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春天的唯美古诗句(春天名句古诗词欣赏)

(七)1,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出自宋代徐铉的《七绝·苏醒》

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春分时节落雨飘洒雨声细微,杨柳岸斜风轻拂带回远方的客人。这个时节北方要来得晚一些,可知道此时的南方已是草长莺飞、花红柳绿了。

描写春天的唯美古诗句(春天名句古诗词欣赏)(1)

2,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满江红·点火樱桃》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春正好,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似火樱桃,如雪荼蘼,映辉斗艳。春色正浓,喜见春笋破土而出。母燕引着雏燕试飞,黄莺呼叫伴侣。春带愁来,不带愁去,令人伤怀。登楼望家国,有层山叠水相隔,炊烟已经被山挡住了,家在哪里呢?古今家国之恨,向谁倾诉。乡梦恐怕难以传到千里之外了,唯闻子规啼三更月。杜鹃声声劝归,人却难以归去。

此词描写词人因春归而想家的悲凉情绪,它以春景为媒介,充分体现了自家身世和国家命运都很悲惨的感叹,不仅在于它饱含深情厚意,更在于作者在写词时不是枯燥地、直通通地诉说,而在生动鲜活的意境描写中创造了幽远深邃的抒情境界。

描写春天的唯美古诗句(春天名句古诗词欣赏)(2)

3,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春风》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描写春天的唯美古诗句(春天名句古诗词欣赏)(3)

春风先吹开了京城花园中的早梅,继而让樱杏桃桃李也竞相绽放,令人感到生机盎然。春风的来临同样也给乡村送去了欢笑,春风拂过,田野里开放的荠花榆荚欢呼雀跃,欣喜地称道:“春风为我而来!”

 把村花村树描绘成为有感情的生命,尤其是农村百花火热的迎春之情,写得极其真切,创造了一种“神似美”。并通过将荠菜这个可爱的小生灵和梅花、桃花等相提并论,说明了春天是无私的:对花而言,春风过处,不管是园中名卉还是村头野花,都不会错过春风带给自己的花信;而春风也从不厚此薄彼,使它们呈现出一派欣然的景象。

4,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出自唐代王维的《桃源行》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月明松下房间静,日出云中鸡犬喧。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渔舟顺溪而下,追寻那美妙的春景,夹岸桃花映红了古渡口两旁。花树缤纷,忘记了路程远近;行到青溪尽处,忽然隐约似见人烟。走入了幽深曲折的山口,再往前,豁然开朗的一片平川。远望去丛丛绿树犹如云霞绮聚集,进村见户户门前翠竹鲜花掩映。

第一次才听说汉代以后的朝代,村民穿戴的还是秦代衣装。他们世代聚居在武陵源,在这里共建了世外田园。明月朗照,松下房光寂静;旭日升起,村中鸡犬声响起。村人惊讶地把外客迎接,争相邀请,询问那世上的消息。清晨的街巷,家家打扫花径;傍晚的溪边,渔樵乘船回村。当初因避乱世逃出尘寰,寻到这桃源仙境便不归还。从此隐居峡谷,再不管外间变化;世人求访异境,不过是空望云山。渔人不怀疑这是难得的仙境,但凡心未尽只把家园挂牵;出洞后他不顾隔山隔水,又决定辞家来此仙源。自认为来过的地方不会迷路,怎知道眼前的峰壑全然改变。当时曾记得山径幽深,沿青溪几回弯曲才到桃林。此日又逢春天,依然遍地桃花水;仙源何处,已杳杳难寻,不辨道路!

诗中将“桃花源”中的云、树、花、竹、鸡犬、房舍以及闾巷、田园等描绘成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表现了桃源中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处处洋溢着人间田园生活的气息。全诗笔力舒健,从容雅致,通过形象的画面来开拓诗境,充分反映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5,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

出自宋代晏殊的《诉衷情·东风杨柳欲青青》

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一春芳意,三月和风,牵系人情。

春风吹来,柳树发青芽,满眼春色。淡淡柳烟似有若无,一番春雨初霁之后柳色显得倍加清新,翠意撩人。那闺中女子对这春色视而不见,恹恹无绪,黯黯思睡,听到莺声却心生恼恨。眉毛弯弯如柳叶,腰肢婀娜如轻摇的柳枝,脸上仍是隔夜未整的残妆。柳芽茁长的春意,萦拂柳条的春风、柳枝上的莺啼、柳树间的烟锁,无不牵系着闺中人的情思。

