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物种变异(切尔诺贝利事件之后)

核爆炸发生后的切尔诺贝利,真的存在变异生物吗?自从附近的居民迁移后,这里成了“动物的天堂”,据说有人被巨型老鼠袭击过!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朋友,请给队长来个强烈推荐,咱们马上开讲。

先回顾一下这场爆炸事故。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工作人员对4号核反应堆进行试验调试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突发情况。一声巨响,4号核反应堆上方重达一千两百多吨的穹盖被直接炸到半空中。整个厂房及周边,瞬间被夷为平地,距离最近的31名工作人员化为飞灰,尸骨无存。切尔诺贝利4号核反应堆发生了爆炸,泄露了至少20000伦琴以上的辐射,是广岛原子弹的数百倍。

切尔诺贝利物种变异(切尔诺贝利事件之后)(1)

核反应堆爆炸后,放射性物质铺天盖地地往外蔓延。当时,这座核电站旁的小城居民,从远处看到了蓝色光束,孩子们在漫天的石墨颗粒中打闹嬉戏。他们根本不知道,此时他们眼前的这些,都将会夺走他们的性命。一个噩梦正在上演。

上万人会因为放射性物质的影响感染各种疾病,终身无法治愈,甚至多年以后,核电站50千米范围内的癌症患者、儿童甲状腺患者等急剧增加,至今仍有因核泄漏导致畸形胎儿的出生。

如今,距离切尔诺贝利核爆炸事故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这里依旧弥漫着阴森又诡异的氛围。灾难留下的阴影,至今还笼罩着无数人。

不仅如此,这场灾难,动植物也没有幸免。放射性尘埃把一千多公顷的森林都染成了红色,许多树木的基因发生了突变,形态反常。而且在事故发生后的数年间,很多动植物的外形都出现着畸变。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变异的巨型老鼠传说了。

切尔诺贝利物种变异(切尔诺贝利事件之后)(2)

变异巨鼠传说

切尔诺贝利核爆炸事故对人类和动植物造成严重影响,那传说中的变异生物,是否真的存在?我们接着来说。

1996年春天,一支由美国、俄罗斯、乌克兰三国科学家组成的9人科学考察小组,首次进入切尔诺贝利禁区。他们来到这片废墟上,考察这场震惊世界的核原料泄漏事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9名科学家全副武装,尽管准备充足,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当他们认真地按程序进行探测取样时,附近突然传来一阵刺耳的尖叫声,一只动物猛地窜了出来。两名乌克兰科学家见状,找准时机扑了上去,经过一番折腾,活捉了那只动物。他们惊异地发现,它竟是一只变异的巨型老鼠,随后,它就被放进铁笼里。

夜晚,当科学家们正准备着晚餐时,他们周围竟围满了和笼子里那只一模一样的巨鼠。他的助手拿起一根金属帐篷杆,想驱走最前面的老鼠,但是巨鼠突然一跃而起将他扑倒在地。

切尔诺贝利物种变异(切尔诺贝利事件之后)(3)

随后,巨鼠撕咬着助手,其他十几只巨鼠也窜了出来,把他疯狂蚕食。

其余科学家们顾不得害怕,立马爬上车飞驰而去,巨鼠听到动静,丢下伊凡的残躯,向已经开动的汽车追去。不顾一切的巨鼠将轮胎咬漏气了,汽车瞬间停住动弹不得。巨鼠越聚越多,团团围住汽车。结果可想而知,考察小组招架不住大量巨鼠的攻击,无一生还。

据说,最后还是乌克兰出动了军队,消灭了所有能发现的巨鼠群。后来的科学检测表明,当时厂区的老鼠并没有因为事故死去,而是在强辐射的影响下发生了异变。

如果这个传说是真的,那么这些军队是怎么找到全部的巨鼠并让它们灭绝了呢?而如果不是真的,那为何人们会对此事深信不疑。

变异生物真的存在?

变异后的老鼠身形巨大,行动敏捷异常凶猛。这类变异生物真的存在吗?此外还有哪些变异生物呢?

直到2000年底,禁区之外的核电站依然在照常运作,对于辐射泄露的清洁工作也一直在进行着,来到这里的人都表示,从没见过巨型怪物。

切尔诺贝利物种变异(切尔诺贝利事件之后)(4)

真的没有变异生物吗?其实不然。比如科学家发现,事故导致畸形动物大量出生,更可怕的是,很多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死亡了,其余活下来的,几乎都长了附肢。

而且当地人发现,在乌克兰的感染地带生活着一种变异的动物,它有着巨大的牙齿,脖子很长,腿很短,形似袋鼠,科学家推测是土狼的变异形态。

如今,当地还流传着许多变异生物传说,这些奇闻无不挑动着人类的好奇心。过量的核辐射确实会引起生物的基因变异,即使像巨鼠这样的变异概率比较小,但队长觉得,这也不能排除其存在的可能性。

除此以外,近期关于切尔诺贝利的一则报道倒是引起了队长的关注,据说最近切尔诺贝利地下的放射性物质竟然出现了复燃!而导致复燃的罪魁祸首竟然是雨水。

怎么回事儿呢?其实水在核裂变反应中充当了化剂的作用,当初事故之后,苏联在4号反应堆上建了石棺,用来封闭放射性物质,没想到现在石棺老化出现裂缝,雨水竟流了进去,可以说是让人防不胜防啊!那这次复燃会不会再次引发爆炸呢?我们将持续关注!

好了,世界很美好,感谢有你们,点赞加关注,咱们下期不见不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