,对草药十分敏感,而且求知似渴、孜孜不倦,所以很快就掌握了望闻问切,成为了一名做诊断、开药方的游医。

明朝中叶,苏州作为“江南米仓”,航运发达,人口稠密,贝兰堂孤身一人搬迁到了苏州南濠,开启了打拼苏家家业的历史。

初来乍到的贝兰堂,虽然有一门行医的手艺,但他并非腰缠万贯之辈,只能投靠当地的医馆,一边谋生,一边思索着更长远的出路。

上海贝氏家族有多少 苏州贝氏家族富贵传承17代(3)

因为苏州航运发达,自己的老家兰溪县又盛产草药,思维敏捷的贝兰堂立刻就将二者的优势串联了起来。

他书信三封,与老家的堂弟仔细洽谈此事,很快便打通了药草的来源。

凭借优质的草药和诚恳的合作态度,贝兰堂与自己挂职的医药馆老板合作,拿下了第一个长期供药的订单。

有了一些积蓄后,贝兰堂便经营起了属于自己的医药馆,并且广纳贤才,治病救人。

和许多凭借双手奋斗的人们一样,贝家第一代始祖的故事并不惊人。

但贝兰堂留给后辈最精彩的遗产,并非能够使一家人吃穿不愁的医药馆,而是让后人铭记:行医者,善字当头!这简单的七个字,却对贝家的医药事业带来了深厚的影响。

时间一晃而过,乾隆年间,贝家第六代传人贝潜谷、第七代传人贝慕庭,父子齐心,开启了发展贝家祖业的艰难历程。

上海贝氏家族有多少 苏州贝氏家族富贵传承17代(4)

在前几代传人的手中,贝家的医药馆虽然经营规模上没有很大的拓展,但因为行善积德,时常还会救济穷人,留下了颇好的名声。

贝潜谷和贝慕庭父子俩,一个是经商贸易的能手,一个是远近闻名的大善人,秉持着发家致富和行善并举的信念,父子二人一举买下了医药馆左右三大块铺面,将行医馆和药材铺分开经营,同时设立免费问诊日,治疗伤寒的药物更是不求利润,以成本价出售。

很快,贝家医药馆的名声就彻底传播了开来。

借着这股东风,贝潜谷与苏杭地区最大的船队签下合同,并亲自随船队一起,沿船队航线一路向北或向西洽谈合作,四处奔波。

原本小小的一家医药馆,在父子二人手中正式拓展成了江浙最著名的药材行。

上海贝氏家族有多少 苏州贝氏家族富贵传承17代(5)

据贝家后代口口相传,贝潜谷老爷子七十大寿时,开仓放粮、熬粥布施三天三夜,更是将南濠本地居民中超过半数的贫困户,在贝家医药馆所欠的药材钱一笔勾销,并当众销毁了所有的欠条。

此举让贝家的地位更上一层楼,与南濠街戈家、毛家、毕家,并称为“四大家族”。

富贵传承

南濠街“四大家族”在财力和声望上,放眼整个苏州都是首屈一指,而掌管着治病救人的药草医术,贝家的地位更是不容小觑。

到了第十代传人贝墉,丰厚的家产和底蕴让贝家已经不需要专注于商业贸易,后人们都能自由地发展着自己的潜力。

上海贝氏家族有多少 苏州贝氏家族富贵传承17代(6)

不论过去还是现在,医生这个职业都需要非常深厚的文化功底,而作为医药世家的贝家后人,自然在品德和文学上都不落于人后。

贝墉从小好文,是苏州历史上有名的藏书大家,传说他的府邸中,整整三进三出的院落,都是用来收藏各个朝代的经典古籍和医药书简。

然而时代的浪潮席卷了当时的每一个人,清朝后期民心不稳,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发端自广西的太平天国以破竹之势,朝着长江流域沿岸迈进。

贝家的药材行在这场起义中被抢占一空,贝墉珍藏的书籍也都被这些大字不识的农民一把火烧成了灰烬。

上海贝氏家族有多少 苏州贝氏家族富贵传承17代(7)

尽管在太平天国抵达南濠街之前,四大家族就收到了信,大部分值钱的家产已经提前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但贝墉的藏书虽文化价值极高,却厚重又不实用,因此在举家搬迁的过程中根本无法顾及。

看着自己多年的心血化为乌有,贝墉在南迁的路上气血攻心、撒手人寰。

贝墉去世后,他的孙子贝康侯成为了这个大家族的支柱。

贝家浩浩荡荡十几辆马车一路走走停停,终于在一个月以后抵达了当时还不怎么繁荣的上海。

安顿好家中的长辈及女眷,贝康侯孤身一人前往杭州,拜访了时任浙江巡抚、大名鼎鼎的“晚清四大名臣”——左宗棠。

上海贝氏家族有多少 苏州贝氏家族富贵传承17代(8)

