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春书画作品欣赏(王文英书画作品欣赏)

徐永春书画作品欣赏(王文英书画作品欣赏)(1)

王文英简介

王文英,字仪羲,号兰堂、双清山馆主人。书法家、画家、作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聘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女书法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国际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书法篆刻院研究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会员。国家画院卢禹舜工作室画家,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顺义区收藏家协会名誉会长。北京昌平区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九三中央书画院副秘书长。

《中国书法报》遴选“当代十大女性书法家”、《书法导报》推介当代书家50家,书法思考2016年最具影响力书法家百强、书艺公社2017年百位最具收藏及投资价值的书法家,荣获第七届冰心散文奖。

出版有《北窗夜话·兰堂王文英散文随笔》《兰堂偶记》《五分钟读懂一幅书法作品》《青少年书法早成》(隶书卷)(行书卷)《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考级理论辅导教材》及多种书画作品集,诗词曾收入《现代古诗三百首》《古今妙词一百首》(文史出版社)。

徐永春书画作品欣赏(王文英书画作品欣赏)(2)

草书孔尚任诗

王文英书画辑评

●曹利华(著名书画批评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在当今众多的中青年书法家中,我选择了王文英作为我书法批评的第一人,是因为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走进经典,走向“大家”的希望。

徐永春书画作品欣赏(王文英书画作品欣赏)(3)

草书张先《天仙子》

书法是线条艺术,它区别于平面的绘画和立体的雕刻,但是从文字的发展来看,它渗透了绘画(原始记事符号)和雕刻(甲骨文、篆文、石刻文)的多种元素,又经历了从实用向审美的演变。因此书法的线条是立体的、多元的,这就决定了用笔的丰富性。因此我们看一个书家的水平,首先要看他把握线条的能力。王文英的书法,无论是楷、隶,还是行、草,线条都是如此的纯净。

她临《散氏盘》取其宽博大气,寓欹于正,去其剥离形变,线断形散,既有古意又有今妍;她临《秦诏版铭文》取其用笔方折,欹正间出,去其大小不一,线条变形,既挺劲有力,又极富情趣。她临黄道周行草,因为其行草掺和钟、索用笔,既见传统,又见新意,拙中见巧,率真自然。博取古法而又有自家语言,这就是王文英对待传统的态度。因此她的书法线条极富活力。清人《书法秘诀》云:“能用笔便是大家、名家,必笔笔有活趣。”所谓“活趣”,即活泼生动之趣,生命勃发之趣。这就是艺术的魅力。书法有活趣必定笔势血脉贯通,笔力神采飞扬,笔韵风致萧散。

徐永春书画作品欣赏(王文英书画作品欣赏)(4)

侗寨人家 写生5

感性与理性的交融,始终是艺术创作的思维形式,感性如果离开了理性的支撑,创作就会萎缩和偏废。因此,创作中的感性永远是理性的感性。王文英的创作之所以取得如此可喜的成绩,与她的学术涵养密不可分。她的创作理念,创作风格,在她的学术论文中都能找到答案。这种对书法本质的理解,使她对书法创作充满着热情和自信。她以相当自觉的艺术精神,游刃有余地驾驭着手中的这杆笔,创造着极富个性、极具特点的书法作品。

徐永春书画作品欣赏(王文英书画作品欣赏)(5)

活色生香2

理性的把握是学养的重要内容,而感性的滋养更是不可或缺。诗情和书意是相通、相融的。王文英诗作的意境似乎是对书法意境的形象化描述。请看《戊子初夏双清山馆闲坐品茗》:“庭院微风戏海棠,小窗闲坐玉壶香。斜阳影里空人迹,时有流莺过短墙。”《戊子春游瘦西湖》:“流水画桥春梦里,轻移小步绿莺啁。忽然一阵微风过,片片飞红落发梢。”《忆乙酉初夏雨后游神农架》:“雨后苍山润,闲云御晓风。心随流水远,人在画图中。”《月下独坐》:“清秋池上月,波动影徘徊。独坐微风里,蛙声入耳来。”同样的静穆、古雅、灵秀。

徐永春书画作品欣赏(王文英书画作品欣赏)(6)

