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靠哪部作品获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并非是文学而是西方人选中了作品中的社会背景)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并非是文学而是西方人选中了作品中的社会背景,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莫言靠哪部作品获诺贝尔文学奖?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莫言靠哪部作品获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并非是文学而是西方人选中了作品中的社会背景)

莫言靠哪部作品获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并非是文学而是西方人选中了作品中的社会背景

这就证明了他的作品,符合西方人的价值观。获奖是在鲜花与掌声中,为了让更多的中国人“受益匪浅”。

我们都知道,东西方的文化,是不尽相同的;东西方的信仰,也是有差别的;由于信仰不同,所带来的价值观,肯定不能异曲同工。

世界上大体上有三大教派,天主与耶稣基督教的上帝派,这是大部分西方人所信仰的一大教派;然后,是中东地区文化流行的伊斯兰教派;还有古老的东方流传的佛教文化。伊斯兰教和佛教,这两个教系,大部分是在古老的东方。特别是佛教,盛传于东亚各国。

我国很早就流传入了佛教文化,加上自己土地生长的道教思想,而西方人信仰的天主教与基督教的文化,在中国仅有一二百年的历史。佛教文明,在中国已经有一千六百多年以上的历史。

由于佛教文明流入到中国比较早,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与文学作品中,大量地体现和反映出的,只有佛教思想和道教理念。特别是在我国的四大名著中,《西游记》,如来佛的法力无边,孙悟空的能耐再大,一个跟头能翻出十万八千里,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心;《西游记》中,道教的代表是张果老;《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和《水浒传》中的“梁山聚义”,所反映的思想,都与佛教的传统文化有关;《红楼梦》里,贾宝玉在反抗封建社会的思想文化中,终于抵抗不过而败下阵来,出家当了和尚,这些作品都反映出佛教传统文化在文学作品中的深刻影响。

我们认为,《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四大名著”,但要拿到国际诺贝尔文学奖上,不一定就能评上“诺贝尔文学奖”?在中国文化的文学史上,这四大名著的地位无可撼动,谁都无法比拟,这是不争的钢铁事实。不管超越多少年?这四部文学著作,永远都是闪烁着思想光辉与文学光芒的顶尖“巨作”。

即便是莫言先生的《蛙》荣获了国际诺贝尔文学奖,也无法撼动四大名著在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历史地位。

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也有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是中国文学历史上的旗帜与骄傲。无论是从宏观上记载中国历史的伟大进程,还是从民间、民俗上描绘中国文化的深刻面貌,再到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我相信,肯定会有超越时代的伟大篇章,跨越历史鸿沟的文学巨作。

姚雪垠先生的文学巨篇《李自成》;陈忠实先生描写陕西人民百年历史的《白鹿原》;回族作家霍达女士的《穆斯林的葬礼》;还有那些革命先辈为了挽救中华民族,感人肺腑和震撼人们心灵的红色记忆,在中国革命史诗中产生的革命烈士篇章《红岩》,英雄人物《欧阳海之歌》,社会底层人物路遥先生与命运抗争的文学著作《平凡的世界》,浩然先生描写社会主义时代,走集体化道路的《艳阳天》和《金光大道》,都是中国文学史上可圈可点的优秀作品。但这样的优秀作品,如果拿到国际诺贝尔文学奖上,我相信,绝对不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们的青睐与认可。

原因很简单,他们根本看不懂,也无法理解中国的文学作品,竟然弘扬的是公而忘私?勇敢而无畏的民族大义和高尚的精神?中国的文学,伟大而浩瀚?像广阔的天空和宇宙,能在地球的大地上方显英雄本色。

我们的文学作品,与他们的信仰不同,宣扬的主题不同,弘扬的精神与价值观也不同,不可能得到西方人的肯定和认可,这是不争的事实。

西方人认可的,是要符合他们的信仰,符合上帝的旨意,符合天主教派和基督文化的思想内涵。

我们的文学作品,如果宣扬的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道德精神,估计不会入西方社会的法眼。这两种不同的文化精髓与道德概念,怎么能被西方人认可呢?这也是两种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人性伦理道德方面,从根本上的较量。

而莫言先生的文学作品,与这些作品有本质上的区别,是绝对不同的。他所提倡和宣扬的,正好符合西方社会的文化观念和思想道德上的行为准则。所以,他的文学作品,才能得到西方人的青睐和肯定。

