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玩偶之家的审美意蕴认识(从玩偶之家看西方文化中的悲剧美学)

挪威话剧作家易卜生及其剧作《玩偶之家》为中国人所认识,始于民国初年的中国启蒙运动,1918年6月,《新青年》杂志刊登了《娜拉出走以后》和《玩偶之家》全剧剧本,随之而来的易卜生热潮深深影响了国人,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对其人生观和艺术观之关系的思考,以及从中产生的美学思想。对于人生观与艺术观,乃至人生与美学的关系,王国维曾引用:“人之大患在我有身”和庄子的“大块载以我形,劳我以生。“这两句话来阐述。

对玩偶之家的审美意蕴认识(从玩偶之家看西方文化中的悲剧美学)(1)

悲剧是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他是随着社会矛盾冲突而产生的,是人类在大自然、社会组织以及自身历程中所经历的艰难困苦的记录。它通过“丑“对”美“的暂时压伏而赞扬”美“的不屈态度,从而展现人类奋斗的精神,歌颂人类崇高悲壮的审美感受,王国维把西方的美学概念,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相结合,对”悲剧“进行创造性的改造,建立起新的中国式悲剧美学思想。我们用王国维的悲剧美学理论去探究易卜生《玩偶之家》中的悲剧美学观念,也就是真、善、美的美学角度。

一、真——人之大患在我有身

王国维在他的美学观念里说道:“生命意志和生存欲求是生活的本质,故人生者,实往复于痛苦与倦厌之间者也。“也就是人生就是欲望与痛苦的循环,人生的基本问题就是”欲望—生活—痛苦“三者的问题。

就如在《玩偶之家》里,女主人公娜拉和常人一样,拥有众多而平凡的愿望:希望佳通幸福美满,夫妻和睦,丈夫事业有成,子女健康成长等,但是,人生没有一帆风顺,几年前,丈夫海尔茂得了一场大病,为了给丈夫治病,娜拉悄悄伪造自己刚离世父亲的签名去向科罗克斯泰贷款,这就犯了伪造签字罪,而海尔茂也如常人一般,想升官发财,家庭美满。这部剧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欲望,这些都是普罗大众最普通,最“真”的欲望,这些欲望每天在我们的身边上演。这些欲望导致了他们的痛苦,并成为整部话剧的矛盾冲突所在。王国维指出生活之苦是由人的私欲所造成的,其解脱之道也应该是由人自己去探求。他提出的解脱之道有两条:第一就是“存于观他人之苦痛”,第二就是“存于觉自己之苦痛”。也就是从自我出发,在痛苦中觉悟,这是一条审美之道,因此《玩偶之家》正是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使人们暂时离开为了欲望而斗争所产生的痛苦,得以解脱。

二、善——无用之用及道德崇高的美学体现

在美学的角度上,“善”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是指事物“非功利性”的“无用之用”的美学观;第二,是指在道德意义上崇高善良之美学体现。

王国维在人生及美术之概观中指出,美术之所以能使人解脱于人生之苦痛,是因为在艺术面前,鉴赏者应该去除功利物欲,用最纯粹的审美态度去领会艺术的美,也就是用“忘物我之关系也”的态度去欣赏艺术的美。

“无用之用”出自《庄子》。这是中国传统文化里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问题,庄子思想中的“无用”是以形体上的“无用”来追求切合心灵的“用”之大道,庄子的“无用之用”与老子的守朴见素,不肯固执思想互相呼应。

无可否认的是不管易卜生是否在创作之初蕴含妇女解放的思想在,但这部作品确实在女权运动和妇女解放上起到了绝大的影响。这也许就是意料之外的功用,也就是无用之用。善,在美学范畴指善良的行为,也就是文艺的功能在于劝勉善良的心理、惩罚罪恶的行为。“无用之用”的美学观已经演化成一种带有功利性的导人向善,赞美道德崇高的美学体现。娜拉是一位有爱心、善良、坚强的女性,他为了挽救病危的丈夫,瞒着他去借贷,另外,她非常关心父亲,为了给垂危的父亲省却烦恼,在借贷的时候冒名签字,她为了丈夫和家庭受尽委屈,最后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和名誉。对于儿女,她的关心爱护是无微不至的,另外,娜拉对在她家里工作的人,例如孩子们的保姆安娜、女佣人艾伦和脚夫也是和蔼可亲,从不摆架子。易卜生把“善”渗透在其作品的字里行间,让读者忘却物我利害,有所领略感悟,进而把这些领略感悟演化为审美的快乐,融进“善”的美学境界。

三、“美”——“彻头彻尾”及“第三种”悲剧的营造

王国维把艺术的美分为“优美”和“壮美”两种。所谓“优美”,就是能够使人的心境变为平和宁静之状态的艺术之美,普通的艺术作品就属于此类。而“壮美”则可以使人意志为之破裂,令人悲悯、畏惧、痛苦,产生巨大的冲击,在转化为审美的快感——这就是一种悲剧的美学。虽然“优美”和“壮美”都能使人忘记物我的利害关系而产生快乐,但很明显,“壮美”这种悲剧美学的格调远远超越“优美”,这也是王国维所开创的结合中西文化之“悲剧美学”,并以此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学的美学特质。

在《玩偶之家》里,的确能展示出王国维的“彻头彻尾”及“第三种”的悲剧模式。《玩偶之家》非常典型的展示了“由于当中人物的位置和关系,不得不如此所造成的”第三种“悲剧特色,话剧中没有大奸大恶的坏人,也没有所谓的盲目的命运,所看到的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不幸。娜拉最后的离家出走,并没有为笔者带来所谓的”解放的喜悦“,有的是更为沉重的悲凉效果。从全剧来看,剧中人物可以说都是悲剧人物。虽然娜拉在一系列的矛盾冲突后有了顿悟,发现自己遗址以来都是一个玩偶,之前是属于父亲的,现在是属于丈夫的,自己并没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林丹太太,首先为了家庭经济的原因,无奈嫁给一个非自己索爱的男人。丈夫去世后,孑然一身,孤独、贫困,生活毫无目的。并最终投靠旧情人科罗克斯泰。

王国维糅合了尼采美学以及老庄学说,高超纯熟地催生了中国悲剧美学思想,以真善美的完美结合论证了其对悲剧的解读。正是通过这样的美学视角,我们重新看到了《玩偶之家》这部饱受争议的剧目中的真善美的悲剧美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