这首词,上片以景衬情,下片则描绘人物时蕴情会意。全词着意描写浓春烟景中,巧妙地将杨柳的丝缕和人物的纷乱心绪牵连绾合,衬写出香闺女子的春怨,情景交融,别具风情。

6,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

出自宋代万俟咏的《三台·清明应制》

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内苑春、不禁过青门,御沟涨、潜通南浦。东风静、细柳垂金缕。望凤阙、非烟非雾。好时代、朝野多欢,遍九陌、太平箫鼓。 乍莺儿百啭断续,燕子飞来飞去。近绿水、台榭映秋千,斗草聚、双双游女。饧香更、酒冷踏青路。会暗识、夭桃朱户。向晚骤、宝马雕鞍,醉襟惹、乱花飞絮。 正轻寒轻暖漏永,半阴半晴云暮。禁火天、已是试新妆,岁华到、三分佳处。清明看、汉宫传蜡炬。散翠烟、飞入槐府。敛兵卫、阊阖门开,住传宣、又还休务。

梨花还染着夜月的银雾,海棠半含清晨的雨露,皇家宫苑关不住阳春,春光延伸到遥远的城门。御沟里涨满新水,暗暗地流向南浦。细柳垂丝丝金缕,东风平和静穆。望壮丽宫阔高耸入云,那并不是烟雾霏霏的仙境。

清平时代,朝中和民间多么的欢悦。帝城条条大路,喧响着箫声鼓乐声。黄莺儿歌声断续,小燕子飞来飞去。绿水中倒映着岸边台榭,秋千影随水波荡漾不伍。一对对游女,聚集着做斗草游戏,踏青路上洋溢着卖糖的香气,到处是携酒野宴的人,你也许会幸运地认识那人面桃花相映的朱门。少年跨着雕鞍宝马,向晚时在一起欢聚,酣醉中,衣襟上染着片片落红、点点飞絮。正是轻寒轻暖宜人的长昼,云天半阴半晴的日暮,在这禁火时节,青年们已把新妆试著。岁华恰到最佳处,清明时看汉宫传送蜡烛,翠烟缕缕,飞进门前种槐的贵人府。兵卫全都撤除,皇宫敞开千门万户,不再听到传诏宣旨,停止了一切的公务。

7,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出自宋代欧阳修的《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堤上踏青赏春的人随着画船行走,春水碧波荡漾,不断击打着堤岸;天幕四垂,远远望去,水天相接。湖畔绿杨掩映的小楼中,传来笑语喧闹声,仿佛看到了秋千上娇美的身影。莫要笑话满头白发的老翁还头戴鲜花,我随着委婉动听的《六幺》琵琶曲调,频频交杯换盏。人生什么时候能像饮酒一样惬意轻松,不必太多愁苦!

此词以清丽质朴的语言,描写作者春日载舟颍州西湖上的所见所感。词的上片描摹明媚秀丽的春景和众多游人的欢娱,下片写作者画舫中宴饮的情况,着重抒情。

8,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出自唐代贾至的《春思二首·其一》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春天青草丛生,绿柳抽芽,桃花挂在枝头丛丛点缀,李子花的香味飘得远远都是。但是在这样生机盎然的春天,春风依然不能为我吹散烦恼忧愁,我的愁思怨恨偏偏在这春天一直滋长。

这一首诗先点染出春草丛生、柳丝飘拂的生机盎然的画面,以写气图貌之笔传出了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浓春景象,后转写诗人纵然在美好的春光中仍然排遣不去的、与日俱长的愁恨。

9.一夜东风,枕边吹散愁多少。

出自宋代曾允元的《点绛唇·一夜东风》

一夜东风,枕边吹散愁多少。数声啼鸟。梦转纱窗晓。 来是春初,去是春将老。长亭道。一般芳草。只有归时好。

此词写闺情。新颖别致,不落俗套。一夜东风,原应罗愁织恨,而词中却说“枕边吹散愁多少”;“来是春初,去是春将老”往往引起人们叹春惜花,无限感伤,而词中偏说“只有归时好”。在即将结束羁旅生活、踏上归程的征人眼中,长亭道上的芳草也在分享着他内心的喜悦

10,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出自唐代李白的《子夜吴歌·春歌》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秦地有位叫罗敷的女子,在绿水边上采摘桑叶。白皙的纤纤手指攀在青枝上,嫩红的面容在阳光下特别鲜亮。蚕儿已经饿了,我该赶快回去了,达官贵人莫在此耽搁您宝贵的时间了。

这首诗吟咏了汉乐府《陌上桑》诗中美女秦罗敷的故事。诗人赞扬她不为富贵动心、拒绝达官贵人挑逗引诱的高尚品质。而且,诗中还突出了秦罗敷的勤劳品质。

11,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

出自唐代韩愈的《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

淡淡的阴云薄雾迟些时便四散开,万里青天白日朗朗映照着楼台。曲江上春水弥漫两岸繁花千树,你有什么事那么忙啊一直不肯来?

