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入源头活水推动高质量发展(趁四而上)

来源:读特

岁序常易,华章日新。

今天,是龙华区四周岁生日。2017年1月7日,深圳龙华正式挂牌设立行政区。市委市政府赋予龙华重任,要求龙华大力推进“中轴提升战略”,着力发展高铁经济,构建高端服务和智能制造聚集高地,以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为切入点,探索走出一条人口密集区域的城市管理治理新路子。

由新区升格为行政区,龙华区由此开启了打造特区一体化先行区和示范区,着力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中轴新城的新征程。

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十三五”期间,从“新区”升级为“行政区”,龙华区走过第一个完整的五年规划期,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改革发展成绩单。

一年来,龙华区坚决扛起战疫情和稳经济重担,织牢织密联防联控和群防群控“两张网”,转“危”为“机”推动全年各项经济指标实现逆势增长;以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提出“数字龙华”建设执政新理念;以人民为中心,推动龙华经济社会民生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交出了一份靓丽的先行示范区建设元年答卷……

擘画“十四五”奋进蓝图,面对“双区驱动”和疫情影响下全球产业链重构带来的新机遇,龙华区委区政府解放思想,全面提速,前瞻布局“一圈一区三廊”区域发展格局,全面建设数字龙华,推动龙华各项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奋力打造数字经济社会发展版图新的增长极。

全区“一盘棋”,挥出“战疫组合拳”

去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面临一次大考。

地处深圳中轴的龙华区,实际管理人口超300万,是全市的人口大区,以及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输入的产业大区。辖区内广泛分布的城中村四通八达,工业企业数量庞大,华南地区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深圳北站即坐落于此,人员流动十分频繁,疫情防控形势从一开始就面临十二万分挑战。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龙华区以坚定的政治站位,履行好属地管理责任,迅速建立起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由区委书记任总指挥,区长任常务副总指挥,十三个专项工作组落实战时“一日一调度、一日一研判、一日一通报、一日一督导”的工作推进机制,“每日一主题、每日一督查、每日一报告”的督查督办机制,所有区领导一线指挥、周密部署、多方协调、加速推动,各单位按照各自职能具体落实、密切配合。

全区“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协同大作战,凝聚起防控疫情的强大合力。各街道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严防严控、周密排查,管好每一个社区、小区、城中村、交通卡口和集中隔离点,站好每一个岗位,守好每一道关口,发挥重要的兜底作用;医护人员、警察、社工义工等人员组成一线“三位一体”防疫力量……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构筑起坚实的抗疫防护墙,有力保障全区人民生命健康安全。

挥舞“龙华战疫组合拳”,龙华区各级各部门主动创新大胆实践,推出诸多好方法好机制,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支撑!

2.33平方公里的辖区面积,近13万人的管理服务人口,41个花园小区、4个城中村,社区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多,老旧小区多……龙华街道景龙社区在此次疫情大考中,探索出“党委 党支部 管理处 义工”的社区治理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疫情期间,社区迅速成立临时党支部,实现辖区所有花园小区党组织全覆盖,形成了房东自治、管理处协助、党委全面兜底的联防联控体系,织密织牢社区疫情防控安全网。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龙华抓好外防输入和内防反弹两个关键环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从“按住暂停”向“全面恢复”转变,步入稳步回升轨道。如今,校园里读书声琅琅,公园绿道游人如织,重点项目施工现场如火如荼,工厂车间机器鸣生产忙……龙华城市活了起来,商圈火了起来,市民忙了起来,处处涌动着勃勃生机与澎湃活力。

2021年,新年伊始,面对多地出现散发病例的严峻情况,龙华区毫不松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就在刚刚过去的元旦假期,抗疫“战斗员”们仍然奋战在一线,为福城街道健康驿站被隔离的317名隔离人员送上手写贺卡和爱心水果作为新年礼物,给隔离人员送上温暖和人文关怀。龙华区也将保持战疫锤炼的精气神,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乘势而上,努力在新起点新征程上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孕育深圳都市核心区,“五个城”打造龙华新IP

龙华区地处深圳中轴,多年来,从“特区后花园”到“城市副中心”,再到深圳都市核心区和深圳中心城区,伴随经济社会各领域事业的跨越式发展,龙华的区域定位也在不断转变,科技创新产业转型也在一步步深化。2020年,作为“中轴之城”,龙华区乘着“双区”建设和综合改革试点的东风,沿着深圳中轴轨道,率先发出“数字经济”列车,接驳国际一流资源。

