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相声有哪些(辉煌之后的落寞)

提起相声,多数人首先会想起的就是京津二地。没错,北京是相声的发祥地,天津则是相声的发展地。其实作为“共和国长子”的东北三省,也有着一段相声的辉煌岁月。

说起东北相声的代表人物,必须首推辽宁沈阳的刘振华和金炳昶。

杨振华是个土生土长的沈阳人,1936年4月4日生于沈阳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953年他从沈阳铁路中学毕业后,到沈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先后任民警、文书等职。

他爱好音乐、能歌善舞,最爱的还是说相声,从那时起,便开始和一些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一起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创作和表演相声。

1957年末,他同老搭档杨金声、金炳昶等一起拜杨海荃老先生为师。

金炳昶是一名北京人,1931年出生的金炳昶自幼喜爱相声,经常到西单启明茶社或天桥去听相声,亲眼目睹过侯宝林、郭启儒、常连安、常宝堃等相声大师的风采。

1950年,正在华北人民革命大学(现中国人民大学前身)上学的金炳昶闻听朝鲜战争爆发的消息,怀着一腔热血,投笔从戎,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前线。可是阴差阳错之下,金炳昶到了沈阳就被留了下来去修建营房,没有像其他同行人那样“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对相声共同的的热爱和执着让两个人走到了一起,结成了合作搭档。

“文革”期间,两个人都遭到了不公平的待遇:金炳昶和同为相声演员的妻子富兰英一起下放到沈阳服装公司当车间工人。杨振华呢,更惨,被发配到了远在大西北的甘肃天水。

十年浩劫结束以后,两个人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创作热情,佳作频出,两人在八十年代初期成为沈阳相声“黄金一代”的开创性人物。先后创作并表演了《特殊生活》、《好梦不长》(又名《大裤衩子》)、《假大空》、《油水大》、《下象棋》、《硕二爷》、《计划生育》、《八字谜》等等脍炙人口的段子。这些段子不仅在沈阳引起轰动还通过无线电波和电视荧屏走向全国。这其中的《下象棋》被曲苑杂坛的《相声“TV”》栏目收录,《八字谜》更是登上了1993年春晚的舞台。

可以这么说,两人代表了东北相声的最高水平,不需质疑。

但是,两人的合作并不是一帆风顺。

那个时候的杨振华有点类似于日后的郭德纲,对相声艺术有着独立的思考和见解,不愿与一些艺术平庸者"同流合污”。同时他也遭受同行的嫉妒、排挤,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是也。因为这些缘故,1981年,辞职单干,打破"大锅饭","不要国家一分钱远赴"成立了"张家口杨振华相声艺术团",而他的搭档杨金炳昶并没有跟他一起走。多年以后他对此的解释是那句自我评价:“我这一生,太平凡了。” 杨振华的这次张家口之行并不成功,不到一年,艺术团便倒闭了。

这以后的杨振华孤身一人先后辗转于北京,大连、牡丹江等地,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流浪艺人。1988年,厌倦了四处漂泊的杨振华又重新回到了故乡沈阳。从此,他消失在大众的视野里面很多年。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杨振华重出江湖和这时已经退休的金炳昶再度合作,再度辉煌了一段时间。这个时期代表作品有《你以为你是谁》、《动物世界》、《常回家看看》、《富了以后》(马季和刘伟、赵炎也说过这段儿,只不过换了名字为《如此大款》)等等等等。

2013年1月5日中午12时30分,金炳昶因心脏衰竭,在沈阳军区总医院逝世,享年82岁。两人合作几十年的相声传奇也就此落幕。

以前的相声有哪些(辉煌之后的落寞)(1)

常佩业和贾承博

常佩业的父亲是一名大学英语教授,这在当时的相声界非常罕见。尽管如此这般的家庭环境,对相声无比痴迷的常佩业还是在小学毕业未满12周岁的时候还是毅然决然选择去沈阳曲艺团的学员班去做学员。这值得特别一提的是常佩业是马季在东北三省唯一的徒弟。

在杨振华离开沈阳曲艺团的那段日子里,常佩业填补了他的空白,和金炳昶一起合作了不少好段子,代表作品为《临死之前》,获得过全国大奖。两人合作时间长达13年,直到金炳昶退休。

