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敬拍过的电影(一个爱的制造者)

艾敬拍过的电影(一个爱的制造者)(1)

4月18日下午,艺术家艾敬在北京三里屯PAGE ONE书店,带着她的第一部全英文新书《Aijing Love Art 2007-2017》召开了大陆地区新书发布会,香港地区也在当天上架发行。

艾敬拍过的电影(一个爱的制造者)(2)

当年一首《我的1997》让艾敬风靡了亚洲乐坛,在这首歌中,她代表许多人表达了对香港的情感和向往。选择在2017年发布的这本全英文画册,是艾敬这十年以来艺术家身份的记录,见证了她的蜕变;同时也是艾敬对香港回归二十周年的献礼。

现场的艾敬有些紧张,她幽默地形容自己的体温已经到了40度,笑起来有点羞涩。和一般的艺术家不同,大部分艺术家喜欢封闭式的创作,人际关系简单到甚至可以用贫瘠来形容,而艾敬是一个完全打开自我的艺术家。可能也是因为她的作品大部分以“LOVE”为主,而“LOVE”这个贯通古今、不分国别种族的主题需要完全开放的自我。艾敬也的确是一个喜欢分享的人,有美好的事物、好吃的食物她都会第一时间跟朋友分享,也正是因为这种热爱分享的精神,她的艺术才能为那么多的人感知和欣赏。

艾敬拍过的电影(一个爱的制造者)(3)

#从 音 乐 走 向 视 觉 艺 术#

作为中国最具有才华的民谣女诗人,当年的艾敬在音乐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自己写歌唱歌,签约了国际级的唱片公司,在1997年参加美国的CMJ音乐节。同时也是在美国,艾敬的艺术生涯发生了一次重大的转变。

艾敬拍过的电影(一个爱的制造者)(4)

当年一首《我的1997》让艾敬风靡了亚洲乐坛,在这首歌中,她代表许多人表达了对香港的情感和向往。选择在2017年发布的这本全英文画册,是艾敬这十年以来艺术家身份的记录,见证了她的蜕变;同时也是艾敬对香港回归二十周年的献礼。

在纽约的一家书店,艾敬第一次知道了波普艺术家Keith Haring,看到了“LOVE”字样的小画册。就在那个时候她感觉到自己跟当代艺术产生了关联。而刚好在1999年,她的专辑《中国制造》因为没有通过审核而不能再大陆地区发行,让她决定改变生活轨迹,开始拿起了画笔,定居在纽约。“我几乎决定了要做一个深刻的转变,我意识到,视觉艺术的创作更加符合我的个性。”

艾敬拍过的电影(一个爱的制造者)(5)

从音乐到绘画,艾敬对于艺术的热爱从未消退过,她只是在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寻找新的载体。每个人都该是属于未来的,要向前看,所有的一切都是过去的延续。音乐对于她来讲依旧是治愈、抚慰的良伴。这种具有温润力量的情感记忆其实也一直陪伴在她左右。

#艾 敬 的 十 年#

2007年,艾敬第一次以职业艺术家受邀参加展览。2007到2017这十年间,艾敬出版和发行了五本画册和文集,参加了海内外多次的个展和群展。对她来说,虽然每一次的进步都比上一次更难,但是她的创作也在这段时间里发生了质的改变。

在意大利昆布罗修美术馆的馆藏中,有一幅达芬奇的作品《音乐家肖像》,作品中被旁人所忽视的那张乐谱,正是艾敬发现自己与达芬奇有某种共鸣的关键因素。为此,艾敬创作了一件有旋律的装置作品,用它与达芬奇对话。这也是艾敬觉得在自己艺术创作生涯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作品,因为对她而言,分享这样的经历可以让人们跨越时间和空间,跟逝去的大师产生对话,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艾敬拍过的电影(一个爱的制造者)(6)

《音乐家肖像》,1485年,意大利,达芬奇

在这些大大小展览中,艾敬也创下了几个第一。第一位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中华艺术宫、米兰昆布罗休美术馆举办个展的当代艺术家,在纽约知名画廊Marlborough Gallery举办个展。在国际艺术的浪潮中崭露头角,艾敬在2017年完成了身份的转换。

#属 于 艾 敬 的 艺 术 语 言#

“I believe in the power of love; I’d like to call myself a love maker, I will continue to pursue, it can never be enough.”

——艾敬

像艺术家Keith Haring和Robert Indiana一样,艾敬选择了“LOVE”这个字符作为自己的视觉语言,但也有自己独到的表达,她做的不只是架上作品,也有装置作品。用不同的材料结合起来,传达出她要表达的信息。“从视觉语言的成立到这件作品的精神内核都围绕着‘LOVE’的主题,‘LOVE’从来就不是一件单一的描述。”

艾敬拍过的电影(一个爱的制造者)(7)

视觉艺术的创作中,“LOVE”是艾敬沿用的符号,就像她名字的寓意,Love and Respect,爱与敬。“LOVE”包含了对环保、和平、亲情等大爱,也有艾敬自己对生活的感想。她坚信,不管是顺境或是逆境,只要把磨难化为动力,用爱创造爱。当爱成为了一种信仰时,艺术就能主宰爱到达的地方。

艾敬的架上系列作品“ I Love Color”与在此之后延伸的另一系列作品“Walking in the Sun:烈日下的行走”,都是因“LOVE”符号而产生。艾敬在后者的创作中强调了光的作用,更有独创性,给观众创造出了目眩的视觉感受。除了“LOVE”符号,对于光的渴望也贯穿了艾敬的创作,因为在她看来,色彩表现是源于对光的追求。

艾敬拍过的电影(一个爱的制造者)(8)

《I Love Color #26》,艾敬

艾敬拍过的电影(一个爱的制造者)(9)

《Walking in the Sun #5》,艾敬

关于《Aijing Love Art 2007-2017》

无论是作为民谣歌手,还是视觉艺术家,艾敬既是一位艺术的通灵者,也是一位手工匠人。手是艾敬认为自己身体最美的部分,而这双手始终是为她完成想象力的将军和士兵。就像她说的:“I am a love maker, 一个爱的制造者。”

艾敬拍过的电影(一个爱的制造者)(10)

这次新书的封面也正是一双手,是艾敬在意大利米兰的昂布罗休美术馆《对话》展览中的作品《AI Pray》,艾敬说道,这幅作品无论是纹路还是形状完完全全就是自己的双手,是用金属材料通过3D打印创作出来的。这幅作品用于对话该美术馆中的馆藏雕塑艺术家米科蒂的作品《Prayer》。

她开玩笑说意大利人做雕塑就跟东北人做饺子一样熟练,这一番话逗笑了现场的很多人。幽默的艾敬致力去发现中西方文化之间共通的地方,其实在宗教意义中,手和心是共通的,无论哪个民族的祈愿、祈祷的手势都是双手合十,正如这幅作品展示的这样。

艾敬拍过的电影(一个爱的制造者)(11)

这本画册收录了艾敬的艺术作品和她亲笔书写的创作历程,以及诸如Benjamin Genocchio (Armory Show 军械库艺博会总监)、陈履生(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艺评人、策展人、艺术家)、赵力(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等专家关于艾敬的评论文章,以文献类的形式解读艾敬的艺术作品,有别于以往的第一人称论述型。

整本画册分为三个章节,以倒叙的形式展示了艾敬十年以来的创作。她的艺术语言通过全书一百八十多页的图文内容完美诠释,这将是了解艾敬的视觉艺术创作的最佳途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