注入源头活水推动高质量发展(趁四而上)(1)

龙华正以“数字”为媒,串联起人、城、产融合,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图为北站中心公园夜景。

作为深圳的产业强区、智造新城,先行示范区建设一年来,龙华区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着力打造“创新之城”。全区加速做实梅观创新产业走廊,高标准编制实施产业与空间规划,加速整合梅观快速沿线的产业创新资源和土地资源,推动产业智能转型和高端发展,厚植产业创新发展新优势。

据统计,目前龙华区拥有规上工业企业1515家、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工业园区653个;省市创新创业团队24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750家、总量稳居全市第三;产业转型升级考核连续两年全市第一,实现质量效益“双提升”,为龙华区加速推动更开放、更宽广、辐射带动力更强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创新动能的引领下,龙华区成为名副其实的“活力之城”,全年教育、医疗、文体支出分别增长34%、68%、38%。在越来越好的环境吸引下,新增商事主体5.48万家,户籍人口突破50万人,人才总量超过78万。推进文化惠民,线上线下文体活动精彩不断,城市书房不断增加,一批文体名家进驻龙华。

这里已成为“生态之城”。2020年,龙华区集聚各方智慧和力量,探索打造“全域景观”,持续拓展绿色生态空间,深化河流治理,加快公园和绿道建设,加快建成“产城融合、城在绿中、山水相融”的宜居宜业宜游魅力龙华。龙华区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环城绿道项目获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最高奖;全国首家民法主题公园开园,公园总数增至150座;绿道总里程约264公里,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3.03%;完成242个城中村综合治理,全面消除23条黑臭水体,市容环境进一步美化;蓝天之下,龙华PM2.5平均浓度降低至22.3微克/立方米,首次达到欧盟标准。全区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同时,龙华还是一座“奋斗之城”。2020年,龙华区奋进的脚步不停,以锐意改革的姿态搭建奋斗的阶梯,打造奋斗者圆梦舞台。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弘扬攻坚克难的工作作风。40件176项民生实事和1000余件民生微实事基本完成。成立全市首个基层治理学院,创新基层党课,推进“人文社区”建设,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坚定不移推进依法治区,扫黑除恶保一方平安。文明创建迈出全新步伐,“八大行动”助力深圳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百万青工和志愿者在此挥洒汗水,梦想照进现实。媒体融合全面深化,屡创新闻传播创新范例。推进政务服务“六零行动”,实现429项事项“不见面审批”,连续三年摘得“金秤砣”奖。开展“脱贫攻坚百日冲刺”,推动对口帮扶地区如期脱贫。

注入源头活水推动高质量发展(趁四而上)(2)

龙华区积极打造“奋斗之城”,图为福城街道章阁社区奋斗者广场。

做强数字经济,引领龙华高质量发展

客人在线下单,智慧茶饮店里的机械手臂1分钟左右就可以做好一杯奶茶,还可以通过小巧的智能无人配送车迅速送到客人手中……漫步深圳北站汇隆大厦美团大数据中心科技展厅内,一批数字化的创新产品让人耳目一新,由美团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知识图谱等技术自主研发的大数据可视化系统,可谓生活服务性消费的“晴雨表”,更成为帮助企业和政府洞察市场环境的好帮手。

据统计,被定位为龙华总部大厦的汇隆中心,如今已经签约入驻了9家精挑细选的优质企业,企业总年产值约有300亿元。其中龙华区2020年度引进的美团科技,未来将在龙华打造大湾区智能制造、智能配送产业园,让无人机送快递等市民畅想中的未来生活场景尽快变成现实。

众多科技创新巨头争相落户龙华,背后折射的正是龙华区的强大吸引力。

作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大区、智造强区,龙华区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5G等智能制造领域产业基础雄厚,打造具有湾区一流竞争力的数字经济发展高地,以“数字龙华”建设推动改革发展全面提速,龙华得天独厚,正逢其时。