以前的相声有哪些(辉煌之后的落寞)(2)

1976年,有一位20岁的帅气小伙子走进了沈阳曲艺团的大门。他就是拜师赵振铎的相声演员贾承博。那时候的贾承博非常英俊,远非今天的这幅“熊样”,以至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他都是沈阳曲艺团的报幕员。

在金炳昶退休以后,他开始了和常佩业的合作。这一合作,至今十多年。

贾承博曾经多次参加各类综艺晚会,先后拍摄过多部电视短剧和系列小品,他主演的东北风情系列小品“贾六”在沈阳的观众中影响很大。

真正将两人推向全国的还是2006年的第三届全国相声大赛,两人以一段《团结一心拿大奖》拿下一等奖,贾承博还获得了最佳捧哏奖。不过这个一等奖有着相当大的争议:首先,据说在决赛之前,很多参赛选手和评委之间都有了《团结一心拿大奖》已经内定为一等奖的传闻,并且还有短信为证,说的是有模有样。其次,该作品的作者一栏中开头赫然写着“马季”的名字,让人有瓜田李下之嫌。最后,该作品与之前马季和刘伟在《曲苑杂坛》中表演过的《送红包》内容有着相当大的雷同,其中的主要笑点更是几乎一模一样。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下,自己去比较一下。

不过现在仔细想想,无论是《送红包》还是《团结一心拿大奖》,作者里面也都有着“常佩业”的名字,这一等奖拿得还算合理。这既是对作品的肯定,也是对两人坚守沈阳相声阵地的一种迟来的奖励吧。当时常佩业已经56岁,贾承博也已经50岁了。这是他们最后的机会。

范伟,说出来很多人会感到惊讶,范伟最早其实是一名相声演员,1978年,16岁的范伟师从沈阳曲艺团演员陈连仲学习相声表演。1983年,21岁的范伟正式成为沈阳曲艺团的一名相声演员,和陈连仲组成师徒搭档。年轻的范伟,惊人的创作能力。他的第一部作品《一个厂长的日记》就让曲艺团领导感到耳目一新,将其推荐到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进行演播。从这以后,范伟就成了沈阳曲艺团的“台柱子”。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面,范伟代表沈阳曲艺团凭借着自己表演和创作的《无事生非》、《自食其果》、《“英雄”的启示》、《五几年》等多个经典作品在多个相声赛事上收获数个奖项。

被当时同在沈阳发展赵本山发现,于1995年l的春晚舞台上,两人携手表演了小品《牛大叔提干》,随后又和赵本山、高秀敏结成了“铁三角”开启了称霸中国小品界长达十几年的无敌岁月。离开了沈阳和赵本山,赴北京发展。这时范伟,已经把自己定位为了一名影视演员。

以前的相声有哪些(辉煌之后的落寞)(3)

如今的范伟已经贵为金马影帝,像在看到他登台表演相声,已经成为一种奢望。

王平,沈阳相声“黄金一代”后期的标志性人物,东北中青年相声演员中的佼佼者。他是一名军旅笑星(武警辽宁省消防艺术团团长,武警大校警衔,正师级干部),更是一名全能选手——集相声演员、小品演员、影视演员、节目主持人于一身。由于他的军人身份,王平的作品传播度不是太高。但是却几乎各个都是精品。相声《好好说话》、《如何是好》,小品《我的太阳》、《梦幻家园》等都令人印象深刻。

2013年2月22日王平因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50岁。

正是由于这么多相声人才的不断涌现,才让沈阳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简直成了与北京、天津三足鼎立的“中国相声第三城”。

以前的相声有哪些(辉煌之后的落寞)(4)

说完了沈阳,让我们把目光转向辽宁省的海滨城市大连。

在这里有一位我不想说却又不得不说的相声演员,他就是陈寒柏。

陈寒柏,从小就热爱相声表演艺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终于成为一名相声演员。种种机缘巧合之下,拜入了侯三爷的门下。说一句公道话,陈寒柏说的相声还是可以的。年少的我在电视上经常看到她说的相声,给我带来很多欢乐。2003年,他还在第二届全国电视相声大赛囊括了一等奖和最佳逗哏的“双冠王”。但是他在相声之外,却有着太多让人惊爆三观的迷之行为:在综艺节目中表示自己的老婆平时管自己叫爸爸。频繁代言保健产品,在公共场合爆大粗口辱骂北京球迷。拜了多位干爹(目前已知公开的就有四位,包括了那位郭德纲不认了的师父,原天津红桥区文化馆馆长杨志刚还有只比他大了四岁的师胜杰)

