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证考试的最佳状态(如何让考试效益如何最大化)

如何保证考试的最佳状态(如何让考试效益如何最大化)(1)

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是教师在家长面前说话底气。考试是教学常规备、讲、辅、批、考、评、纠中重要的一环,作用重大;评判、鉴别仅是考试的一项功能,诊断、改进也是考试重要功能。以考试环节为节点,构建优化考试链条,完善、创新考试细节,是实现校考效益最大化的有效抓手。

一、以考促备,以考促教(学),实现整体教学流程翻转。

首先围绕课标、教参、学情制定知识、思维、素养三维化的细目标,明确单元、月考考什么,怎么考,甚至拿出题型、样卷,让任课教师心中有数。其次,以此评价倒推课堂上教什么、学什么、练什么,强化什么。这就是“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

二、规范、科学命题,确保命题导向、质量。

笔者发现,许多学校月考命题教师因对课标把握不准、考试改革动向不明晰、手头资料有限,再加上自身素养所限,造成要么照搬、借用外面试卷造成过难、过易,与校情不符;要么命题质量不佳,起不到引领导向作用。试想,若把握不注重难点、把握不准试题走向,考试次数再多也起不到应有作用。可见,确保命题导向、质量是多么重要!

如何保证考试的最佳状态(如何让考试效益如何最大化)(2)

三、以会为目的,变换考试形式。

开卷考。月考前二周,让学科教师命一套卷,调出最近二年月考卷选一套,资料中选二套卷,在局部调整,保证题型不重复,四套卷带答案发给师生,师生可讲可练,月考时从四套卷中组卷考。试想,以往是先用难题考,考的师生灰心丧气,然后再反复讲评,最后达到掌握;而这种开卷考,把考试题型提前讲练,考后不再讲练,总时间没有增加,师生越考越自信。试想,这种讲后考与考后评一样不是也让学生学会了吗!

用学生推荐题考。让各班尖子生提前推荐、编制优质试题,公布在年级走廊里,月考试卷选用学生推荐试题不少于25%,并且试卷上注明试题推荐者班级、姓名。就这一点改革,课前饭后走廊上研究推荐试题成为风景,许多被选上推荐题学生都把此次考试试卷保存下来,做为学业中一段美好回忆。

组卷考。可将二、三套试卷组成一套卷考。就是教师依据自己对学情、课标、考纲判断,这三套卷中学生容易出错的、重点的题组成新卷,对哪些学生己经熟练掌握的、重复的删除。这样原来考三套卷时间就缩短为考一次时间,效率提高了3倍,更重要是避免了许多重复无效劳动。

二次考。二次考有两层含义,一是考前以1比1.2印卷,讲评后,让后20%学生再考,检验讲评、纠错、订证、消化效果,力争实现“考后清”。二是将学生己考过卷中出错率较高的题、压轴题组卷再考。这样做的好处,确保学生正规考试时不犯重复性错误。

缩时考、分段考。学生在大型正规考试时,时间把握经常出问题,会做没做完屡见不鲜。为此进行多次以正规考试题量,但考试时间比正规考试少5到8分钟的缩时考,一到时间不论做完就立马收卷。这样对提升学生的考试时间意识,非常有效,同时也为正规考试留下了一定检查时间。限时考另一种形式是针对各个大题,教师拟出各模块答题时间,分段提醒,并让学生批注是否答完,旨在训练考场上各模块答题时间科学分配。尤其是对初中政治、历史开卷考试非常有益,对高考文理综考试三科时间分配也颇有帮助。

训练检查考。把考试时间分为二段,一段为答题时间,一段为试卷检查时间。为了引起学生对检查重视,第一次训练检查考时,检查出错题用红笔写,检查出来分数1比1.2计入总分,往后考分答题分、检查分分别排名。

四、一卷多用,一卷三析,让数据为质量分析服务。

可采取一卷多用策略。比如一张试卷除了按常规卷全班考评外,对各班前20名或后10名单独拉出来考评,分别作为培优补差效果的指标。

“一卷三析”指的是分项、分模块进行数据分析。比如语文分基础知识、阅读、写作;英语分听力、主观题、客观题(习作)等,分别统计,让教师真正明白本班薄弱点是什么?影响成绩主要项目是什么?这样便于有的放矢地整改、补救。