由于爷爷贝墉的影响,贝康侯也不过是一介书生,但之所以投靠左宗棠,恰恰是因为这次战乱激发了他心中的爱国情怀。

这是贝氏家族后人初次涉政,但基于药材经营的世家底蕴,贝康侯的谈吐见识和才华,让左宗棠迫不及待将其纳入麾下,成为了左氏的财经幕僚。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后,作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左宗棠以及曾国藩两系,最棘手的问题就是钱、就是开源节流。

贝康侯凭借出色的商业头脑和对江浙地区的熟悉,为左氏成功开办了多家实业,告老还乡之时已官至三品衔道员,也就是类似如今的市一级行政长官。

虽然贝康侯的政治生涯在如今看来并不十分出色,但对于贝家始祖来说,他最大的贡献还在后头。

上海贝氏家族有多少 苏州贝氏家族富贵传承17代(9)

他修缮了当初被太平天国纵火焚烧的贝家祖宅,将居住在上海的直系子孙都接回了苏州。

与此同时,他在苏州狮林寺巷购买了数百间房屋,重设贝家祠堂并创建了“贝家义庄”。

贝氏家族到了贝康侯告老还乡之时,年纪最小的后人甚至已经到了第十四代,而“贝家义庄”,则是专门为这些或嫡系或旁系的后人们,提供物质和教育两方面的支持。

在物质方面,“贝家义庄”每月固定给家境困难的族人提供每人二十斤的大米,为了治本,贝康侯更是专门请了染坊和酒坊的师傅来传授手艺。

而文人出身的贝康侯对教育上更是极度重视,不仅给后人们提供免费的私塾,一旦考取了秀才还会直接奖励四千文。

上海贝氏家族有多少 苏州贝氏家族富贵传承17代(10)

贝康侯一手创办的义庄,造就了贝家第十三代两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一位是贝康侯自己的儿子贝哉安,也就是贝聿铭先生的祖父;另一位则是旁系族人、第六世贝潜谷的哥哥贝蘅山的后代,贝润生。

颜料大王

贝润生所在“蘅山支”的发展并没有“潜谷支”那么顺利,先祖贝蘅山在世时,依托着贝潜谷的帮助,勉强能有一份体面的收入,但因为子嗣少,后代又不够勤勉努力,几番战乱之后便逐渐没落了,到了第十三代,就只留下了贝润生一根独苗。

贝康侯老爷子开办义庄时,贝润生已年过十六。

上海贝氏家族有多少 苏州贝氏家族富贵传承17代(11)

父亲在世时,他还能去私塾听听课,后来父亲离世,养活自己就成了最大的问题,更别提考取功名了,靠着在饭庄或者米坊跑跑腿,贝润生勉强能糊口,但这样的活计没有技术含量不说,日子更是一天一天浑浑噩噩的溜走。

最初被告知义庄一事时,贝润生还以为又是哪个发了财的老爷一时兴起、做做好事为后辈积德,但听说不只发粮食还教手艺,贝润心这才动了心。

“贝家义庄”高价请的染坊和酒坊师傅,贝润生是第一个学徒,其他族人要么一心只想考秀才,要么已经有了谋生的行当,更甚者根本只想蹭一些救济粮。

勤奋好学又刻苦耐劳的贝润生,很快就掌握扎染的手艺,而且对染料的调配格外敏感,资历高深的染坊师傅都直夸其有这方面的天分。

上海贝氏家族有多少 苏州贝氏家族富贵传承17代(12)

在义庄待了不到半年,染坊师傅便牵线搭桥,向义庄推荐送贝润生去上海更大的染料纺,询问义庄能否资助路费和最初的生活费用。

贝康侯听说此事后,虽然从未见过贝润生,但稍微问询了其人的品性,便立马同意了此事,还给他提供了足够花费小半年的盘缠。

贝康侯创办义庄的初心,便是让整个贝氏家族的后代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事实最后也证明,他的这一举动不仅改变了贝润生,更是造福了整个“贝家义庄”。

有了染坊师傅的推荐,又有了盘缠,贝润生抵达上海,在当时上海数一数二的颜料工厂——上海瑞康颜料行当学徒。

贝润生聪颖好学,又极有天赋,很快便受到了老板的赏识,而他在染坊的师兄虞洽卿,对他后来成为“颜料大王”有着功不可没的助力。

上海贝氏家族有多少 苏州贝氏家族富贵传承17代(13)

虞洽卿自1882年进入瑞康颜料行,整整当了13年学徒后前往德国做生意,通过资本运作一举成为闻名上海的买办大家。

1904年,德国科学家发明了化学染料,不仅成本低,而且效果好花样多,而当时中国国内还是使用天然的植物染料,工序复杂上色难,而且漂洗易发白。

在虞洽卿的引荐下,贝润生了解了化学染料的工序和优点,向老板提出了改革,却遭到了保守老师傅的强烈反对。

这当然是情理之中,因为颜料行中资历越老的师傅们,都是有着多年的手艺沉淀,而一听说化学染料只需要几滴就能达到植物叶子浸泡数月的效果,这些老师傅们的价值还在何处呢。

上海贝氏家族有多少 苏州贝氏家族富贵传承17代(14)