首先,莫言先生的文学作品,是谁翻译出去的?是一位名叫葛浩文的美国教授。多少年来,这位名不虚传的葛教授,为了莫言先生的文学著作,从来都是呕心沥血,兢兢业业地帮助莫言先生翻译文学作品。假如没有葛浩文教授的励精图治和全力提携,西方人不会读懂和欣赏到莫言先生的文学著作。

而莫言先生的文学作品,都是依赖葛浩文先生的翻译,才传播到西方社会的。

其二,莫言先生的文学价值观,首先得到了葛教授的充分认可,这是不争的事实。

其三,莫先生的文学作品,在中国大陆,是开创弘扬西方社会价值取向的代表之作。他在自己的作品《丰乳肥臀》中,描写了一位中国妇女,为了传宗接代生儿子,曾与各种不同类型的八个中国男人苟合,都没有达到和满足自己的欲望与要求。

最后,人生遇到了一位来自于西方社会的瑞典神父(这位神父不是天主教的就是基督教的)。上帝在西方人的眼中,是多么神圣?多么值得臣民去爱?于是,她与神父产生了真正的爱情。这爱情,在西方人的眼中,是多么神圣而美丽?瑞典神父和中国女人用爱情的力量,终于完满地造就出一位中西合力的爱情结晶——男孩。这就是爱情的力量,满足和实现了这位母亲最终的美好心愿。莫言赞美这样的母亲伟大,取名为《丰乳肥臀》,一个独具韵味和充满诱惑力的小说名字。

这是莫言先生第一次,用文学创作的形式,赞赏与描绘了西方男人的魅力和创造能力,他赞美了上帝与神父。同时,也证明了他的价值观,已经融入了西方文化,这是他一部重要的文学著作。

其四,莫言先生用崇尚自由与个性解放,描写和撞击了计划生育的社会现象。莫言先生的文学作品《蛙》,之所以能够于无声处听惊雷?惊天地,泣鬼神般地荣获了国际诺贝尔文学奖。与他敢于冲破束缚,大胆描写和勇敢撞击中国社会,在计划生育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社会企图用政策控制人口增长?而在下面的民间,有一股暗流涌动的力量,在极力地抵触这种做法?而他的姑姑,头顶鲜花,胸挂勋章,从抗日战争的战场走来,正是做计划生育工作的急先锋。

特别是她感受到自己的丈夫驾机逃往台湾省以后,为了洗清自己沾染上的污迹,她不辞辛苦,拼命工作,用努力做好计划生育的本职工作尽犬马之劳。不惜背负骂名和得罪本家族的七大姑八大姨们,也要下得了手术刀,为女人和男人们结扎,绝育,带环。这在西方人的眼中,是一位什么样的社会角色呢?

在这部获奖的作品中,国际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帕瓦斯特、伯格给予的评价中,说出了这样一番话:“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没有真理、常识、或者同情心的世界,这个世界的人鲁莽且可笑”。

从莫言文学获奖的评语中,我们可以看出来,他们看中的作品中的价值在哪里?不是文学作品的优胜?而是我们的社会背景:“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没有真理、常识、或者同情心的世界,这个世界的人鲁莽且可笑”。

从历史上看,“鸦片战争”,西方人用炮舰政策打开了中国关闭自守的大门,他们从来就没有瞧得起中国。这段简短的评语,更加证明了西方社会一贯的思想与眼界。

法国作家雨果先生曾经说,法兰西和英吉利,是两个“强盗”。这两个“强盗”自称是“文明人“,但这两个“文明人”,恰恰抢劫了被他们称为“野蛮人”的中国圆明园。

西方人惯用藐视中国人的眼光,为什么要这样偏爱和推崇莫言先生的文学作品?就是看中了他在文学作品中的价值观,符合上帝的法眼和西方人的口味。

一旦作品获奖,在一片鲜花与掌声中,即可将莫言先生的文学作品推向中国的文学市场,让更多的中国人“受益匪浅”。

这个厉害呀,用孙子兵法上的一句话来说:“兵者诡道也,不战而屈人之兵”。

莫言先生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在一片鲜花与掌声中他接受了这项大奖

莫言先生的文学著作《丰乳肥臀》

他的获奖作品《蛙》

西方文学推崇他说明他的价值观符合西方社会

西方社会信仰和崇尚上帝

翻译莫言先生文学作品的美国教授葛浩文先生

葛浩文教授十分喜爱莫言先生的文学作品

莫言先生的粉丝

莫言先生的粉丝找他签名

莫言先生与粉丝合影

他的获奖作品打开了中国的文学市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