2020年,为了进一步提升区块发展能级,加速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发展,龙华区提出“建设数字龙华 打造数字经济先行区”的发展理念,推出政策工具箱,在空间、人才、科技、金融、信息、项目、平台等七个方面,拿出系统化的硬招实招,构建资源整合、要素融通的数字经济生态。未来将通过做强数字经济,实现产值翻番,再造一个新龙华。

如何以数字经济带动产业升级,推进生活、生产、生态“三生融合”,全面打造数字龙华?龙华区牢牢把握“双区”建设和综合改革试点重大历史机遇,构建“一圈一区三廊”区域发展格局,努力成为深圳经济社会版图新的增长极。

目前,龙华已经梳理整合出12个数字经济产业区块,覆盖各类规上企业1700多家,产值营收超过5200亿元。未来,龙华北部将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专业化园区为支撑、区块化发展为路径,聚集细分领域,打造占地约60平方公里、产值超万亿元的数字经济圈,推动数字经济集聚发展。在南部以北站新城、龙华商业中心、梅林关门户区域三个片区为重点,以点带面把约40平方公里的南部区域,打造成深圳的中央活力区。同时,将依托梅观快速,整合沿线产业创新资源和土地资源,推动产业智能转型和高端发展,打造梅观创新产业走廊;依托龙澜-福龙大道,连接南山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和光明科学城南北两大基础研究引擎,打造带动深莞制造业创新升级的龙澜智造走廊。

打响“民生大会战”,塑造民生幸福标杆城区

如今,龙华的道路变宽了,水更清了,好学校越建越多,看病越来越方便,城中村华丽蝶变,平安龙华、法治龙华建设让大家更有安全感……一年来,瞄准“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龙华区将全区八成以上财政预算用于民生事业,一件接着一件办,一个个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短板,得到有效的补全,各项民生福祉协同并进。

注入源头活水推动高质量发展(趁四而上)(3)

全长135公里的环城绿道,犹如一条“翡翠项链”,串起沿途的森林郊野公园、城市公园、水库湖泊。图为环城绿道阳台山段。

龙华教育发展、学位建设领跑全市。去年12月,龙华区百所幼儿园转型为公办园,进一步促进园所环境优化升级、师资队伍不断提升、园所管理逐步规范、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提供更多优质学位,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而在过去一年中,龙华区多措并举、不遗余力增加学位供给,新改扩建与挖潜增容并重,全力解决教育学位缺口,新改扩建学校9所,借址办学3所,提供学位近1.5万个,大大缓解了学位紧张的状况。

该区医疗卫生事业迈上新台阶。龙华区共有66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平均每个社区1.32家,基本形成十分钟就医圈。市新华医院、市第二儿童医院、区综合医院、区人民医院、区中心医院等6家在建医院项目也正在加快推进。此外,龙华区大力引进高层次医学团队17个,包括5个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高层次医学团队,12个龙华区引进高层次医学团队,为辖区的医疗环境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住有宜居方面,2020年龙华区通过城市更新共筹集保障性住房13455套,建筑面积约67.3万平方米,任务完成率达604%,为全市第一。

龙华区“1 6 N”智慧养老服务网、社区居家养老联动服务体系和养老志愿服务体系,建成“一网两体系”养老服务格局;建立区、街道、社区、小区、家庭五级养老服务设施网络,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全区6个长者饭堂、56个助餐点,长者助餐实现街道、社区全覆盖。

一年来,公共交通建设提速,深圳地铁6号线、4号线北延段相继通车,观澜地区结束“无地铁时代”,只需40分钟,即可抵达福田中心区,提升了观澜的交通枢纽格局。在高铁和地铁的带动下,龙华与香港、广州形成“半小时生活圈”,一个由高铁、地铁、城际线、中小运量轨道交通线网和“九横九纵”骨干路网组成的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形成。

在数字龙华建设的大背景下,龙华区还把全周期管理的理念,贯穿于城区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强化人的体验、城的融合、产的协同,推进全过程全要素数字化,努力让城区运转更聪明、更智慧,打造充满活力、安全、可持续且健康的人性化城市,塑造具有全球辨识度的未来城市IP。

过往皆序章,未来都可期。2021,奋斗龙华!动起来、跑起来、燃起来!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新起点,按照“十四五”规划宏伟蓝图,龙华区定将坚定信心、不断奋进,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不负使命,再谱新篇,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见习编辑 连博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明铭 方慕冰 通讯员 赖志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