如何保证考试的最佳状态(如何让考试效益如何最大化)(3)

五、启用交叉评卷学生答卷反馈表,尝试让学生写考后分析。

许多学校为了跟绩效考核提供教学效果数据,为了确保大型考试评卷严肃性、公平、公正性,多釆取年级回避制的推磨式的交叉评卷。但笔者发现,因任课教师未参与自己班级学生评卷,或只参与了某一道题评卷,对学生整体答题信息详细情况知之甚少,为了上好试卷讲评课,为了查漏补缺,为了明确今后教学注意事项,故不得不重新翻阅试卷,人为造成教师工作量增大,同时因教师缺少横向比较第一手资料,学情反馈效果往往大打折扣,若让任课教师写试卷分析,更是难为教师。

如何破解这一问题?设计一个交叉评卷学生答卷反馈表便可解决这个问题。

该表我校是这样设计与使用的:改卷人,题号,题型,本题年级整体答题情况,存在主要问题,错因例举,本题创意答案,教学建议,推荐规范书写答题试卷,考场优秀作文等,上述内容由改卷人规范填写,同时该表还设计有整体考情反馈,由年级评卷组长在改卷结束现场第一时间组织研讨,由组长执笔写出整体考情反馈意见。学校将此表发给任课教师供试卷讲评、试卷分析参考。

这种方法起到了让离"炮火最近的人"决策作用,体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合作分享意识。可见,请改卷教师填写交叉评卷学生答卷反馈表非常不错。

考试后让学生写考后小结也是非常不错的举措。从考试成绩进退步或目标完成情况,影响本次考试主要因素及今后采取措施等方面,在试卷上面写考后小结或考后分析。

六、增加增长率指标,科学考评教师教学效果。

有些学校对教学成绩考评不科学,低层的是不论试题难易,只比较分数是高了、低了;有的是,只评比平均分,不看优秀率;中层的是同一级部比较,依名次评价教师,发放绩效。试想,若某一级部,优秀教师扎堆,另一级部,恰好是新手或弱的教师扎堆,前者最后一名在全县名次甚至比后者第一名还要好;还有不考虑分班不均衡或接班差异去考评教师。

建议釆取动态及格率、动态优秀率、增长率、平均分位次率、重合率来考核,避免分班、接班因素影响。

1.设立动态及格率、优秀率

动态及格率、动态优秀率的计算方法是:

动态及格率=本班在全年级中名次排在前80%以上的人数/全班学生数;

动态优秀率=本班在全年级中名次排在前25%以上的人数/全班学生数(注:及格线、优秀线是动态的,每次考试名次排在年级前80%、25%的最后一名学生的分数就是及格线、优秀线;规定年级多少学生及格、优秀的比例是学校自己划定的)。比如某一年级200人,可以提前设定优秀率比例,比如25,那么年级总人数乘以25,所得人数50人就为优秀人数,不论分数高低,只要进入年级前50名即为优秀,各班优秀人数除以本班人数,即为本班动态优秀率。同样及格率算法同上。

2.增加学科及格、优秀有效率指标

学科及格、优秀有效率的计算方法是:

学科及格有效率=本学科与全科及格重合的人数/该学科及格的人数;

学科优秀有效率=本学科与全科优秀重合的人数/该学科优秀的人数。

3.变班级平均分为平均分位次变化率。

以期中考试班级平均分除以年级平均分所得比值减去上期期未(或月考)考试班级平均分除以年级平均分的比值,比值越大,班级进步越大,避免了分班不均问题。当然对保指前3名班级也要设保持奖。

考核教师教学效果也可采用如下积简便分制。

以接班时总分、学科在全年级前30优,3060中、后30差分別以优、中、差各1人次分别记15分、10分、5分,算出原始积分。期未用同样方法也算出积分,分差越大,表明进步越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