新生事物总是令人恐惧的,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贝润生对化学染料的前景十分看好,于是他果断辞别了瑞康颜料行,拿出所有积蓄自立门户,还向虞洽卿借了一笔不小的数目,谈下了德国化学染料在中国的独家代理权。

贝润生将自己的化学颜料按德语直接音译过来,取名“阴丹士林”。

这种染料染出的布,耐洗耐晒,颜色牢固度高,而且色泽光鲜、纷繁多样,工序和价格更是简易低廉。

很快,“阴丹士林”成为上海纺织印染厂的第一选择,“阴士丹林”布料更是成为了名媛淑女们最喜爱的布料。

“阴丹士林”大火成功,贝润生也一举成为上海滩“颜料大王”,随后便将生意拓展到全国各地。

名声大噪后,贝润生当选了民国商联副会长,结识了当时的民政总长李钟钰。

上海贝氏家族有多少 苏州贝氏家族富贵传承17代(15)

李钟钰其人有个众所周知的爱好,就是购置房产,后来贝润生的孙子捐献给国家的占地千亩的苏州“狮子林”,正是贝润生从李钟钰手中购得。

贝润生买下“狮子林”后,光修缮费用就高达八十万银元,耗时七年打造了如今冠盖江南的“假山王国”。

而除了“狮子林”之外,贝润生在上海前前后后购置的房产多达数上千套,他还将当初资助自己的苏州“贝家义庄”投资扩大,成立了专门为当地人提供就业的“承训义庄”。

这一举动让“贝家义庄”在后来土改时期免去了一场浩劫,没有被定义为清算对象“工商大地主”,而是合作经营的“民族资本家”,也算是贝康侯老先生行慈善的福报。

而贝康侯自己的儿子贝哉安,也就是贝聿铭的祖父,更是兢兢业业地将贝家直系一脉发扬光大。

上海贝氏家族有多少 苏州贝氏家族富贵传承17代(16)

金融世家

贝康侯去世后,贝哉安依旧遵循父亲的遗嘱,将慈善事业进行到底。

他将贝家旗下所有的商号进行大盘点,亏损的产业全部关停,盈余的商号则交由合伙人处理,贝家只按每年营收的最小份额抽成,收回最初所支出的投资额之后,便全部归合伙人所有。

辛亥革命之后,贝哉安收到多年老友、时任江苏财政局副局长陈广甫的信,邀请他投资入股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当时其他参与的股东包括孙中山、孔祥熙、盛宣怀等多位社会名流。

贝理泰成为董事后,担任江苏分行总经理,随后连续7年被选为苏州总商会会长。

在担任苏州总商会会长期间,他先后募捐巨款,修缮了苏州老城区以及阊门到虎丘的马路,创立了博习医院,并且同贝润生一道,共同捐资在苏州开办了中国第一个新式幼儿园,对苏州的公益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上海贝氏家族有多少 苏州贝氏家族富贵传承17代(17)

贝哉安去世后,他的五个儿子、四个孙子,都从事银行工作,在大陆及香港金融业占得半壁江山。

尤其是其三子贝祖诒、贝聿铭的父亲,更是于1914年进入中国银行北京总行,先后担任总行副总经理,广州、香港、上海分行经理,1946年,出任国民党中央银行总裁。

时势造英雄,国民党退败后,中央银行改组,贝哉安被免去了总裁职位,随后离开大陆,就任上海商业银行香港办董事,1973年退休后寓居纽约。

虽然贝祖诒身居高位,贝家众多子弟也都从事金融工作,但没有一人在贝祖诒的手下,离开大陆加入美国国籍时,更是没有带走半分公家资产。

贝祖诒的长子贝聿铭,尽管幼年时期在香港定居,但祖父贝哉安一直居住在苏州“狮子林”,每每假期回苏州陪伴祖父,狮子林的江南风韵和建筑格局,都深深的影响着这个少年。

上海贝氏家族有多少 苏州贝氏家族富贵传承17代(18)

在赴美深造时,贝聿铭也不顾家族从事金融业的传统,毅然选择了建筑工程学。

贝聿铭从零开始,先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等高端学府深造。

1964年,他担任波士顿为纪念已故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图书馆项目总设计师,耗时15年于1979年竣工,被公认为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1979年更是被美国建筑界命名为“贝聿铭年”。

贝聿铭在建筑界成就非凡,他的三个儿子也和父亲一样毕业于哈佛大学,女儿则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法律专业,都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而他的孙女、贝家第十七代传人,不仅毕业于哈佛大学社会学,2007年更是受邀参加巴黎名媛舞会,其参与者均为各国皇室或卓越名流。

上海贝氏家族有多少 苏州贝氏家族富贵传承17代(19)

从治病行医的始祖贝兰堂,到后代遍布金融、慈善、商业、建筑等各个领域的苏家贝氏家族,凭借着传承优秀家风的传统,不断将上一代的优点发扬光大,最终成就了这个庞大家族上百年的辉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