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也妮葛朗台第一章心得体会(网格本归来)

小编的话《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人间喜剧》的基本主题在此得到体现,其艺术风格最能代表巴尔扎克的特点《欧也妮·葛朗台》成功塑造了一个狡诈、贪婪、吝啬的资产者典型,并通过他的发家,高度概括地反映了法国大革命以后社会财富和权力再分配的历史《高老头》中野心家追求名利的挣扎与高老头绝望的父爱交错之下,使小说内容更显得光怪陆离,动人心魄,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欧也妮葛朗台第一章心得体会?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欧也妮葛朗台第一章心得体会(网格本归来)

欧也妮葛朗台第一章心得体会

小编的话

《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人间喜剧》的基本主题在此得到体现,其艺术风格最能代表巴尔扎克的特点。《欧也妮·葛朗台》成功塑造了一个狡诈、贪婪、吝啬的资产者典型,并通过他的发家,高度概括地反映了法国大革命以后社会财富和权力再分配的历史。《高老头》中野心家追求名利的挣扎与高老头绝望的父爱交错之下,使小说内容更显得光怪陆离,动人心魄。

人文社新“网格本”版《欧也妮·葛朗台 高老头》选用的是傅雷的译本。提到中国近现代翻译史或者民国的翻译家,一个绕不开的人物就是傅雷。人们说,“没有他,就没有巴尔扎克在中国。”

傅雷(1908—1966),中国著名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傅雷一生翻译了四十三部文学名著,各种中译本累计发行近千万册。就介绍法国文学来讲,翻译数量之多,译文特色之鲜明,译作影响之大,至今无人能出其右。傅雷不仅提倡,也确实达到了“化境”。他的译文已成为汉语文学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读者心中读法国文学作品的首要选择。

今天为大家分享翻译家李健吾为《欧也妮·葛朗台 高老头》所写的译本序(节选)。

译本序(节选)

作者:李健吾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生于一七九九年五月二十日,是法国都尔人。他活到一八五〇年八月十八日,在巴黎弃世。《欧也妮·葛朗台》与《高老头》是他总称为《人间喜剧》的作品中的两部。《人间喜剧》由约莫九十部长篇和中短篇小说所构成。巴尔扎克第一次正式用他的名字发表作品是一八二九年,当时他已经三十岁了。他经过长达十年的摸索、学习以后,给法国小说开辟了一个新天地,给后人建立了一个直到现在想摆脱而摆脱不掉的现实主义传统。在他以前,法国有它自己的小说传统,无论是书信体、自传体、叙述体、对话体,都给人一种故事的感觉:它反映社会某个角落、某个状态、某种情调,然而不是牵一发而动全局的感觉。他在《拜耳先生研究》中曾经讲起他的抱负:“我不相信十七、十八世纪文学的严峻方法描绘得了现代社会。在我看来,把戏剧成分、形象、画面、描写、对话介绍到现代文学里头,是势不可免的。”他尽到了他自许的历史的“秘书”的职责,这是他在《人间喜剧》“前言”中许的愿。他用那么多人物,那么多杰作还了他的愿,而他的时代却欠下他的情分,涨红着脸,低着头,就是不给他荣誉,不给他公道。

巴尔扎克像

他的父亲本来姓巴尔萨,一七四六年生在一个农民家庭,成了这个农民家庭中的第一个知识分子。一七七六年,他为了向上爬,和十七世纪书信家巴尔扎克接上了宗,便以这个姓在路易十六驾下的庞大松散的政务欧也妮葛朗台第一章心得体会(网格本归来)(1)会议里当上了一名并不高贵的秘书。后来,他又投入资产阶级革命阵营,一七九五年被任命为国家第二十二师的粮食部部长,于是一七九七年,这位五十一岁的新郎带着他的十九岁的新婚夫人去了师部所在地都尔,一直活到一八二九年,可以说是四世为人了。

一八一四年底,全家人搬回巴黎,老头子被任命为第一师的粮食部部长。这期间巴尔扎克中学毕业,在一家律师事务分所当小练习生,同时在巴黎大学法学院听课。一八一九年初,他得到法学士证明书。可是,尽管父亲这时正被迫退休,他却不肯进法律界,偏要做出路渺茫的文学家。孩子很固执,家里人拗他不过,只好允许他独自留在巴黎,而全家搬到巴黎的东郊居住。这是他最苦闷不过的时期。一个人住在阁楼里,冬天没有煤火,还得想主意把戏写成。他赶时髦,用克伦威尔做题材,把他写成一个冷酷的有野心的阴谋家。他还想把戏写成诗剧。