以前的相声有哪些(辉煌之后的落寞)(5)

鉴于此人的吐槽点太多,我也不想多说了,就此一笔带过。

至于他的搭档王敏嘛,倒是中规中矩,师从师胜杰,到时给陈寒柏拜干爹找到了理论依据(相声界有拜搭档的师父为义父的传统)。

辽宁省的情况就是如此,下面说说吉林。

1956年末,天津电台推荐了一位青年相声演员,来到了吉林省城长春,他此行的目的是支援吉林的曲艺事业,参加组建新成立的吉林广播曲艺团。他就是相声演员马桂元之子,相声泰斗马三立之侄的马敬伯。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马敬伯收了一个徒弟名字叫做叫刘威。只不过当初这个小伙子看不惯曲艺团里面的论资排辈和人事倾轧等等丑恶现象。后来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跑去当演员了。毕业之后没过几年,他就主演了一部《唐明皇》的古装剧,轰动全国。早些年学习的那些相声知识,自然也早就荒废了。

1985年,由吉林省曲协、广播电台、电视台等五家单位联合发起了针对当时全国相声演员的“中国十大笑星”评选活动虽然最后的获奖名单多少有点争议,但是大体上还算比较客观,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相声的最高水平。这等相声盛事前无古人,大概率也是后无来者。

以前的相声有哪些(辉煌之后的落寞)(6)

以前的相声有哪些(辉煌之后的落寞)(7)

说完了辽宁、吉林两省,就该轮到林海雪原的黑龙江了。

必属师胜杰了。师胜杰算是所谓的“门里出身”。他的父亲是师世元先生就是解放前活跃于京津两地的相声名家。解放以后,年幼的师胜杰跟着父母来到了遥远的冰城哈尔滨。他们举家北上的原因也和上面的马敬伯一样,支援黑龙江的曲艺建设。

有时候不得不感叹遗传基因的强大,幼小的师胜杰受到家庭环境熏陶,对于相声表演,他竟然是无师自通。少时的师胜杰哈尔滨已经小有名气。

俗话说得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当文革的狂潮袭来,师胜杰全家的命运走上了崩溃的边缘:

父亲师世元们感受不白之冤,最终含冤自尽。哥哥被打成“现行反革命”。自己则作为“黑五类”分子被发配到了位于北大荒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劳动改造”。在这里,除了借酒浇愁之外,(师曾在酿酒的烧锅工作,喝酒不用花钱。不过长期饮酒也和他的过早的去世有着一定的关系)也只有把相声当做唯一的慰藉了。

好在这世界上,是金子早晚会发光。1976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为了迎接黑龙江省曲艺调演,专门组织的培训班。在班上他认识了一位大他三岁,来自北京的知青,他的名字叫做姜昆。那个时候的姜昆虽然还不会说是相声,但是他为人谦虚、勤奋、幽默,吹拉弹唱各项都不错。上级领导让两人合作,最终两人创作并表演的反映兵团真情生活的相声《林海群英》一炮打响,不仅在兵团、黑龙江省引起了轰动。更是参加了全国的曲艺调演,引起了很多驻京文艺院团的注意,纷纷来兵团“挖人”,姜昆顺利地被马季领衔的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调走,可是师胜杰却因为家庭的原因,仍然留在北大荒,继续干他的“农工”。

不过好在没过多长时间,“文革”便结束了,“四人帮”垮了台。这年的年底,师胜杰被调到黑龙江省人民剧院曲艺队,他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专业相声演员。

沐浴在改革开放春风里面师胜杰深入生活、潜心创作,先后写出了《我要补课》、《婆媳之间》、《醉酒歌》等一批经受了时间考验广泛流传的作品。1981年,他创作并表演的歌颂型相声《郝市长》在全国曲艺调演中,获得了创作和表演两个一等奖,这也是师胜杰首次问鼎全国奖项。1982年,参加文化部举办的全国优秀曲艺节目巡回演出团,他是全国被选中的两对相声演员之一。1983年,参加黑龙江全省曲艺评比演出,他表演的相声《姑娘小伙别这样》获得一等奖。

