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之父李振声一亩产多少(杂交小麦之父李振声)

中国两大农业传奇人物,南袁北李,“南袁”相信大家都知道,就是我们的袁隆平院士,禾下乘凉梦,让全世界人民吃饱了饭。而与他并称的“北李”,估计很多人没有听过,他是我国杂交小麦之父李振声。

那么,李振声院士为国家做了哪些贡献,可与袁老齐名呢?为什么他的名字不被人熟知呢?本期我们就一起来回忆一下李振声的传奇故事,视频前的你支持李振声院士吗?如果支持的话,可以在屏幕上方打上我支持三个 字,助力中国农业欣欣向荣,长盛不衰,也请大家长按点赞加关注,您的支持就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小麦之父李振声一亩产多少(杂交小麦之父李振声)(1)

袁隆平

童年经历

一九三一年,山东淄博,李振声出生了,在这之前,山东刚刚发生了一场特大饥荒,数百万人饿死,再加上战争的摧残,幼年时期的李振声过得异常凄惨,食不果腹,基本的生存成了最渴望的事情。到了十一岁的时候,山东再次遭遇大旱,直到六月才开始降雨,农作物早已枯死,百姓苦不堪言,秋天更是像冬天一样,地上甚至结起了霜,绝望笼罩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小麦之父李振声一亩产多少(杂交小麦之父李振声)(2)

李振声

李振声也开始见证到饥荒年,人们的“真实面孔”,就像鲁迅笔下满纸写着“吃人”的年代,为了换得一口粮食,很多人家开始卖儿卖女,树皮、草根已经被啃食得几乎没有了,百姓痛不欲生,李振声自然也尝够了饿肚子的感觉,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依旧没有让李振声辍学,夫妻二人非常注重他的教育,用尽全力将孩子送往私塾。

小麦之父李振声一亩产多少(杂交小麦之父李振声)(3)

但在李振声十三岁那年,因为过度劳累,营养长期跟不上,疾病缠身的父亲去世了,生活的重担压在母亲头上,心疼自己的母亲,又想让弟弟继续完成学业,李振声的哥哥辍学外出打工了,给弟弟换取学费以及家庭日常开支,李振声在学习上天赋极高,成绩优异,每次都能名列前茅。但高二那年,家里条件实在太差劲了,无力支撑他继续读书。懂事的李振声自愿辍学,来到济南与哥哥一起打工补贴家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山东农学院的招生传单,其中,“包餐食”三个字,深深吸引了李振声!

小麦之父李振声一亩产多少(杂交小麦之父李振声)(4)

李振声

免费吃饭,这在当时那个年代,根本想都不敢想,为了这个伟大的理想,李振声报名了且顺利通过了入学考试,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因为挨过饿,他深刻的知道,农业的发展对于祖国进步来说,有多么重要,因此在大学期间,他刻苦学习,对于农作物的特性以及育种等工作,有了深刻的认知,且对小麦研究有了很大的兴趣,还培养出了一些优良的小麦品种,帮助当地农民增长增收,老师们因此对他颇为赏识。

小麦之父李振声一亩产多少(杂交小麦之父李振声)(5)

李振声

一九五一年,李振声从大学毕业,因为出色的成绩,被分配到了北京中科院工作,当时负责的正好是牧草研究,这为他之后的杂交路奠定了基础。一九五六年的时候,中国农业再一次遭到大危机,小麦条锈病蔓延,产量大幅减少,众所周知,小麦与水稻是我国主要的两种农作物,因为气候环境的差异,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北部地区,一种主要在南方,一个负责面食,一个就是大米。

小麦之父李振声一亩产多少(杂交小麦之父李振声)(6)

李振声

因此,袁老与李振声院士,一南一北,工作就是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但他们的人生轨迹却何其相似,都是经历过祖国饥荒年代,然后奋发图强,立志让世界人民吃饱饭。

而此次的条锈病,是锈病菌对小麦的感染,会在麦子上,形成大片的锈迹斑块,从而阻挡农作物的光合作用,造成水分流失,因此,一旦遇到这种病症,小麦轻则没有饱满的果实,重则直接枯萎死去,最重要的是,这种条锈病传染性强,危害极大,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简直就是雪上加霜。恰在此时,祖国发起建设大西北的号召,李振声积极响应祖国,前往大西北的一个小镇进行研究,而那里正式条锈病最严重的地区,因为该病的大面积扩散,小麦已经减产百分之三十以上,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当地农民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

小麦之父李振声一亩产多少(杂交小麦之父李振声)(7)