此诗为朋友间赠答之作。一个久雨之后轻阴转晴的傍晚,曲江涨起了新碧,绿树如洗,万紫千红,临风吐艳。兴致勃勃的韩愈,邀约张籍、白居易同游曲江。可惜白居易因雨后泥泞未去。游罢归来,韩愈写了这首诗,寄给白居易。

12,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出自宋代范成大的《横塘》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春天到来的时候,这满塘的水就绿了,但水上的石桥和水边的红塔旧色依然。在每年送朋友上路的横塘里,蒙蒙细雨中,即将远行的画船栓在岸边的垂杨柳上。

 这首诗写送别朋友时的情景,表达了与朋友间的深情。横塘在江苏省苏州市西南,风景宜人。

13,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出自宋代黄庭坚的《清平乐·春归何处》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春天回到了哪里?寻不见它的踪迹只感苦闷寂寞。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一定要帮我呼唤它回来与我同住。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只好去问一问黄鹂。然而黄鹂的婉转鸣声,谁又能懂呢?一阵风起它便随风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

14,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南湖早春》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春风吹散云雾,骤雨初歇,天气刚刚放晴,阳光重新照在湖面上温暖又明快。漫山遍野的山杏,碎红点点;新生的绿苹,整整齐齐铺满了水面。白雁身上雨水未干翅膀沉重,只得低空飞行;黄鹂的舌头也颇有些生涩,不听使唤。不是说江南的春天不好,而是渐渐的体弱多病我的兴致也减少了。

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景物,最后两句显示出作者遭到贬谪后消沉郁闷的心情。

15,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

出自宋代朱淑真的《眼儿媚·迟迟春日弄轻柔》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春日暖暖的阳光,像在抚弄着杨柳轻柔的枝条,在花园的小径上,涌动着浓浓的香气。可过了清明节天却阴了起来,云雾笼罩着红楼,好似是把它锁住,那往事,真是不堪回首!午睡醒来,听到莺儿美妙的鸣叫声,却又唤起了我的春愁。这莺儿却在哪里呢?是在绿杨影里,是在海棠亭畔,还是在红杏梢头?

这首词写一位闺中女子(实际上是作者自己)在明媚的春光中,回首往事而愁绪万端。

16,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出自宋代王禹偁的《春居杂兴·两株桃杏映篱斜》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两株桃树和杏树斜映着篱笆,点缀着商山团练副使的家。为什么春风竟然容不得这些,惊走了莺黄又吹折数枝花。

此诗首句写景;第二句落实景之所在,又引出诗人并点明其身份,为下文的发问作铺垫;第三句以发问来抒情;第四句补述所感之由。

17,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

出自宋代秦观的《如梦令·莺嘴啄花红溜》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黄莺啄花,红色的花瓣从枝头纷纷落下;燕子掠水,剪尾点破了水面,泛起缕缕细绿的波纹。天寒手冷,玉笙冰凉,吹奏一曲《小梅》,呜咽声响彻天空。这样吹下去,一定会让人和绿杨都会变得越发消瘦。

这首词诸本题作“春景”。乃因伤春而作怀人之思。

18,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家。

出自宋代寇准的《柳》

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家。

杏花在细细的如青烟的柳丝中若隐若现,夜晚的露珠轻柔的拂去深绿色柳叶的尘沙。柳枝也有他风流的一面呀,悄悄的倒映着钱塘美女在夜色中点灯梳妆。

,题为“柳”,全篇不带一个“柳”字,却处处有着“柳”的影子。开头“晓带轻烟”四个字为整篇诗作定下了轻淡飘渺的色彩基调。“晚凝深翠”,颜色浓了一些,晨光过后,带了一些暮色。

  “长条别有风流处”,这句显得极有动感,同时又饱含着诗人的情感。柳条长飘的动作化在“风流”二字中。 最后一句是柳丝的画面,“密映钱塘苏小家”,好一幅江南春色图。

19,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出自唐代杜审言的《渡湘江》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悲叹昔日还在园林里游玩的情景,今年春天花开鸟鸣更引发我在边疆的哀愁。独自怜惜从京城里出来的人往南逃,真羡慕湘江的水呀,你却往北流去!

