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抗疫感人事迹(海外华人抗疫纪实⑮旅居巴黎的成都女作家)

三亚抗疫感人事迹(海外华人抗疫纪实⑮旅居巴黎的成都女作家)(1)

程永伶一家在巴黎的生活

封面新闻记者 杨炯

程永伶是成都人。1996年,她辞去公务员身份到成都一家名企机构任职,后调至分公司行政部门做了品牌宣传近20年。1998年加入成都市作协。目前,已退休的她因为在法国工作和安家的儿子添了宝宝,就跟先生一起旅居巴黎,带孙子,享天伦之乐。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在法国暴发且势头加剧,程永伶的儿子开启居家中办公模式,不过也因此促成了一家三代人难得的朝夕相处。

2020年,注定是程永伶人生旅途中需要浓墨重彩书写的岁月。

三亚抗疫感人事迹(海外华人抗疫纪实⑮旅居巴黎的成都女作家)(2)

程永伶在巴黎家中带孙儿

退休成都作家旅居巴黎

见证疫情在意大利法国暴发

1月16日子夜时分,程永伶和先生从成都双流机场直飞巴黎戴高乐机场。他们的儿子小张在法国读书、工作13年,已经在巴黎成家立业。因为刚刚出生两个月的孙子需要照顾,夫妻俩于是到了巴黎。

出发前国内尚没有一点疫情的征兆,他们随身仅携带了10个一次性口罩,是怕万一感冒了要用。

1月23日突然传来武汉因疫情大暴发封城的消息。紧接着他们又从媒体、朋友圈、各种群里知道了国内疫情的严重。

到1月25日,一家人还两次前往巴黎13区华人超市购买年货。那时候超市人山人海,每次结账都得排上近40分钟。现在回想一下,当时真的没有人戴口罩。

随着武汉封城,巴黎的一大变化就是在中国鼠年第一天,在机场增加了新颖醒目的“装饰”:中法双语书写的新冠病毒通告。

2月21日,意大利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恶化。意大利北部地区当日共新增17例新冠病毒肺炎感染病例,至少9座城市下令关闭学校酒吧等公共场所,为期一周。意大利疫情的突然严重,也影响到了邻国法国。此时,程永伶一家也开始特别关注法国电视一台(TF1)每晚8点的新闻(相当于央视新闻联播)。“儿子比较有耐心,每则新闻他会挑重点翻译给我和丈夫听。这也是我写亲历巴黎疫情系列随笔的重要信息来源。”

巴黎市区疫情如何?有人戴口罩吗?单位同事紧张吗?因程永伶和先生带小孩出不了门,不了解外面的情况,于是,上班的小张每天就得答家庭记者问。

三亚抗疫感人事迹(海外华人抗疫纪实⑮旅居巴黎的成都女作家)(3)

戴上口罩上街购物

单位领导亲戚感染

儿子居家三代人朝夕相处

3月2日,小张说,单位一位领导的亲戚被感染了,吓得家里人紧张了好几天。

3月9日,小张曾供职的单位一位50岁的同事因感染病毒住进了医院重症监护室,再加上国内外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程永伶突然感觉疫情真的就在身边了。

随着法国国内疫情的进一步恶化,春节过后,他们就再也没有去巴黎的中国超市买食品了,而选择在拉德芳斯附近的欧尚超市购物。因家里有婴儿,唯一上班的儿子每天下班回家后里外换完,消毒洗澡后才能放心地坐在餐桌前。

从3月16日起,小张开始在家里上班。

程永伶说,任何事件都有两面性,也是因为疫情,全家三代人得以朝夕相处。近30多天,他们一家人都过着“云”生活:儿子小张宅家网络上班;自己闲暇之余写点东西,记录下这段难忘的经历;儿媳妇则在网上购买家里所需食物,店家送货上门。唯一需要全副武装出门的事情是为了孙子打疫苗。

三亚抗疫感人事迹(海外华人抗疫纪实⑮旅居巴黎的成都女作家)(4)

减少聚集工人拆掉了公园座椅

启动最高防疫级别

市民互助自发为医护加油

疫情刚在亚洲暴发的时期,很多法国人都觉得病毒离他们很遥远。一方面是觉得亚洲离欧洲很远。另一方面是没有意识到新冠病毒的危害性,认为死亡率不高,所以他们的日常生活没有什么改变。而此时,在法国的亚洲人倒是警惕性挺高的。甚至几乎把药店的口罩都一抢而空了。

程永伶一家也在这个时期抢购了两盒口罩,以备不时之需。那时外出时戴口罩的几乎都是亚洲人。

随着疫情在意大利暴发和快速蔓延,法国政府也加强了抗疫措施,并于3月14日启动了最高级(3级)防疫响应。

在程永伶看来,疫情暴发之后,法国市民互助意识得到了比较好的体现。现在每晚8点,她家阳台周围就会响起为感谢医务人员而发出的掌声、歌声、小朋友的喇叭声。

三亚抗疫感人事迹(海外华人抗疫纪实⑮旅居巴黎的成都女作家)(5)

法国总统马克龙电视讲话介绍疫情

4月13日晚间,法国总统马克龙发表全国讲话,原定8点开始的电视直播也推后了5分钟,就是要让出时间给想要发出感谢声音的民众。另外,夜幕下埃菲尔铁塔上用霓虹灯拼出了MERCI(感谢)这个法语词,以此向医务工作者、警察以及全国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人们表示感谢和祝福,这是市政府的行为。

三亚抗疫感人事迹(海外华人抗疫纪实⑮旅居巴黎的成都女作家)(6)

