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感染用公筷(为啥要用公勺公筷)

“文明餐桌,公筷行动”

倡导实行分餐制、公勺公筷制

坚决打好舌尖上的战“疫”

日前,市文明办、市直机关工委、市市场监管局、市卫健委、市文广旅游局、市商务局、市教育局、市妇联、市工商联等部门及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哈尔滨广播电视台联合发出“文明餐桌,公筷行动”倡议书,倡导实行分餐制、公勺公筷制,坚决打好舌尖上的战“疫”。那么分餐的好处有哪些?听听市疾控中心专家、市传染病院专家怎么说。

据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郭淑珍介绍,中国人喜欢聚餐、合餐。殊不知,这种看似亲密无间的饮食方式隐藏着很大的健康隐患,极大增加了食源性疾病的传播风险。如果不用公筷,一道菜品在食用过程中有可能成为病毒传染池。餐桌上如果有一个人患有消化道传染病,这个患者夹菜时就会将唾液带入菜品中,其他食用这道菜品的人就会增加传染疾病的概率。

防止感染用公筷(为啥要用公勺公筷)(1)

郭淑珍建议,两个人以上就餐就要使用公筷和公勺。

家庭进餐的时候,个人的餐具要分开清洗和存放。

在公共聚餐时,建议在每一道菜品旁边放一双公筷,在汤旁边放一个公勺,每个人都用公筷和公勺把食物盛到自己的餐盘里就餐,这样能大大减少传染病传播的可能。

防止感染用公筷(为啥要用公勺公筷)(2)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前列,而在疾病的各类传播途径中,唾液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从公共卫生的角度而言,使用公筷和公勺是文明用餐的行为,可以有效降低传染病的传播和暴发,在保护自己的同时,可以有效保护他人。

防止感染用公筷(为啥要用公勺公筷)(3)

市传染病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张铮介绍,分餐能避免很多消化道(粪口途径)传播疾病,比如甲肝、手足口病、痢疾等。目前,有新冠肺炎患者粪便核酸检测呈阳性,说明新冠肺炎病毒有通过消化道传播的风险。同时,如果就餐者口腔、胃等消化道黏膜出现破溃,合餐时易增加感染梅毒、艾滋病、乙肝、丙肝等非消化道传播传染病的感染风险。

防止感染用公筷(为啥要用公勺公筷)(4)

因此,张铮呼吁,餐桌举止无小事,处处见文明。

推动就餐移风易俗,

用“小餐桌”带动“大文明”,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养成使用公筷公勺的健康良好习惯,

切断食源性疾病传播途径,

谨防病从口入,

既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他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