电影《巴尔扎克传》剧照

这个不懂人情世故和阴谋诡计的幻想家,总在想找门道发财,却总发不了财。他搞印刷所,欠下母亲五万多法郎;他办铸字局,亏了本,不得不盘给他的债主——他的老情人的儿子,眼睁睁地看着人家靠它赚钱。他回到创作已经三十岁了。他开始发表《人间喜剧》的头几部著作,从而结束了他苦磨苦炼的学习。他的《驴皮记》引起即将去世的大诗人歌德的注意。巴尔扎克的新手法吸住了他。歌德一眼看出作者和他十八世纪的写法不同了,有“最新风格”。欧洲现代小说的传统诞生了,我们有了《欧也妮·葛朗台》,有了《高老头》,以及由其他许许多多小说所构成的《人间喜剧》。

巴尔扎克手稿

译者没有译出《欧也妮·葛朗台》一书的献辞。它对我们领会欧也妮的形象和品行不无帮助。译文如下:

“给 马利亚

你的画像是这本著作的最美丽的装饰。愿你的名字在这里像一个被赐过福的黄杨枝子,为了庇佑家室,不知道从哪棵树上采来,经过宗教的圣化并被虔诚的手所更新,因而永葆常青。

德·巴尔扎克。”

“马利亚”是谁,一直是个谜。巴尔扎克把“马利亚”看作欧也妮的原型,自己却守口如瓶,女方更是三缄其口。但是,法国二十世纪中叶的学者终于给出了圆满的答案。《真正的欧也妮·葛朗台》揭开了这个讳莫如深的谜底。马利亚生于一八〇九年,姓达米弩瓦,一八二九年嫁给迪·夫勒雷伊;她母亲是一位相当知名的小说家,父亲是一位相当知名的法律界人士。巴尔扎克在遗嘱中提到马利亚,要人把他收藏的吉拉尔东雕刻的“基督”送给她。他在一八三三年十月十二日给大妹的信里说起他这位沉默寡言的情妇有了身孕:“……这个可怜、淳朴与美妙的资产阶级妇女……;我是父亲了,这是我要告诉你的另一个秘密。这落在一个温柔的女子身上,最天真的创造物,像一朵自天而降的花,悄不作声地来到我这里,不要通信,不要照料,说:‘爱我一年!我将爱你一辈子。’”一八三四年六月四日,她为巴尔扎克生了一个私生女儿。

欧也妮·葛朗台

欧也妮的外形是从马利亚这里移过去的。她的道德品质也从马利亚的一心相与和默默无声得到启示。这样一个老实巴交的外省女孩子,不懂得“什么叫作爱情,只照着镜子想:‘我太丑了,他看不上我的!’”然而她不退缩,“天真,老实,她听凭纯朴的天性自由发挥,并没对自己的印象和情感有所顾虑。一看见堂兄弟,女性的倾向就在她心中觉醒了,而且来势特别猛烈,因为到了二十三岁,她的智力与欲望都已经达到高峰。她第一次见了父亲害怕,悟出自己的命运原来操在他的手里”。“悟出了”和“怎么做”之间还有很长一段距离,然而她变了。我们在一些生活细节上看见她怎样顶撞父亲。她的爱情是主动的,战斗的;她敢于拿出父亲历年给她的全部金币转赠给他去西印度冒险的堂兄弟,不考虑一毛不拔的父亲对她的叛逆将做出怎样的处分!而对这缄默、等待、刚强、不知外界变化一任命运摆弄的老实绝顶的姑娘,她所一眼看中的堂兄弟却把她忘了个干干净净。他成了殖民主义者,人贩子,让她等了七年,没有一封信——我们错了,有一封信给她,宣告他要娶一位贵族小姐,送还她八千法郎(当时金币的价值),讨回交给她保存的梳妆匣。他想爬进买空卖空的封建贵人家庭,却又不甘愿为此而掏钱去了结父亲破产时所欠的债务。于是,欧也妮一言不发地为他还清了这笔债,让他如愿以偿;自己却在幽暗之中,像先前在悭吝的父亲看管下那样,人在金子堆里而精神却在极度贫穷之中挨日子:“这便是欧也妮的故事,她在世等于出家,天生的贤妻良母,却既无丈夫,又无儿女,又无家庭。”

