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背(高中语文学习干货)

专题十二 古代文化常识(二),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高中语文必背?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高中语文必背(高中语文学习干货)

高中语文必背

专题十二 古代文化常识(二)

一、人的称谓(二)

称爵名

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位):公、侯、伯、子、男。

《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所以后人以武侯相称;南北朝诗人谢灵运袭其祖谢玄的爵号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唐初名相魏徵曾封爵郑国公,故世称魏郑公;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明初朱元璋的大臣刘基封爵诚意伯,人们以诚意伯相称。

称官地

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

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再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他的诗集就叫《长江集》。

几项兼称

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再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前两人兼称官职、字和姓,后一人称字和姓;《梅花岭记》“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兼称官职与谥号。

谦辞

①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敢,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如敢问,用于问对方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

拙,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东西。如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拙荆,称自己的妻子。

②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

③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④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⑤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⑥其他自谦词有:

在下,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这样谦称自己;

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

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

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

女子自称妾;

老和尚自称老衲;

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敬辞

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

①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

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

②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③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④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如今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

⑤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贤,用于尊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既可称自己的弟弟,也可称自己的结拜义弟)。

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⑥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

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⑦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

⑧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

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

⑨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

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

⑩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

先生、大人等。

⑪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

⑫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

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