此诗首句写忆昔游而悲伤,次句写见花鸟而哀愁,三句自伤南窜之身,末句自比江水作结。全诗通篇运用反衬、对比的手法,前两句是今与昔的衬比,哀与乐的衬比,以昔日对照今春,以园游对照边愁;后两句是人与物的衬比,南与北的衬比,以京国逐客对照湘江逝水,以斯人南窜对照江水北流。

20,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出自元代白朴的《天净沙·春》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桃红柳绿的春山,煦暖的阳光照耀,和柔的东风吹拂,楼阁上卷起帘拢,凭栏远望。院中杨柳依依,秋千轻轻摇动。院外黄莺啼啭,燕子飞舞,小桥流水旁花瓣飞落。

这首《天净沙·春》通过选择了早春时节富有特点的景物,描绘出了一幅春风和煦、暖阳明媚、风物润泽的春景图。在写法上,词人重点采用的是白描的手法,由“春山”“暖日”“和风”三幅画面展开想象。

21,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出自唐代张籍的《春别曲》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

长江中碧绿的春水,颜色浓得简直可以作染料,刚刚长出水面的荷叶才铜钱大小。江头的那棵橘树,还是你当年亲手种下的,不知能不能用它拴住你这即将远去的小船?

长江中春水碧绿,颜色浓得简直可以作为染料,荷叶刚刚长出水面,一个个才有铜钱那么大。诗句写暮春景色,可引用以表现江南春景,或只用作表示暮春时节

22,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问候这湖中的春水,岸上的春花,林间的春鸟,你们太美了,这次的到来距前次已是三年了。东风顺吹,我驾船驶过湖面,杨柳丝丝拂面,似对我的到来表示欢迎。人生道路上的曲折、沉浮我已习惯,无论到哪里,我的心一片悠然。寒光亭下,湖水映照天空,真是天水一色,水面上飞起一群沙鸥。

起首二句,直接描述自己时隔三年旧地重游的怀恋心境,三四两句从客观风物欢迎自己的角度下笔,描画出上船离岸乘风过湖的情景。超脱尘网、得其所哉的无限快意,就这样得到了淋漓酣畅的表现。“世路”二句,暗承上片“过湖”,由描述转入议论,看似语意突兀,实是一脉相通。结尾两句,紧承“悠然”二字宕开一笔,着力描写来到湖中寒光亭时所见的自然美景。

23,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出自唐代刘长卿的《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一路上经过的地方,青苔小道留下鞋痕。白云依偎安静沙洲,春草环绕道院闲门。新雨过后松色青翠,循着山路来到水源。看到溪花心神澄静,凝神相对默默无言。

此诗写寻隐者不遇,却得到别的情趣,领悟到“禅意”之妙处,通过写道士所居环境的静穆清幽,衬托了道士的超尘雅洁。

24,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

出自宋代曹豳的《春暮》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

暮春时节,已没有人过问路上的落花,只见浓郁的树荫,无边无际,遍及天涯。林间的黄莺早已不再啼叫了,只能独自一人迈向长满青草的池塘畔,去聆听青蛙的叫声。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景物的诗。首先描写花、鸟、叶,衬托出“暮”字,点明题意。明媚的春天已经悄然消失了,花儿落了,大地上已万木葱茏;莺歌歇了,青草池塘处处有蛙声。一番感叹,抒发了诗人的惜春之情。

25,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

出自唐代韦庄的《谒金门·春雨足》

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柳外飞来双羽玉,弄晴相对浴。楼外翠帘高轴,倚遍阑干几曲。云淡水平烟树簇,寸心千里目。

春水潇潇下,涨满小溪,染绿溪边新柳。柳丝飞扬,忽然来了一对羽翼似玉的鸥鸟,它们在晴日暖阳里拍打着水面,鸣啭嬉戏。翠帘高卷,栏杆倚遍,而看到的只是远处几片淡淡的云,一江静静的水,半山笼罩着烟雾的树,那寸心所系的,却依然没有出现。