行草小品《朱熹诗》

“经典”是这样走进的—— 评王文英的书法艺术

●纪清远(著名画家、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顾问、一级美术师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纪晓岚研究会顾问)

以文入画是文人画最重要的特征,王文英继承了这一传统,从一幅幅“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山水作品中看她造就了“家山梦忆”中“四美”完胜的理想境地。如她所说“我非文人,却常做着文人惯有的梦,逍遥天地之间,任云卷云舒。”尽显“尽得风流”的禅意。

徐永春书画作品欣赏(王文英书画作品欣赏)(7)

行草小品唐伯虎诗

文人画对后世的影响还在于它的“写意性”,虽然是属于实践,但是不可能脱离感知。清代王翬说:“有人问如何是士大夫画?曰:只一‘写’字尽之。”“写”成为了文人画的核心。元以前的文人把“写”多限于梅兰竹菊等花卉题材上,后扩展到了山水、人物画。从她的艺术实践中,能看出对其理解的深度。如她的《逍遥游》系列,一方面吸收了名家的优势,同时又摆脱了当今某些山水画近于图案装饰化的弊病。不盲目模仿,而坚持自己的正确认识,以正确的学习方法走自己的路,用笔肯定,一笔就是一笔,体现了“写意”的潇洒,使线与面、虚和实,浑然一体,格调高古。

徐永春书画作品欣赏(王文英书画作品欣赏)(8)

行草小品唐人李白诗

●续鸿明《艺术市场》杂志主编

文英女士作为书法家成名很早,一手流畅潇洒的连绵大草,具有极高的辨识度,当代女书法家中,很少有人能把草书写得如此“流而畅”(孙过庭《书谱》云“草贵流而畅”)。她书画兼善,绘画注重写生,取法宋元以来的文人画传统,勾皴点染讲究笔笔有来历,而经营位置、画面意境则在写生的基础上发挥性灵,故能独出机杼,别开生面。她勤于笔耕,写作不辍,同时勤于挥毫,书画并进。

徐永春书画作品欣赏(王文英书画作品欣赏)(9)

唐人诗二首行草小品

●苏高宇(画家、作家)

文英女士以书名世,为当今十大女书家之一。又雅擅山水,不肯趋步于时风,机杼自出,未尝共人同生活。尤为难能的,她还是一位写随笔的妙手,老于文章。她时常怀揣着一颗秀润的文心,在书、画的闲庭里顾影流连,低徊不去,这也就有了这一册的《兰堂偶记》。似乎可以说,正因为有了书画的滋养,得窥典雅的堂奥,较于专业的作家而言,文英的文字,才是那样的可以玩索,像是成熟的石榴籽一样,一粒是一粒的饱满,一粒有一粒的甘莹。昔金圣叹批水浒曰:“是鲁达语,他人道不得!”而况周颐论词云:“(似觉)此中有人,如隔蓬山,思之思之,遂由浅而见深。”读罢《兰堂偶记》,掩卷沉思,一切言画议书的文字背后,不觉此中亦有人,亦须思之复思之,这便是悠游于书、画、文三者之间的,为一己的识见、学力、志趣与怀抱而深透独立的王文英。

徐永春书画作品欣赏(王文英书画作品欣赏)(10)

王文英行草小品宋人词

徐永春书画作品欣赏(王文英书画作品欣赏)(11)

王文英行草小品古人诗

徐永春书画作品欣赏(王文英书画作品欣赏)(12)

王文英· 隶书对联

徐永春书画作品欣赏(王文英书画作品欣赏)(13)

活色生香

徐永春书画作品欣赏(王文英书画作品欣赏)(14)

活色生香

徐永春书画作品欣赏(王文英书画作品欣赏)(15)

生命的季节

徐永春书画作品欣赏(王文英书画作品欣赏)(16)

时光里的诗

徐永春书画作品欣赏(王文英书画作品欣赏)(17)

写生 吕梁人家

徐永春书画作品欣赏(王文英书画作品欣赏)(18)

家山梦忆

徐永春书画作品欣赏(王文英书画作品欣赏)(19)

逍遥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