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诗鉴赏六月十四日宿东林寺(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

辋川在秦岭中,算是一个风景很平淡的地方,如果不是因为王维曾经在这里隐居,我想我不会喜欢这里。

这里的川谷太过宽平,没有峪谷应有的幽深多姿。这里的村庄太密集,街道太长,人口太多,没有山中应有的僻静幽远。我一直想不通,西安周边号称有“秦岭七十二峪”,为什么王维偏偏选了一条风景最一般的峪作为自己的隐居地。

宋诗鉴赏六月十四日宿东林寺(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1)

直到我了解到,在王维那个年代,辋峪中曾经有一个湖泊,叫“欹湖”,才算懂了他对辋川的情有独钟。

“欹”字念qī,意思是“倾斜不正”,在一些学者的解释中,欹湖之所以有这么个怪名字,是因为湖底一边高,一边低,倾斜不平,所以得名“欹湖”。

欹湖,因川而成湖,地处辋川最宽阔的一段川谷中,大概南至今天的山底村,北至闫家村,全长约4.5公里,宽约200-500米。

宋诗鉴赏六月十四日宿东林寺(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2)

| 辋川西边的岱峪水库,想象中欹湖可能是这个样子 |

在王维那个年代,欹湖水面宽广,可行船。在湖的北面,有一处水边高地,叫“北垞chá”,是王维好友裴迪居住的地方。在湖的南面,也有一处高地,叫“南垞chá”,离王维的飞云山故居(千年银杏树处)约3公里。王维经常从南垞乘船去北垞找裴迪。

“轻舟南垞去,北垞淼难即。隔浦望人家,遥遥不相识。”(王维 《南垞》)

在王维的笔下,欹湖是一个大湖,从南垞到北垞,要走十里水路,对岸的人家“遥遥不相识”。

宋诗鉴赏六月十四日宿东林寺(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3)

| 岱峪水库夏日风景 |

而居住在北垞的裴迪,甚至出门砍柴也需要乘船,“每欲采樵去,扁舟出菰蒲”(裴迪《北垞》)。

关于欹湖,最美的还是这首:

“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王维 《欹湖》)

宋诗鉴赏六月十四日宿东林寺(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4)

| 辋川山崖上的王维和《欹湖》|

今天的人,已经很难想象,这样充满着水乡风味的诗歌,竟然是诞生在西安附近的秦岭山谷中。这是因为,今天的辋峪,已经和千年前大不一样——欹湖消失了。

宋诗鉴赏六月十四日宿东林寺(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5)

| 现实中的辋川 |

欹湖的消失,在历史上并没有记载。有学者考证,在王维去世后,蓝田发生过两场地震,“山裂水出”,可能是因为地震改变了辋川的地质构造,以至于欹湖消失无踪。只剩下一条普普通通的辋河,蜿蜒在川道中。

宋诗鉴赏六月十四日宿东林寺(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6)

| 辋河 |

欹湖虽然不见了,但遗址还在。最显眼的遗址所在地在今天的蓝田县辋川镇河口村,这里川谷开阔,青山四围。

宋诗鉴赏六月十四日宿东林寺(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7)

| 辋川镇河口村 |

宋诗鉴赏六月十四日宿东林寺(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8)

| 鹿柴、欹湖、金屑泉都在河口村 |

辋,意思是车轮,辋峪之所以叫辋峪,是因为四边的青山就像车轮一样把川道环绕在中间。这里是最能反映出辋川地形特点的地方。

宋诗鉴赏六月十四日宿东林寺(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9)

| 河口村辋河段 |

站在河口村横跨辋河的大桥上,远眺辋水上下,可以发挥想象脑补出湖水浩瀚的样子。

宋诗鉴赏六月十四日宿东林寺(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10)

| 河口村辋河大桥 |

宋诗鉴赏六月十四日宿东林寺(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11)

桥的两端,各有一个亭子。西边的那个亭子,看不见水,却是“辋川二十景”中的“临湖亭”遗址所在地——

轻舸gě迎上客,悠悠湖上来。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王维《临湖亭》)王维曾在这里饮酒、赏荷、迎客人,如今,湖水退去,河流两岸种满了白皮松。

宋诗鉴赏六月十四日宿东林寺(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12)

“虚空走日月,世界迁陵谷”,一千年的时间,足以改变很多,但像辋川这样沧海变桑田的,真的很匪夷所思……

欹湖,它真的真实存在过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