点亮的埃菲尔铁塔

还有很多互助的事,有将医院附近闲置的房间免费给医务人员住的,有将没卖完的面包送到孤独老人家的。有将滞销的鲜花送到陵园的。

法国总理爱德华·菲利普4月15日表示,政府已将应急援助计划的拨款增加到1100多亿欧元。他宣布,将为领取家庭补助和住房补助的低收入家庭增发积极互助津贴(RSA),预计约400万户家庭将从中受益;为护理人员发放每人500欧元补贴,对受影响最严重的医院工作人员发放1500欧元补贴,加班工资也将增加。

教堂的神职人员也因信徒的奉献金减少而受到影响,他们也得到了政府的补贴。但也有实力雄厚的企业如著名的爱马仕公司不仅不要政府对员工的补贴,还向医院捐款2000万欧元。

无奈开启封城生活

自律之下民众不忘展示幽默

3月17号,法国开始封城。除了外出采购生活必需品,必要的医护需求和短距离的单人户外运动,全民都必须在家。而因为以上理由要外出的,也必须出示证明。疫情中,遛狗属于外出的理由,于是有人幽默地想出了出租狗狗的生意。

许多人可能认为法国人浪漫、随性,我行我素,但在这次重大疫情面前,程永伶通过电视、当地中文网站以及亲身体验,感受到法国人很讲规矩和原则。通过电视,她看到巴黎市区及重要景点几乎空无一人,这和平常熙熙攘攘的人流形成了鲜明对比。

法国作为发达国家,人们的生活质量普遍比较高,生活方式,生活理念有不少可供我们借鉴的地方,比如不少法国人常吃有机食品,并且很重视身体锻炼。在当前疫情下,大家更重视加强运动。

三亚抗疫感人事迹(海外华人抗疫纪实⑮旅居巴黎的成都女作家)(7)

法国民众模仿名画造型

三亚抗疫感人事迹(海外华人抗疫纪实⑮旅居巴黎的成都女作家)(8)

法国民众模仿名画里面的造型

法国艺术氛围浓厚,被困在家的法国人也想着法子让禁足的生活艺术化一点。这不,很多人模仿著名人物画像中的造型。有模仿德拉克洛瓦《自由女神引导人民》的、有模仿马奈《草地上的午餐》的,大家在家里摆出了古典绘画的现实版。

尽管政府下令禁止外出,但仍有任性外出的,例如去平时没人管理的“野”海滩冲浪等。对此,政府不得不强化管理手段,把惩罚金额提升到135欧元。

据当地电视台4月7日报道,法国南部小城贝济耶(Beziers),为了避免人们办完事不回家在外面晒太阳,政府拆除了城市里所有的公共座椅。虽然该行为显得有点过头,但也看出政府部门在防疫措施上的良苦用心与无奈。

三亚抗疫感人事迹(海外华人抗疫纪实⑮旅居巴黎的成都女作家)(9)

防疫部门通过直升机转移病患

疫情重伤法国经济

医学会倡导全民戴口罩过难关

随着法国特别是巴黎感染人数的增多,法国采取了多项措施,全力保证病人能及时救治,如启动军用直升飞机运送病人到德国治疗,开高速专列分散巴黎的病人到外省医治。在多方努力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死亡人数远低于意大利、西班牙。

但法国总统马克龙在4月13日的电视讲话中也承认,面对这个可怕的、不可见且不可预知的病毒,法国早期的准备不足。“我们面对这场危机是否准备好了呢?很明显,我们做得不够。说实话,这一刻暴露出了我们的缺陷和不足。”他表示,5月11日以后,法国的疫情防控将开启“新的阶段”。

就拿戴口罩来说,刚开始法国很多人认为没有用。“一个人戴口罩是因为他生病了”。法国内政部长4月9日还在要求巴黎南部索城(Sceaux)的市政当局撤销强制居民戴口罩的政令。行政法院随即下令撤销索城这一口罩政令,法官认为该措施“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合理的,严重侵犯了基本行动自由和有关人员的人身自由”。但马克龙在4月13日的电视讲话又亲口说“口罩对防护病毒很重要”。不少市民不戴口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应该是法国目前还无法满足市民的普遍需求,药店根本没有口罩卖。

三亚抗疫感人事迹(海外华人抗疫纪实⑮旅居巴黎的成都女作家)(10)

凯旋门前戴口罩的法国民众

据当地媒体报道,3月28日,法国从中国购买了10亿只口罩,并由此架设了中法“空中桥梁”,将分56批次完成交运任务。除海外购买外,法国本土也加快了口罩的生产。

法国政府正努力取消行业企业征收的7.5亿欧元税费。修订后的财政法案,2020年法国税收收入将减少427亿欧元。

法国公共财务部长Gérald Darmanin直言不讳:我们已经找不到三个月前的法国了,如今一切都处于未知,要恢复到之前的水平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

随着疫情的发展,医学协会的专家也在重新审视法国的抗疫措施,并研究为何疫情在亚洲国家能得到及时控制。得出的结论之一,就是全民戴口罩。由于病毒的潜伏期比较长,很多病毒携带者并没有出现症状。而此时,佩戴口罩就显得相当重要。保护别人,也是保护自己。于是,法国医学会也提倡在法国全民戴口罩对抗病毒,抑制蔓延。

另外一个措施,就是在韩国推行的病毒携带者定位追踪软件。一旦有人感染,在地图上就会出现标记。其他人就能及时避免在这个区域走动。法国政府此时也在大力开发相似软件,并提倡大家解封后使用。一旦与感染者有接触,就能及时自行隔离,是病毒传播得到遏制。

程永伶时常与在巴黎的几位华人、华侨朋友微信聊天,其中一位说“我们不抱怨”,“我们要快乐地生活”。她感觉到虽然这次疫情对每个人的工作与生活都产生了影响,但大家都对未来充满希望。她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战胜新冠病毒。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