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杨宗保吗?历史上真有杨宗保

历史有杨宗保吗?历史上真有杨宗保(1)

杨家将——北宋著名军事家族

“杨家将”是宋元以来在我国戏曲艺术和说唱艺术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历史传奇故事。

老令公杨业、佘太君、七郎八虎(特别是杨六郎杨延昭)、杨宗保、穆桂英、杨文广、八姐、九妹,包括烧火丫头杨排风,几乎都是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

正史Or演义?

在杨家将的戏曲以及影视作品中,“金沙滩”一战,杨氏兄弟死伤殆尽,接着又是令公碰碑、七郎被害,五郎出家,四郎、八郎失踪。仅剩的六郎依然在为国征战。六郎死后,他的子孙——杨宗保和杨文广,仍然是保卫国家的中流砥柱。杨家不仅男性上战场,女性也是不遑多让。穆桂英挂帅,百岁高龄的佘太君挂帅,更是让杨门女将的威名尤在杨门男将上。

历史有杨宗保吗?历史上真有杨宗保(2)

从史实角度来看,杨家将的故事只是戏曲小说对杨业血战陈家谷,最后忠勇殉国的悲剧性历史事件的艺术化演绎。历史上真正的杨业死后,只有他的儿子延昭(即六郎)、孙子文广曾是宋朝守边的名将。

杨门谱系

民间小说、戏曲与历史最大的不同在于,传说中的诸多人物和事件是不存在的。根据传说以及演义等的记载,杨家将的谱系是这样的:

杨门男将:

第一代,金刀令公杨继业,继业有八个儿子,其中第六个儿子名叫杨延昭,又名杨六郎,六郎生子名文广,文广之子名宗保,宗保生子名怀玉。

杨门女将:

主要人物有佘太君、王怀女、穆桂英等。

在正史中,杨业、杨延昭、杨文广三人确实存在,但他们的事迹远没有小说中描写的那么神奇。而其他人物则难寻踪迹,或者身影模糊。

杨宗保子虚乌有

按照小说的谱系,杨六郎之子为杨宗保,其孙为杨文广,然而根据《宋史》记载,杨延昭的第三个儿子叫杨文广,杨宗保这个人物不存在。

杨文广起初因为讨伐逆贼张海有功,被授予殿直。后来与安抚陕西的范仲淹相遇,范仲淹发现杨文广很有才能,就把他带在身边。名将狄青南征广西时,杨文广随军从征,此时的杨文广还是个无名之辈。后来,宋英宗认为杨文广是名将之后,而且还有功劳,于是提拔他为成州(甘肃成县一带)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迁兴州防御使,秦凤路副总管。他由此参加了对西夏的防御作战。

当时,名将韩琦派杨文广率领部队前往离秦州(甘肃天水市)西北修筑筚篥城。由于先前宋军修建城堡,西夏人都会出兵破毁。于是杨文广采取声东击西之计,扬言要到某地修建喷珠城,引西夏军队前去破坏。然后率军迅速赶往筚篥,连夜构筑好了防御工事,做好了战斗准备。第二天天明,西夏骑兵至,看到宋军已经占据有利地势,做好了准备,只能无奈地撤退。临走前遗书说将奏请以数万骑兵再来破坏。杨文广立即派兵遣将出击追杀,斩获甚众。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追击敌人,杨文广说:“这是先声夺人,可灭了敌人的气焰。再说,此处是必争之地,若让西夏人知道了并夺了去,就很难再夺回来了。”经此一击,西夏人果然不敢再来捣乱。

当年九月,甘谷、筚篥等三个城堡修成。皇帝下诏嘉奖,赏赐丰厚,并任命他为知泾州(甘肃泾州)镇戎军、定州路副总管,迁步军都虞侯。后来,辽国与宋朝在代州的边界划分上发生争执。杨文广向朝廷献上阵图以及攻取幽燕的策略,还没等到朝廷上的回音,杨文广就死于任上,北宋朝廷追赠他同州观察使。

扑朔迷离杨门女将的杨门女将

“杨家男将”已然半真半假,扑朔迷离,那么“杨门女将”又如何呢?答案依然是“扑朔迷离”。正史中,杨家将中没有佘太君,也没有穆桂英,但在一些史籍中却又能找到蛛丝马迹。

先来说说正史。有人会说,中国古代向有“男尊女卑”的传统,所以正史中没有记载杨门女将。然而,此说的漏洞是,正史中有其他女将女帅的记载。比如,王莽时期,山东琅琊就出了个奇女子——吕母,此女后来成为统领一方的女将军(见《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吕母以后,有名的女将还有隋末唐初时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平阳公主。李渊起兵反隋时,平阳公主和丈夫柴绍一起为李家招兵买马,“勒兵七万,威振关中”。李渊渡过黄河以后,平阳公主领精兵一万与李世民会师渭北,并开设幕府,俨然行军主帅,她的部队也号称“娘子军”。

