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入关前为何没拿下朝鲜(朝鲜玄武门之变)

公元626年李唐王朝的皇宫的玄武门外,发生了一场兄弟相残的惨剧,整个事件所牵连的人命高达数百人,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其实自古以来兄弟相残的事情数不胜数,在韩国公务员为什么要每周两地来回跑?同学们知道了韩国首都汉城是朝鲜的太祖:李成桂下令建成的京城,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李成桂的故事,早期他开创了朝鲜数百年基业的李氏王朝,晚年却遭遇了类似玄武门之变的乱局,人生经历跌宕起伏之至,令人叹息。

1、击退红巾军,李成桂打出了自己威名

李家本为世袭的元朝斡东千户所千户,位置在现在朝鲜的东北部,

满清入关前为何没拿下朝鲜(朝鲜玄武门之变)(1)

李成桂受家族影响,自幼爱好打猎,武艺尤其是射艺高强。他二十二岁那年,高丽恭愍王利用中国爆发元末农民起义的机会,发兵北拓领土,攻占了元朝双城总管府。李成桂与其父一看蒙古人不行了,马上归顺高丽,成为高丽将领。大家要注意这点,李家在看风使舵上本领出神入化,这个能力非常重要,在后面那次关乎家族命运的大抉择上,帮助李家一举拿下朝鲜的王位!

但是高丽夺取辽东地盘后,统治并不稳定,蒙古人经常反叛,公元1359年9月,秃鲁江万户朴仪起兵反叛高丽,高丽国王屡次派大军平叛都以失败告终。这时官居金吾上将军的李成桂挺身而出,以少击多大破叛军,在高丽军界打出了自己的威名。

但是刚平定内乱,在中原打的蒙古人屁滚尿流的红巾军来了,关于红巾军为什么要远征高丽,这个谜团有空我们另开一篇文章讲下。总之,当时的红巾军战斗力非常恐怖,连克高丽重镇静州、铁州、麟州,进而攻占高丽西京与首都开京,高丽国王不得逃往安东躲避。但是红巾军将领打下敌都后只顾四处抢掠,忘了追歼残敌。而高丽人则以大量女子贿赂红巾军将领和兵士,使之沉醉于温柔乡中。趁此机会,李成桂带领2000精兵出其不意的攻入开京,高丽大军随后进入,红巾军大败。

此战之后,李成桂成为朝鲜当时最能打的将星,朝鲜军权尽入其手。

2、东北亚大博弈,李家审时度势

没多久大明崛起了,东北亚的形势发生大变。看下图,

满清入关前为何没拿下朝鲜(朝鲜玄武门之变)(2)

当时东北亚主要有三股势力,大明、元朝的残余军事力量纳哈出、高丽。

高丽的政策就是傍大腿,那么抱哪条大腿就很重要了,大明还是蒙古人?

这个选择很难,当时蒙古人刚被明朝击败,但是残余的军事力量还很雄厚,在山西还曾打败明军。所以高丽政权始终反复不定,原本主张臣服大明的高丽国王被亲元派崔莹刺杀。新继位的高丽国王在崔莹的支持下,又重新臣服于元朝。他们的理由也很简单,虽然大明是夺取中原了,但是现在辽东的主人是纳哈出,他还有几十万人马,所以还是选择投靠纳哈出更稳妥。

没想到,风很快就变了。高丽君臣收到了明军讨伐纳哈出的消息,更令他们想不到的是,冯胜率领的二十万明军一枪没打,拥兵数十万的纳哈出便向明军投降。高丽人心里估计狂骂娘,早知道你那么怂,我还何必跟着你混。但是没有后悔药可吃,现在问题是,接着抵抗,还是顺水推舟,一起降了。

韩国人屌炸天的思维这时候开始发挥作用了,崔莹与新继位的高丽国王两人心里不服,他们觉得原来明军不就是红巾军的余部吗(别说高丽情报工作做的不错),既然我们有过大败十几万红巾军的前例,这次击败明军自然也是可以的。于是两人一合计,就决定派曹敏修与李成桂领兵出征,主动攻击辽东。