1984年,师胜杰带着新作品,相声《肝胆相照》参加全国相声新作演出评比,获得了一等奖。师胜杰做梦也没有料到,这次在青岛举办的比赛,使他的艺术人生实现了一个新的转折与跨越。

一代宗师侯宝林先生,正是那次评比活动的艺术顾问。听了师胜杰的相声,侯先生很是兴奋激动。在比赛结束第二天举行的总结会上,侯先生对师胜杰大加赞赏,几乎全是拿他说事儿,让三十多年没有再收过徒弟的侯宝林有了爱才之意,流露出欲收其为关弟子的愿望。

侯宝林先生要再收弟子,这无疑是相声界石破天惊的大事。侯先生的夫人和马三立先生分别专程从北京和天津赶到了青岛。最终在青岛的友谊宾馆,举行了隆重的拜师仪式。

在拜师仪式上,侯宝林向在座的各位相声界同仁,,前来采访的各路新闻媒体公开宣布师胜杰为自己的关门弟子。

说完,还当众把自己珍藏、佩戴多年的大钻戒从自己手上取下,戴在了师胜杰的手指上。

由于这个原因,师胜杰跟侯家的关系很好,属于好到大年三十一起包饺子共度除夕的那一种。在侯宝林大师的追悼会上,师胜杰也是伤心到痛哭流涕、磕头下跪的。

1985年,师胜杰更是荣膺“中国十大笑星”的称号。要知道,他可是“十大笑星”中最年轻的一位,更是唯一一位来自北京以外的入选者,也是唯一一位来自地方文艺单位的入选者。如此这般的突出重围,更加显得含金量十足。

虽然师胜杰的相声艺术生涯里面先后和赵保乐、孙晨、于世德、冯永志等搭档合作过。但是他的相声创作和表演水平并没有搭档的更换而有所下降。反而是常换常新、日益提高。

事实证明,师胜杰是当之无愧的东北相声集大成者,说他是东北三省最好的相声演员一点也不过分。

师胜杰不仅是一名优秀的相声演员,也是一名出色的相声教育家:他的顶门大弟子刘彤在第一届全国相声大赛中获得最佳逗哏奖,现在是黑龙江曲艺团的团长。二徒弟邹德江早早地就因《为曲苑杂坛》中的系列节目《聪明的剧务》而红遍大江南北。曾经的北京德云社少帮主李菁也是他的高足。

2018年9月28日21时43分36秒,师胜杰因病医治无效,在哈尔滨逝世,享年66岁

如果说除了师胜杰还有哪位相声演员能够代表黑龙江的话,那就是刘流了。刘流原名刘延宾,1963年出生于哈尔滨的铁路大院。你可能没有想到,如今心宽体胖的刘流的青少年时期竟然是一名体校的运动员。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1981年,喜欢听相声的他参加了当时由黑龙江省曲艺团举办的一个培训班。借着这个机会,他也成为了黑龙江省曲艺团一名“临时工”。别看是“临时工”,可是却是主力演员。几年之后,因为出色的能力,他便转正了。到了后来,更是当上了团长。

以前的相声有哪些(辉煌之后的落寞)(8)

刘流师从相声演员赵春田,虽然赵春田名气不大,可是辈分却很高,这也导致了刘流的辈分也不低。就算是姜昆、郭德纲见了他,按照辈分,都得尊称他一声“师叔”。

刘流成名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他的代表作品就是那段著名的《管子斗富》。这之后,刘流活跃于综艺大观等综艺节目甚至是央视春晚的舞台。

新千年以后,刘流和赵本山开始了合作,加入了本产传媒,出任副总。他不仅出演了本山传媒出品的一系列影视剧,(最著名的莫过于《乡村爱情》系列中的“刘大脑袋”)还一手促成了本山传媒和黑龙江卫视合作,为“赵家班”量身打造了一档综艺节目《本山快乐营》。

最近这几年,刘流也已经离开了赵本山和本山传媒,独自发展。

刘流在黑龙江的人脉和实力非常强大。这从自己常年在国外留学的宝贝女儿嫁给了鹤岗首富之从中就可见一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