李振声

杂交小麦研究过程

研究人员去了之后,了解到基本情况,立刻就展开了研究,他们准备发明出一种杂交抗病小麦。但那样的紧要关头,慌不择路的同事们全都选择了一种简便之法,那就是让抵抗力更好的小麦,与弱势小麦杂交,也就是“近缘杂交”,但李振声有不同的看法,因为他考察过,现有的小麦根本没有抗病性极强的品种,即便如今能够成功,过了三五年,锈病菌变异,小麦田还是得遭殃,因此,他与导师冯兆林想要跳出这个圈子,寻找新的杂交品种,长久的解决小麦抗病性问题。

小麦之父李振声一亩产多少(杂交小麦之父李振声)(8)

李振声

正好他想到了之前研究的牧草,牧草抗病性极强,就算不打理,依旧能长得郁郁葱葱,对于锈病菌直接免疫,因此,李振声异想天开,想要将牧草的抗病能力,通过科学的手段,转移在小麦身上,一劳永逸,想法很完美,现实很残酷。科学研究从来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更何况生产周期比较长的农作物。在之后的二十多年里,李振声遭到了许多质疑、诋毁、失败。有人说他简直是在做梦,粮食与草杂交,这不是天方夜谭么?还有人批他是在哗众取宠,浪费国家资源。为了保住自己的研究项目,他只能一边研究当下流行的近缘杂交,一边搞远缘杂交。经常在实验室里过夜。

小麦之父李振声一亩产多少(杂交小麦之父李振声)(9)

李振声

也因为他这种不屈精神,以及拿出来的远缘杂交的实验成果,堵住了众人的悠悠之口。这还不是最心酸的,在研究小麦与牧草杂交过程中,他发现第一代成果出现了许多问题,不仅是个四不像,还出现后代分离问题,为了彻底理清前因后果,李振声只好从头学习细胞遗传学,再次进行了成千上万次的研究,最终找到了问题所在。

小麦之父李振声一亩产多少(杂交小麦之父李振声)(10)

而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终于在一九七九年,李振声成功了,从八百多种牧草中,筛选出长穗偃麦草,这种草在与小麦杂交后,得到的小偃6号,对于当时的条锈病、生理小种等都具有极强免疫力,且产量高,出产品质好,是当时最强大的小麦品种。“小偃6号”首次在陕西试种后,一举击败其他竞争者,成为主要种植品种。李振声也因此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此时的李振声已经快五十岁了,一项研究,从青年时期,到白发尽显,属实不易。

小麦之父李振声一亩产多少(杂交小麦之父李振声)(11)

李振声

李振声的多项贡献

在“小偃6号”推广开之后,逐渐衍生出了近五十多个新品种,累计推广三亿多亩,增产的小麦超过了一百五十亿斤。

尽管如此,李振声并不满足,他觉得自己是失败的,因为“小偃6号”研究时间太长了,没有及时拯救更多人,自己的一生也不该仅这一项成就,于是他马不停蹄的开启另一项研究,这项研究就是“蓝粒单体小麦”系统,也就是说在一个麦穗上,让它长出不同颜色的种子,这样科学家用肉眼就能快速挑出想要的种子,减少实验与量产的烦恼,而这项技术的研发,仅仅用了三年,累计推广面积一千万亩以上。

小麦之父李振声一亩产多少(杂交小麦之父李振声)(12)

李振声

一九八七年,面对粮食三年没有增产的情况,李振声主动请缨,与同事在淮海地区刻苦钻研,积极展开中低产农田的相关治理工作,这场农业科技的改革被称为“农业界的 淮海战役”。

一九九五年,因为中国粮食产量连年不稳定,有个美国作家就写了一本书,《谁来养活中国人》,他认为在未来几十年间,中国耕地面积减少,人口增加,粮食产量连年下降,估计养活不起自己了,文章一发,瞬间引起巨大轰动,各项数据也成为外界攻击中国的武器,零五年,李振声在亚洲博鳌论坛上为国正名,他向大众展示了近十四年间,中国粮食产量的所有数据,强烈驳斥了该作家的观点,并用实际情况证明:中国人,能养活自己!

小麦之父李振声一亩产多少(杂交小麦之父李振声)(13)

李振声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他又多次在学术会议上,为粮食安全发声,呼吁大家保护耕地,维持粮食的自给自足,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今,在农产品扶持政策上,国家也给予了很大的优惠,李振声的努力,为了农民,也为了全人类能吃饱饭!

好了,本期视频到这里就结束了,对于中国杂交小麦之父李振声院士,大家有什么看法?可以在评论区说出你的观点,喜欢小编视频的朋友,也请大家长按点赞加关注,不会错过之后更多精彩内容,我们下期不见不散!

养活上亿国人!比肩袁隆平的“杂交小麦之父”中国的饥饿拯救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