上片"春雨初霁图",重在写景。画面是一片生机,春意盎然。下片是"深闺盼远图",重在写人。画面上的少妇,将翠帘高卷,栏杆倚遍,而看到的只是远处几片淡淡的云,一江静静的水,半山笼罩着烟雾的树,那寸心所系的,却依然没有出现。

26,斜风细雨作春寒。对尊前。

出自宋代朱淑真的《江城子·赏春》

斜风细雨作春寒,对尊前,忆前欢。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看青山。昨宵结得梦夤缘,水云间,悄无言。争奈醒来,愁恨又依然。展转衾裯空懊恼,天易见,见伊难。

初春细细微微的小风夹杂着小雨还有一点寒意,在酒樽前刚想畅饮,却回忆起以前的欢乐时光。那时寂寞无欢,只有手拈梨花,任泪水流淌过如花的脸际。还记得南浦分别时的情景:芳草萋萋,云烟漠漠,他的背影消失在远方。那一刻,柔肠寸断,泪眼模糊、无语独看高高的青山。想起昨夜梦中,与伊人喜结重聚之缘,心思缱绻间竟悄然无语。梦中欢情正如水云渺渺,怎奈突然醒来,愁情恨意仍在。回思梦中幽欢,面对眼前寒衾,展转反侧,倍觉凄凉,懊恼、嗟呀、哀叹,全然无济于事,于是发出了凄凉绝望的哀鸣:“天易见,见伊难!”

这首词写失恋的悲愁,充满作者心灵深处的凄厉哀鸣。这首词从春景凄寒起笔,转入“忆前欢”时却反接以闺中的寂寞和送别的感伤;过片以后折入梦境的回顾和思索,最后回到现实,以痛绝之语作结,由此显出沉郁顿挫的风致。

27,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

出自宋代晁冲之的《春日》

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

弯弯曲曲的小溪与岸上的绿树交相辉映,蒙蒙细雨打在水中浮萍上,浮萍翻出细嫩的小叶,叶上沾了一层细碎的水珠,好像撒上了细细的沙粒。鹅鸭不知道春天即将过去,争相追逐着那些漂浮在水上的桃花。

这是一首寓情于景的惜春诗。全诗四句四景,小溪明净,细雨翻萍,鹅鸭嬉戏,桃花逐水,画面十分鲜明,历历如在目前,令人悠然神往。

28,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出自唐代李益的《春夜闻笛》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在寒山吹着笛子呼唤春天归来,被贬谪的人彼此对望不禁泪湿衣。晚上洞庭湖畔停宿的无数大雁,还没等到天亮就都急切地往北飞。

此诗写淮北初春之夜在军中闻笛所引起的思归之情。作者通过从眼前景物到想象传说,从寒山笛声到迁客,到洞庭群雁夜飞,在一系列具体形象的叠现之中,表现出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29,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春风柔和,阳光淡薄,已经是早春的季节了。刚脱掉棉袄,换上夹层的青衫,我的心情很好。一觉醒来微微有些寒意,鬓上的梅花妆现时已经乱了。我日夜思念的故乡在哪里呢?只有在醉梦中才能忘却思乡的愁苦。香炉是我睡的时候点着的,现在沉水香的烟雾已经散了,而我的酒气却还未全消。

此词为作者晚年所作,抒发了南渡后深切的思乡之情。上阕写作者在早春日子里用醉酒浓睡来开解浓重乡愁的情景,下阕写她除了神经受到麻醉否则是不会忘记故乡的愁苦心绪。全词通篇采用对比手法,上阕写早春之喜,下阕写思乡之苦,以美好的春色反衬有家难归的悲凄,深切感人,构思超妙。

30,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出自五代李煜的《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春风回来,吹绿庭院杂草,柳树萌新芽,一年又一年的春天继续来到人间。独自依靠着栏杆半天没有话说,虽然竹声新月一如当年,却再无当年赏月时的处境和心绪。乐曲还在继续演奏,酒宴未散,池水冰面开始溶解。夜深之时,华丽而精美的君室也变得幽深。我已鬓发斑白,年老体衰,难以承受这极度的忧思啊。

这首词书写伤春怀旧之情,上片写春景,并由此引出对过去的回忆;下片写往日的欢欣与今日的凄苦。这首词在对生机盎然、勃勃向上的春景中寄寓了作者的深沉怨痛,在对往昔的依恋怀念中也蕴含了作者不堪承受的痛悔之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