以上这些巾帼英雄都是见诸信史的,但是,在民间人人皆知的“杨门女将”,在正史中却连影子都没有。倘若杨门女将确曾有过的话,正史不可能不记。退一步,即使《宋史》不记,专收“义妇节妇”事迹的《烈女传》也应该有记载。可见,杨门女将是否存在值得怀疑。

假如杨门女将只在小说中出现,那么,我们可以肯定她们是艺术虚构的,然而,在一些历史资料却又隐约能看到她们的影子。

佘太君

戏曲传说中,佘太君原名佘赛花,是杨业之妻,杨府的老祖宗。

历史有杨宗保吗?历史上真有杨宗保(3)

杨六郎、杨宗保相继去世后,杨家将中,除杨文广外都是清一色的巾帼英雄。那时,国家多难,边境吃紧,杨文广领兵出征西夏被重兵围困。朝中无将,佘太君以百岁高龄,率十二寡妇征讨西夏,将西夏击败,救出文广,其举让人敬佩。

有学者考证后认为,历史上确有佘太君其人。清代光绪《保德州志》载:“杨继业……事北汉为建雄军节度史,娶折德扆女。”折德扆是后汉隐帝时期的府州团练使,这个“折德扆女”据称就是佘赛花,封号太君。“佘”是“折”的讹传。

《保德州志》还说,折家屡世居住在陕西府谷,从折氏曾祖以来,世袭军职,多次参加抗辽战争,而杨家也是世居此地,代代习武,两家正所谓是门当户对。佘太君自幼受其父兄的影响,酷爱研习兵法,颇通将略,曾协助父兄练兵把关。折杨两家结亲后,佘太君随夫杨继业侍北汉。夫君边关打仗,她在杨府内组织男女仆人丫环习武,仆人的武技和忠勇之气不亚于边关的士兵。

此外,在山西代县杨忠武祠保存的《杨氏族谱》中也提到了佘太君。

既然佘太君确有其人,且如此出名,为何正史中没有为其立传呢?有人认为,对于杨门这样的习武家庭而言,女人能够助夫上阵,训练兵丁是平常的事,所以没有为佘太君立传也不足为奇。这个说法有些牵强。鉴于佘太君的事迹多见于清代的资料,所以佘太君这个人物是否真的存在,依然真假难辨。

穆桂英

穆桂英是杨门女将中另一个受人瞩目的女将。戏曲中称她是杨宗保的妻子,她的亮相非常精彩。

历史有杨宗保吗?历史上真有杨宗保(4)

话说杨业死后,杨六郎挂帅抗辽,屡立战功。后被内奸王强陷害,好友任堂惠代他而死,杨六郎则化名去北国贩牛,大摆牤牛阵。大败辽兵后,他才恢复真名杨延昭,并第二次挂帅征辽。

当时辽兵摆下天门阵,六郎无法攻破,有高人指点说,唯有寻来降龙木,才能破阵。这降龙木长在山大王穆柯寨内,寨主便是十八岁的女将穆桂英。

杨延昭派部将孟良、焦赞前去借木,不想二人却变成偷木,被穆桂英打得落荒而逃。路上二人碰到元帅十七岁的儿子杨宗保,两人用激将法让杨宗保陪他们去会穆桂英,结果三人都被生擒。

穆桂英对杨宗保很是倾慕,她说自己是忠良之后,愿献降龙木,并随军攻天门阵,但要杨宗保娶她为妻。杨宗保起初不同意,后被穆桂英一番言语所感动,答应结亲。第二天清晨,杨六郎见儿子三人未归,亲自来攻打山寨,结果被穆桂英生擒。幸亏孟良听到动静,才解除误会。杨六郎羞愧而归,杨宗保等人尴尬不已。

等杨宗保三人回到宋营,杨六郎准备处置儿子,正欲行刑时,穆桂英闯营,以献龙木,杀辽将,帮破天门阵为条件保杨宗保人头。几经周折,杨六郎终于认识到穆桂英的本领,不但答应了儿子的婚事,还保举她当攻打天门阵的大帅。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穆桂英带领众人终于破了辽人的一百单八阵。当穆桂英射杀天门阵主帅时,因用力过猛,儿子杨文广降生了。

以后,穆桂英又曾多次领兵挂帅,充当大将,频频扭转战局。然而这个威风凛凛的穆桂英元帅在正史中却未有记载,加上杨宗保这个人物在历史上压根就不存在,所以不少人认为穆桂英也不存在。

也有人说穆桂英这个人虽然是虚构的,却可以从杨氏的眷属中找到原型。杨延昭的儿子杨文广有位堂兄叫杨琪,此人曾娶慕容氏为妻。慕容氏是当时鲜卑大族,也是世代习武。所以,这位慕容氏或许是穆桂英的原型,“穆”也许是“慕容”氏的转音。而“桂英”是民间通俗的名字,戏曲小说本就允许改编,于是就有了以慕容氏为原型的穆桂英。

当然,以上终归是猜测,尚没有真凭实据。

历史有杨宗保吗?历史上真有杨宗保(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