接到命令的曹、李两人知道国王疯了,作为掌握军权的人自然知道这时候明军的战斗力,那可是当时东亚首屈一指的军事力量,况且,以一地敌一国,必输无疑。所以李成桂以行军困难、粮饷不济为借口上书要求班师。崔莹生气了,严令‘如若迁延不进,必治以重罪’。

这下可苦了身在前线的李成桂,他也面对两个选择

1、挑战明军,那是必败的结果,生死难料;

2、抗旨回军,肯定要被治罪,同样是生死难料。

正在犹豫中,他的第一谋士郑道传(他后面在那场巨变中还有很重的角色)来进谏了,其实您还有第三个办法“反了”。面对造反这种巨大的风险,李家特有的能力开始起作用了,李成桂毫不犹豫,就举起了反旗。李成桂很快说服了曹敏修,于是两人自威化岛回军,一路打回了京城,直接把崔莹与国王流放了!

随后李成桂又排挤了曹敏修,从此大权独揽。没多久,李成桂就在开京继位,开创了朝鲜李氏王朝五百年的基业。

3、戊寅靖社事件 兄弟相残,父子反目

李成桂当时太祖后,郑道传因功被封为“佐命开国功臣、门下侍郎赞成事、判都评议使司事、义与亲军卫节制使、奉化伯”等,权柄极重,成为事实上的宰相。这个人在韩国很有名,还专门拍了一部他的电视君:郑道传

满清入关前为何没拿下朝鲜(朝鲜玄武门之变)(3)

郑大人在高丽大搞改革,主要做了三件事:

1、大力推行“科田法”,重新分配全国土地,有效抑制土地兼并,这样老百姓有饭吃,国内形势马上就稳定下来。

2、积极推行儒学,在汉阳设立太学、文庙,地方建乡校、书院,自李成桂开始,朝鲜的历代国王都亲祭孔子,程朱之学成为朝鲜的主流思想,朝鲜因此成为儒教国家。思想统一,不要搞斗争啦。

3、军事方面,对外坚持“事大主义”,尊奉明朝,对内裁撤“私兵”,禁止私人武装,将一切军权收归中央。

在李成桂的励精图治下,朝鲜形势迅速安定,现在只剩下最难的一个问题了:权力继承。

王位继承方式,无非是立长和立贤两种选择。

按照顺序,“永安大君”李芳果实际居长,如果立长,应该是他。而如果立贤,则8个儿子中最有能力的第五子、“靖安大君”李芳远,是不二人选,当时他跟着老爹南征北战,立功不少,和太宗李世民经历非常类似。但是李成桂十分宠爱康氏,坚持把王位传给小儿子。既不立长,也不立贤,这样的王位传承,为此后的兄弟阋墙埋下了祸根。

李成桂也知道其他儿子不服,所以为了确保幼子即位,李成桂又将辅佐幼子的重任,交给了郑道传。自此,郑道传不仅手握军权、政权,而且还掌控了最高权力接班人的培养大权。

从此,围绕王位,李家的几个儿子结成一伙,共同对抗郑道。双方都在加快部署,郑道率先出手,在他的努力下,李成桂同意延聘沈孝生之女为世子妃,而沈孝生是郑道传的至交好友。此事办妥后,郑道与沈孝生结成攻守同盟,开始密谋翦除李芳远势力,他的计划是诱骗王子们入宫,从而一举歼灭。但是没想到这一计划被李芳远的同母胞兄、李成桂第三子、“益安大君”李芳毅侦知,于是,李芳远当机立断,联合李芳毅等同母兄弟,集合各自的“私兵”,提前动手,爆发了“戊寅靖社”事件。

李芳远带兵杀入世子东宫,乱刀砍死了李芳硕,然后从景福宫南门杀出,一举击杀了毫无防备的郑道。面对兄弟相残的局面,李成桂一定非常悔恨,但是形势比人强,李芳远此时已经掌握了实权,他被迫传位给他的李芳果,“尊”为太上皇。

两年之后,李芳远又与四兄李芳干,为了争夺继承权而大打出手,李芳远再度获胜,流放了四兄。二哥李芳果一看不妙,再不让位自己也要被搞掉了,于是赶紧将王位让给了李芳远,自此,朝鲜政局才稳定下来,李芳远随成为朝鲜国的第三代国君。

而太祖李成桂就一直被幽禁在昌德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