《高老头》的主要故事,在一八三二年三月的《夏倍上校》的末尾,巴尔扎克借用律师但维尔之口谴责巴黎时就讲到了:“我亲眼看到一个父亲给了两个女儿每年四万法郎进款,结果自己死在一间阁楼上,不名一文,那些女儿理都没有理他!”这显然指的是高老头,给两个女儿都安排好了八十万法郎的陪嫁费,以百分之五的利息来计算,正好是四万法郎。这似乎是事实,不是小说家捏造的虚构。最初的版本,正文前面引用了莎士比亚《亨利八世》的标题:All is true(“一切都是真情实事”),一八三九年给取消了。然而你不能不相信。他反复强调不是他的小说污染巴黎,而是巴黎社会本来如此,污染的程度甚至于比他的小说还要严重。

《欧也妮·葛朗台》的长处在于朴素,他从《欧也妮·葛朗台》中收到的戏剧效果异常单纯。可是,他在《高老头》中的戏剧效果却见之于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然而殊途同归,更见功力。实际上,他们都带着居室、环境的烙印:一个是葛朗台的四个人的家庭生活,一个是杂七杂八的伏盖公寓。这里,故事不以面粉商为中心,而以穷学生拉斯蒂涅的社交活动为枝蔓。他一上手就致力于描写伏盖公寓:“一切都跟这寒酸气十足而暗里蹲着冒险家的饭厅调和。”他利用早饭的聚会一一介绍它的房客。通过房客把巴黎社会整个写到。铺得开,收得拢,有条不紊地一气呵成。高老头在这部小说的末尾结束了他的生命,而伏脱冷这个社会渣滓却方兴未艾,和拉斯蒂涅一样,开始走向变化多端的未来。《高老头》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起点。

事实上,《高老头》和《人间喜剧》的关系也正是如此。从这部小说起,巴尔扎克开始了《人间喜剧》人物的重新出现。他摸索出他心中人物交往的社会存在。从今以后,小说的人物不受一部小说的限制,和客厅一样,去者来,来者去,带着不同的时间所赋予的不同的新身份和新面貌,来来往往,帮他摆脱以故事为中心的局限性。新世纪有新要求。他的现实主义就这样以新手法开始了向社会进军的号角。他的做法为他的人物加深了他们的社会性和他们的历史性。

高老头

高里奥曾经利用资产阶级革命发财致富。他从一个普通的面粉商当上了巴黎一个粮食分会的欧也妮葛朗台第一章心得体会(网格本归来)(2)主席。他利用权力从西西里和乌克兰买进粮食囤积起来,再看准了时机高价卖出去。他的老婆很早就去世,给他留下两个宝贝女儿。他以母亲和父亲的感情培育她们,使她们受到高等教育。一个女儿“喜欢金钱,嫁给纽沁根,一个原籍德国而在帝政时代封了男爵的银行家”,另一个嫁给了一个旧贵族。女儿们在复辟时期进了高等社会,但是女儿们的父亲却被摒于门外,两个女婿不许他和她们公开往来,他只得住进这家伏盖公寓。而且他在公寓里的变迁也很大,他从一千二百法郎的膳宿费跌到九百法郎,最后在第三年,小说开始的年月,跌到四百五十法郎,临死前穷得搬进四楼。他的溺爱毁灭了自己。女儿的挥霍成了他替她们还债的无底坑。最后,他为两个女儿急出了病,人拖垮了,在叫唤女儿声中死去,在两家空马车送殡的行列之中入土。他能入土还是两个学生帮的忙。一个学生就是拉斯蒂涅,站在公墓的高处,蔑视巴黎高等社会,放完挑战性的空炮,到纽沁根太太家吃饭去了。巴尔扎克的笔墨对他并不留情,他的揶揄是有来由的:这个人物的原型据说是他最反感的法国资产阶级所崇拜的“侏儒怪物”梯也尔!

这就是巴尔扎克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埋头写出的揭示阶级变化的杰作。

(点击上图可购买本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