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起打地铺(某些人可能就得打地铺了)

沙发现在几乎是每家的标配,别管家里的装修风格是哪种,或多或少都会有沙发的影子。当然了,随着人们思想的多元化,有些人也开始在家中不放沙发,只不过想当初有这么个沙发也是相当不容易的。

沙发是一种源自西方的家具, “沙发”是英语Sofa的译音。国外人们所称的“沙发”一般是指三人座椅,单人座椅则称之为“扶手椅”。我国已习惯地将“沙发”引伸为所有的软体座椅。有些地方将“沙发”改称为“软垫”。其实,他们所指的软垫与沙发的含义是相同的。

大家一起打地铺(某些人可能就得打地铺了)(1)

没有沙发的“葛优瘫”是缺乏灵魂的

沙发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埃及,真正意义上的沙发则出现于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于18世纪得到空前的发展。当时在欧美的一些国家中,特别是在法国、英国问世较早。或许有人会认为,沙发是由长凳演变而来,这种看法不无道理。早期的长凳可以供几个人坐,兼有座面和箱子。从15世纪到16世纪中,几乎延续了一个多世纪,风格没有太大变化。这种长凳在座面上配有软垫子以加强舒适感,并配有大量的雕刻、镶嵌工艺。

17、18世纪文艺复兴晚期,沙发的风格与样式进入威廉姆和马利时期。他们设计的沙发样式一直占领着整个18世纪。沙发由两个甚至多个实木靠背椅组合而成。组合结实后,在外面罩以皮革、大型图案织锦等面料,增强了沙发的美观性。

此时编织挂毯开始用在室内,遮挡从墙壁渗透进来的冷空气,防止潮湿和寒冷的侵袭。随着建筑的发展,欧洲的主要中心城市室内设计取得了进展:面料从遮风避寒的功能中解放出来,开始用于装饰和家具。德国人使用马鬃填充的软垫,意大利人在文艺复兴时期将靠背和扶手部分软包。软包椅尽管早已出现,但直到这个时候才得到普及应用。

具有软座垫的沙发是软包椅的延伸,其后在填充工艺上有了一些发展,比如纽扣的使用,通过“簇绒”的做法将面料包褶,制作成钻石型装饰软包。

18世纪像乔治·赫普怀特、马蒂斯·洛克、亨利·科普兰及齐彭代尔等人从木质家具转入这种新的软包领域。他们和其他从业者出版了很多“图集”,名称为“橱柜制造者”或“装饰指南”,提出了沙发设计以及其他实用和装饰用品的新概念。

当时的沙发主要用马鬃、禽羽、植物绒毛等天然的弹性材料作为填充物,外面用天鹅绒、刺绣品等织物蒙面,以形成一种柔软的人体接触表面。当时欧洲普遍流行的供大众使用的Farthingale椅,是最早的沙发椅之一。

大家一起打地铺(某些人可能就得打地铺了)(2)

Farthingale椅和礼裙

Farthingale是15一16世纪支撑礼裙造型的几种结构的名称,Farthingale椅是一种宽座面的无扶手椅,靠背和座面软包,方腿。它在16世纪晚期出现,在19世纪因它能够与宫廷妇女宽大的礼裙相配合而流行开来。

此时的沙发椅亦称为couch或daybed,有半高的靠背,一端有高起的扶手,造型更像贵妃椅。

1730年以前,沙发靠椅后背软垫与椅背是分开的,舒适程度远不及1730年以后改进后的椅背后面是很厚的弧形,内有填充,再以锦缎、天鹅绒等面料包裹,四周钉上铜钉,既美观舒适又和谐统一。

沙发于18世纪开始流行,两个半世纪之后再度流行。面料多为绸缎、织锦,再配以精细的手工缝制和局部的木刻雕饰,所以在 18 世纪末极受欧洲上层社会的青睐。

19世纪,工业技术的发展对现代室内装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828年,弹簧开始在沙发中获得应用,1904年,莫里斯发明了袋装弹簧,他在木制框架中装入袋装弹簧用以平均分散重量,成为现代弹簧沙发的开端。20世纪20年代,邓洛普发明了橡胶发泡技术。这种技术称为邓洛普生产过程或标准生产过程,现仍然为世界上绝大多数乳胶制造商所广泛采用。

与传统海绵沙发具有相同的外观和质量的前提下,发泡橡胶的应用极大地简化了灌装蒙面的过程,沙发制造技术逐步走向成熟。沙发亦开始进入普通人的家庭生活,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客厅家具。

大家一起打地铺(某些人可能就得打地铺了)(3)

雅克·路易·大卫所绘《雷卡米埃夫人像》1800年

19世纪时,沙发与其他家具一样,进入了个性化、艺术化的发展阶段。古典主义美学的浪漫与简约也体现在沙发的设计上。1880年,第一款全面料包裹的沙发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沙发的长弧形靠背,舒适的软衬,以及两侧扶手的漩涡形翻卷设计,都喻示着沙发取代长凳、长椅将成为人们今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家具之一。

大约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沙发开始传入我国。我国的引进主要来自英国。当时,由于原辅材料都是依靠进口,如盘簧、马棕、骑马钉等,都是由英国进口,沙发的制造工艺只是被少数人所掌握,并为少数人服务,英国、法国、沙俄的商人将沙发运销中国,供权贵阔人享用,垄断了中国市场。

清光绪十四年(1888),上海有一个靠收购旧货、旧木器为业的中国人,名叫毛茂林,一次他偶然收购到一只外国人的旧沙发,即拆开后着手研究修理技术。尔后,他在四川中路一条弄堂口,开设了上海滩上的第一家沙发店,取名“安眠斯”,经营各类沙发,同时兼营荷兰、比利时引进的席梦思。

大家一起打地铺(某些人可能就得打地铺了)(4)

溥仪与婉容在沙发上的合影

上世纪的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天津、汉口等地的沙发制造工业已达到兴旺时期。上海较早经营沙发业的有泰昌公司、毛全太家具店、福利公司、惠罗公司、美艺公司等等,并且出现了一些专业制造和经营沙发原辅材料的厂商。例如上海的乾泰弹簧厂,就是当时较早制造和经营各种规格的沙发弹簧厂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沙发业主要为医院制作床垫和机关单位礼堂、会议室加工软面坐椅等。我国的沙发制造业已初具规模,仅上海一地就有三、四十家沙发作坊,拥有三百左右的沙发工人,从事沙发制作。

在那十年里,使用沙发被视为“崇洋”和“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而受到批判,1978年改革开放后,社会对沙发的需求量大增,沙发业生产得到进一步恢复和发展。

时至今日,沙发成为家中标配,甚至在一代人的心目中,家里要是没个沙发来了客人都没地方坐。

参考资料:《西方古典家具》刘秋霖;《家具史》陈于书;《非木质家具制造工艺》 薛坤,王所玲,黄永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